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30周年校庆人文讲座·博约讲堂成功举办,对话毛尖理解电影“语法”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
02-26 21:30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类似‘热辣滚烫’等翻拍电影的价值和意义为何?”

2024年春节档高热收官,创下了超80亿元的票房纪录,电影市场迎来“开门红”,热闹背后,有什么值得进一步思考呢?日前,中欧国际工商学院30周年校庆人文系列讲座·博约讲堂在中欧深圳校区举行。活动邀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知名作家毛尖做客,与现场超100名嘉宾一起,开启了一场关于电影行业的思想盛宴。

中欧深圳校区运营主任孔飙致欢迎辞,他表示,通过工商管理类课程,中欧帮助学员成长为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商界领袖,使他们具有高瞻远瞩的眼光、丰富的创造力和高度的责任感。与此同时,学院也希望通过人文社科类的讲座,辅以文史哲艺等方面的学习,提升同学们的人文素养,扩大心灵的格局。深圳校区的“博约讲堂”创办于2011年,这个平台期盼借助国内外名师的力量,传播严谨而有深度的学界声音,影响有影响力的人。毛尖教授作为知名影评人,希望通过她的分享,让同学们对理解影像有更深的把握,并达成对电影的一个进阶认识。

随后,毛尖教授以“认识电影与中国电影”为题作主题分享,她通过分析电影的最基本元素,包括镜头、角度、声音、场面调度、剪辑手法等,系统阐释了电影作为一种视听媒介的独特优势。她带领大家对谢尔盖·爱森斯坦的《总路线》(1929)、比利·怀尔德的《七年之痒》(1955)、希区柯克的《群鸟》(1963)、威廉·惠勒的《罗马假日》(1953)等诸多经典佳作进行精读和细读,生动形象地阐释了电影语言的特性和优势,同时也让大家直观地感受到电影语言的魅力,并领会到具体应当从哪些角度对一部影片进行分析和评论。

比如在场面调度方面,毛尖认为一部优秀的电影在主体、光调、镜头,包括拍摄的距离模式、密度、构图等等方面都要有全面的考虑,但往往中国电影在某些方面都会有一定的缺失,令电影语言和形式匮乏,导致在花费了巨额的成本后却未能获得应有的呈现效果,这也是中国电影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

活动由深圳资深媒体人杨青老师主持。在随后的互动交流环节,毛尖教授就2024年春节档、时下热播电视剧、中国电影行业发展等问题与现场听众进行了深入交流。她认为,今年春节档的几部电影是超出自己预期的,如“热辣滚烫”虽然翻拍自日本影片,但导演在片中注入了关于“成长”的精神内核,赋予了影片独特的生命力;“第二十条”虽然确实存在情节不合理之处,但整体逻辑自洽,关注现实题材,能够将观众引向更为深刻的思考。去年以来,中国影视行业出现了不少好的作品,让人对行业的未来有了新的期待。

据悉,本场“博约讲堂”是中欧30周年·校庆人文讲座系列的首场活动,接下来还将有更多精彩人文讲座登场。

(图片由活动方提供)

编辑 欧阳晨煜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桂桐 三审 张雪松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