中国2015年十大慈善热点事件“出炉”

记者 李萍
2016-05-28 02:18
摘要

5月27日,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及社科文献出版社在京发布《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16)》,2015年十大慈善热点事件“出炉”。

5月27日,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及社科文献出版社在京发布《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16)》,2015年十大慈善热点事件“出炉”。

1、慈善法两次审议引爆公众参与

1537cef76fd69621341163

2015年10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草案)》首次被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备受社会关注的规范慈善行为、慈善信息公开、慈善监管等问题在法律草案中都有体现。该法经历了10年终于在全国人大的推动下开门立法,不仅引发各界对于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热议与建言,也有望弥补慈善行业法律滞后、法规不健全的被动局面,对推动与规范我国慈善事业具有深远影响。

2、 9·9公益日检阅互联网+公益模式

179006060

“9·9公益日”是互联网企业发挥技术平台优势、调动各方资源打造的中国首个全民公益节,不仅捐赠金额和参与人数创下国内互联网募捐纪录,还以便捷、快乐的参与方式推动了公益理念和捐赠文化的普及,通过捐赠配比的资源分配方式激发募捐市场主体的竞争意识。“互联网+公益”模式为未来的公益事业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可能性。

3、中美慈善家联合创建国际公益学院

W020151112541654890707

2015年,以“智库”和“高端人才培养”为关键词的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和深圳国际公益学院相继成立。从部委与高校合作打造国家级公益慈善研究智库,到中美慈善家联合在中国设立全球首个独立的公益学院,反映了人才战略对中国公益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也预示着公益研究和教育等行业支持体系黄金期的到来。

4、4·25”尼泊尔地震救援——民间力量的集体输出

1430031475155

“4·25”尼泊尔地震发生后,中国民间救援力量在第一时间奔赴灾区,为当地提供紧急救援、医疗救助、食物发放等帮助。在救援过程中,中国机构与国际组织紧密合作,共同建立“4·25尼泊尔地震中国社会组织信息协同平台”来协调各方任务与职责,共同开展活动。这是中国社会组织在人道救援领域的首次集体输出行动,参与机构也通过国际协作提升了其在战略设计、应急管理、对外合作和形象传播等多方面的能力。

5、《穹顶之下》开创公益倡导新模式

3833008_1426249816037_1024x1024

2015年两会前,前央视记者柴静通过多个网络平台推出自费拍摄制作的雾霾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让空气质量和污染治理议题成为舆论焦点,也引起立法和监管部门、能源企业、环保组织的高度关注。对公益行业而言,该片结合了社会学与传播学视角,通过多角度的调查、纯熟的编导技巧、优良的传播平台和巧妙的时间点,达到了最好的传播效果和相应的政策影响力,开拓了公益倡导新模式。

6、 民间环境公益诉讼第一案胜诉

697599

2015年,新《环保法》正式实施。自然之友和福建绿家园提起的首例民间环境公益诉讼案顺利立案,并以环保组织的胜诉告终。该案具有多重典型意义:这是首个由社会组织作为原告的环境公益诉讼,也是首个涉及生态破坏的公益诉讼案件,同时也是第一例获得“环境公益诉讼支持基金”资助的案件。该案标志着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进入一个新时代。

7、 留守的悲剧:毕节四兄妹心理无助自杀

2_400_225

2015年6月9日,贵州省毕节市4名留守儿童集体服用农药经抢救无效后去世。根据官方调查,他们已经连续两年处于事实无人监护状态,与外部社会也缺乏必要联系。研究显示,留守儿童群体面临物质层面、精神层面、教育层面和社会化层面的一系列严重问题。改善留守儿童困境,不仅需要从政府层面开展工作,也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多家机构联合推动的儿童福利主任制度,是一项有建设性的尝试。

8、社会意见影响境外NGO管理立法进程

1433900975392_1613

《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法》的立法进程一波三折,社会意见不仅从整体上对草案修改提出方向性建议,而且力图在具体政策上为境外NGO在华发展争取空间。法案未能如期出台反映出官方对民间舆论的重视和对社会意见的采纳。这不仅有助于境外NGO的在华发展,更有助于为中国的NGO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9、 助学达人性侵女童案

20150828020337748

2015年8月,百色助学网创始人王杰因涉嫌强奸多名申请助学的山区女童被警方逮捕。这一消息令全社会震惊和愤怒,个人募捐无法可依和民间公益监管难的现象再次引发讨论和深思,建立法律规范、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内部投诉、社会监督的立体化公益监管体系势在必行。

10、 基金会设立海外办公室开启慈善国际化新篇章

701faf69jw1exuyx8vppjj20hr0bv75b

与中国政府的援外工作和企业对外投资相比,中国慈善组织的国际化程度明显偏低,且参与方式多以一次性捐赠和设施援建为主。2015年,爱德基金会和中国扶贫基金会分别在非洲、欧洲和东南亚成立海外办公室,将中国慈善组织的“走出去”行动推向深化。随着更多基金会驻外机构的建立,中国慈善将创造民间外交的新局面。

编辑 莫 娟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