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钱钟书夫妇生前手稿、字画等财物悉数均捐赠国家
2016-05-27 21:00

5月25日凌晨,著名作家、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钱锺书夫人杨绛在北京病逝,享年105岁。

85d8db1a36e74ed09939ee73826e785c

图为钱钟书(左)、杨绛(右)夫妇看望著名女作家冰心。(资料照片)中新社记者 陈钢 摄  

 杨绛先生遗体今天(5月27日)在北京火化。上午9时许,从北京协和医院起灵,前往八宝山。遵照杨绛先生遗嘱,丧事从简。“不设灵堂,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留骨灰。”

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5月27日发出讣告:钱钟书、杨绛先生家中所藏存珍贵文物字画,已于生前全部无偿捐赠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籍、手稿以及其他财产等,亦均作了安排交待,捐赠国家有关单位,并指定了遗嘱执行人。

根据讣告,杨先生生前已将她和丈夫钱钟书先生二人全部作品著作权中因作品使用而获得的财产收益捐赠母校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设立“好读书奖学金”,用以鼓励清华大学家庭经济困难但好学上进的学子,能够没有后顾之忧地完成学业;并希望领受奖学金的学子学成后,能以各种形式报效祖国、回馈社会。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履行协议,在享有钱杨作品因使用而获得的财产收益的同时,有义务负责全面维护钱杨二人作品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相关权利不受侵犯。

讣告还指出,关于许可他人依照中国著作权法的规定使用钱钟书、杨绛作品的权利以及钱杨作品的发表权,杨绛先生已委托专人行使。

讣告特别强调,遵照杨绛先生的遗嘱,她去世后,丧事从简。不设灵堂,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留骨灰。

5月26日下午七点,与杨绛先生同住在南沙沟小区的住户路过杨绛先生家门口时拍到了贴在门口的告示,内容显示:“遵照杨先生的遗言,她去世后,家中不设灵堂,一切从简,谢绝一切花篮……谢谢大家理解。”落款为:“杨先生身边的工作人员”。

然而,还是有人放了两束鲜花在杨绛先生家门口以示祭奠。

拍摄照片的该小区住户在朋友圈写道:“请大家切勿再来打扰,最真挚的祭奠来自内心,先生千古。”

5月25日,杨绛先生过世,记者采访了杨绛先生同一小区的住户,得知杨绛先生前两年身体尚好,还经常在院子里走动,遇到邻居打招呼,杨绛先生也会友好地颔首回应;她的保姆和其爱人共同照顾杨绛先生,她的女婿生前也经常去探望。

杨绛先生过世以后,因其膝下无子,其后事交由其生前工作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料理。所有来采访的记者和前来祭奠的读者被小区门口的保安拒之门外。

关于死亡,杨绛先生曾写过:

人都得死。人死就是灵魂和肉体的分离。肉体离开了灵魂就成了尸体。尸体烧了或埋了,只剩下灰或土了。但是肉体的消失,并不影响灵魂受锻炼后所得的成果。因为肉体和灵魂在同受锻炼的时候,是灵魂凭借肉体受锻炼,受锻炼的其实是灵魂,肉体不过是一个中介。肉体和灵魂同享受,是灵魂凭借肉体而享受。肉体和灵魂一同放肆作恶,罪孽也留在灵魂上,肉体不过是个中介。所以人受锻炼,受锻炼的是灵魂,肉体不过是中介,锻炼的成绩,只留在灵魂上。

灵魂接受或不接受锻炼,就有不同程度的成绩或罪孽。灵魂和肉体结合之后,同在人世间过了一辈子。这一辈子里,灵魂或为善,或作恶,或受锻炼,或不受锻炼。受锻炼的品质会改好,不受锻炼而肆欲放纵的,品质就变坏。为善或作恶的程度不同,受锻炼的程度又不同,灵魂就有不同程度的改好或变坏。灵魂的品质就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不复是当初和肉体结合的灵魂了。改变的程度各各不同,灵魂就成了各各不同、各各特殊的灵魂。(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杨绛全集散文卷·走到人生的边上》)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 刘桂瑶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