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特别报道|“非遗”传承如何“以文塑旅”?大鹏清醮再现千人“将军宴”盛况
晶报记者 陈碧霞 通讯员 骆丽莉/文 成江 王子键/图
03-01 09:44
收录于专题:晶报·特别报道

晶报

阳光媒体 非常新闻

2月29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鹏追念英烈习俗(大鹏清醮)在历经七天“打醮”活动后,迎来了最后一天的千人共享“盛宴”——“将军宴”。

▲大鹏所城北门千人“将军宴“盛况。

■大鹏清醮是文化复合体,开放度、体验度高

大鹏清醮又称“天太后元君太平清醮”、大鹏追念英烈习俗,是大鹏人祭拜妈祖,祈求国泰民安的盛大祭祀活动,是大鹏所城一项最具代表性、最为隆重的地方民俗文化活动。大鹏清醮在大鹏所城天后宫前举行,每五年举办一次,今年时间定为农历正月十三至正月二十(2024年2月22日-2月29日),为期八天。主要仪式有祈福、天后娘娘大巡游、放生、“化山大王”、千人将军宴等。

大鹏所城作为明清南中国海防军事要塞,增加了祭拜历朝历代因守卫海疆为国捐躯的英烈,因此,大鹏太平清醮又叫大鹏追念英烈习俗(大鹏清醮)。2007年被列入广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将军宴”从大鹏所城正街到北门依次摆开。

“沿海所城,大鹏为最。大鹏所城是一座守护海疆的英雄之城,追念英烈习俗的家国情怀代代传承,是大鹏清醮与其他地方清醮仪式不同的地方之一。”大鹏新区博物馆副馆长黄文德说,很多地方的清醮并不对外开放,但大鹏清醮开放度、参与度比较高,体现多元文化包容,比如仪式中便融合了佛教、道教文化,是多项民俗文化复合体,不仅大鹏人参加,附近的香港、惠州等地妈祖崇拜信众也来参加,是深港两地文脉同根同源的具体体现,其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和海洋文化特色特别明显。

■游客现场直呼:好香,有趣!

大鹏清醮圆满结束,开斋吃荤,喜摆“将军宴”,这一全城共享的共餐仪式,是大鹏清醮独具地方特色的活动之一。大鹏所城先后涌现出刘氏“父子将军”、赖氏“三代五将”等17位将军,起初逢年过节或者战胜凯旋,将军设宴款待全城将士和八方乡亲。此后数百年间,“将军宴”演变为大鹏清醮的一个组成部分,全城欢庆的风俗延续至今。

现场,红桌一一从大鹏所城正街到北门依次摆开,热闹非凡。

11点许,开席了!金猪肉、炸猪肉,豆腐丸、津丝,眉豆、猪皮,肉丸……一道道美食上桌了。来自鹏城社区四合村的蔡先生是位“90后”,专门邀请单位外地的同事一起来感受大鹏的非遗文化。“这是我们大鹏当地文化,我们年轻人一定要传承下去。”

本次“将军宴”为游客预留10桌席位。当天,来自罗湖的罗小姐跟朋友刚好来大鹏踏青,刚好遇到所城北门正在大摆“将军宴”。“当时闻着好香,我们便在现场找人问了如何报名参加,幸运地在第二轮中找到座位,现场太热闹了,很喜庆,跟这么多不认识的人一起吃‘团圆饭’,感觉有趣而开心!”虽然是深圳本地人,但没有参与过本地这样大规模民俗活动的闺蜜俩,很是激动。

▲来自大鹏各社区的文化志愿者正在负责上菜。

据太平清醮筹委会介绍,将军宴主要菜式都是本地菜,如烧猪肉、炸猪皮、豆腐丸等,共有16道菜,最大限度再现当年赖将军凯旋后“军民同乐”的喜庆场面。本次“将军宴”以流水席形式,每桌均上10道菜,摆席达400多桌,本地居民和游客均参与其中,从中午11点开始分批次进行直至下午3点多才结束,参与人数达4000多人。

▲来自大鹏新区博物馆的文化志愿者正在帮忙派送木桶饭。

负责志愿者队伍的王勤介绍,“当天在厨房帮手的有100多人,大鹏本地能来帮手的人都来了,负责上菜的是来自社区的80名文化志愿者。大家齐心合力,就是为了将这场文化与美食盛宴办好。”

▲厨师志愿者们正在用烧柴火焖烧肉丸子。

■热爱大鹏的心都凝聚在了一起

鹏城村有众多海外华人华侨,在这届大鹏清醮活动中,他们也纷纷返乡共赴盛会。

93岁高龄的赖荣茂专程回国参加“将军宴”,与宗亲团聚。出生于大鹏所城将军第巷的他,14岁时离开家乡,先后在香港和英国打拼、创业,现为英国朴茨茅斯华人协会荣誉会长。但跟所城众多的赖氏后人一样,不管走了多远,他始终心系大鹏,经常回到大鹏,作为赖氏宗亲的第二任会长,他多次回国,走访所城里的老人,先后编制撰写了《大鹏城赖氏世系》《大鹏城赖氏敦厚堂简谱》,被族人和乡亲们称为大鹏所城的“活字典”。

93岁高龄的赖荣茂老先生(右一)现场开心分享大鹏所城的故事

赖老先生现场与记者开心地分享了他记忆中大鹏清醮的历史。他表示很高兴能赶回来参加这么热闹的将军宴,每到这个时候,海内外的大鹏人都回来了,通过参加本土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活动,将大鹏人热爱家乡的心凝聚在一起。他介绍,每年英国华人也会过中国传统春节,但今年春节更是特别热闹,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在国外越来越受欢迎,这让海外华人很自豪。

据本届太平清醮筹委会介绍,相较于往届的大鹏清醮,今年参与人数最多、规模最大,每天都有将近千人参加,八天总参与人数达一万多人。“特别是第四天的天后巡游,舞麒麟队伍就有7支,沿途敲锣打鼓、唢呐奏乐巡游鹏城7个自然村,男女老少近千人参加,巡游队伍浩浩荡荡,场面壮观热闹,前所未有,成为大鹏所城文化旅游区特有的风景线。”本届筹委会相关负责人林信汇感叹道。

■研究学者:从大鹏清醮到讲好大鹏所城故事

大鹏清醮作为最具代表性的地方非遗文化,不仅呈现本地区的社会凝聚力,对游客和外来学者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仪式当天,来自全国各地的民俗文化爱好者、“非遗”保护研究学者也赶赴所城“将军宴”。

香港大学访问学者李婉婉便是其中一位。2021年,李婉婉还在厦门大学读人类学博士时第一次走进大鹏所城,“在深圳这样一座2000万人口的超现代化大都市边缘,竟藏着这样一座保护完好的明清海防卫所!可以说那一刻我被深深地震撼了,也改变了对深圳文化原来的看法。”2021年她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在大鹏所城做田野调查,并在对大鹏所城文化遗产深度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博士毕业论文。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她又相继到剑桥大学、香港大学做访问学者,但无论在哪,她始终关注着大鹏所城和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等相关研究。

▲大鹏所城北门千人“将军宴“盛况。

作为一项省级“非遗”文化,如何在活化利用中“出圈”,助力大鹏文旅的高质量发展?李婉婉表示,大鹏清醮也是她研究中比较感兴趣的地方,仪式活动是地方社会文化的整体性呈现,大鹏清醮融合了很多独具大鹏特色的文化元素,集中体现所城的海洋海防文化特性,在为期8天的仪式活动中,仪式呈现的每一个细节,与所城600多年的历史文化脉络都是一一吻合的,比如仪式举行的空间和地点的选定、仪式物品的寓意、“将军宴”中的大鹏非遗美食、巡游的路线设计、大鹏仙歌等,都包含独特的地方文化内涵。包括接下来如果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话,也需要继续梳理好仪式的流程、仪式细节和仪式背后的故事,深度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将大鹏故事讲得更好,让更多游客参与进来,有更好体验感,更广泛地传播出去,以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编辑 刘珂

(作者:晶报记者 陈碧霞 通讯员 骆丽莉/文 成江 王子键/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