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〡站在“8.26”历史性节点上
读特记者 孙波
2020-08-26 21:35

8月26日,一个属于深圳的历史性时刻。

1980年8月26日,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关于批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的决议为标志,深圳经济特区正式诞生。从此,在40年的历程中,一场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在南中国的这片热土上风起云涌,席卷全国。

40年,岁月很长,14600个日日夜夜,走了很长的路;40年,日子也短,回望来路只是瞬间,留下了串串足迹。今天,站在这个节点的两端,看到的就是深圳经济特区40年的光辉历程。

40年,深圳实际管理人口从不足3万,到突破2000万;40年,深圳GDP从1979年的1.96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2.69万亿元,增长超过1.3万倍;40年,深圳商事主体从1979年的501家增长到340万家,增长6600多倍;深圳人均GDP、地均GDP均名列国内城市第一;深圳外贸进出口连续27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摩天大楼林立,高架立交密布,轨道交通不断延伸,教育、卫生、文体事业不断发展,国际舆论评价:在全球4300多个特区中,深圳无疑是最成功的一个。

然而,深圳对于中国的最大贡献不只是体现在区域发展层面。深圳经济特区自成立之日起,就承担着改革开放“试验田”的国家使命,要用实践回答“市场经济能否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的问题。深圳40年的发展,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路提供了生动案例,增强了中国人民的“四个自信”,对于中国确立和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站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的时间节点上,展望未来3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中,对先行示范区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的三个分阶段目标是:“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全球标杆城市”;战略定位是: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

从“试验田”到“示范区”是角色转换,从“单项冠军”到“全能冠军”是使命转换。专家分析认为:作为经济特区,重点是放在经济体制改革上;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则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它是五位一体的全面的改革和发展。

深圳有改革开放的基因,因改革面生,因改革而立,这是深圳的优势;深圳已形成创新发展的优越生态、超前布局了新基建通道,这是深圳未来发展的强劲动能;深圳有包容融合的城市文化、有对现代化治理的不懈探索,这是深圳承担新使命的基础和条件;特区、粤港澳大湾区、先行示范区“三区”叠加,中央赋予深圳综合授权改革试点、立法变通权,使深圳能在更大范围配置要素与资源,面向全球谋划未来发展,这是深圳的机遇。

节点叠加,使命叠加,挑战叠加,机遇叠加。站在过去40年和未来30年相交集的一个新的起点上,深圳再次担当先行,迈向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豪迈宣示的新目标: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国一定会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深圳商报供稿)

编辑 李耿光

(作者:读特记者 孙波)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