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持一月无果,媒体采访立马退款!二手平台购物为啥退款难?
读特融媒体记者 李旖露 黄泽霖
02-07 10:17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标榜着全新未使用、轻微瑕疵,到手的却是一件充满瑕疵的、与心理价位不符的货品……你是否也有过在二手平台被商家虚假宣传欺骗的经历?近日,市民殷先生因为在二手平台上买到了与商品描述不符的瑕疵品,与平台产生了纠纷。起初,平台并不支持殷先生退货退款的诉求,僵持近一个月。在读特融媒体记者采访后,平台立马同意了殷先生的诉求,为其退款。

买全新微瑕疵商品,到手了明显瑕疵的商品

殷先生是一位中古潮鞋爱好者。近日,他向读特融媒体记者报料称,1月10日,他在“得物”旗下的潮流闲置物品交易平台“95分”上购买了一双标识着全新微瑕的潮鞋,收到鞋子后,发现实物情况与售卖描述不符。

“这是一双‘黑红禁穿’的潮鞋,购物详情页写的是S级。但是鞋垫上的logo明显是后面加印上去的,鞋底的纹路也不对,局部还有色差。”殷先生所描述的S级,是95分对于平台上售卖的美妆、潮鞋、服饰、潮玩成色的分级。这一分级通过95分联合得物所做的鉴定得出。在发货前后,95分会向消费者出示该查验报告。一共有四级,分别是SS级(未使用,基本无瑕或极细微放置痕迹)、S级(未使用,轻微瑕疵,整体品相极佳)、A级(轻微使用,整体品相优秀)及B级(日常使用,明显瑕疵,整体品相良好)。

殷先生认为这双鞋明显不是S级。“我有一双同款鞋子,拿出来对比,发现这双鞋的logo明显更加鲜亮反光,而且logo还小一点,有很明显的修复痕迹。”殷先生认为,这双鞋的鞋垫被卖家更换过,平台隐瞒瑕疵,把翻新过的鞋子挂上S级并标榜全新卖给消费者,属于欺诈行为。他要求平台退货退款。

图中上为殷先生购于95分的鞋子的鞋垫,下为殷先生以前购买过的同款鞋子的鞋垫。

殷先生于1月16日首次与95分平台沟通,平台未通过殷先生的要求。1月23日,殷先生通过315平台对95分进行投诉。随后95分的客服人员联系他,并表示这双鞋符合S级标准,但可以补偿殷先生100元。因不认同这一补偿方案,殷先生继续与平台沟通,并在1月24日按照平台要求把鞋子寄回95分进行再次查验。1月31日,平台回复殷先生,复核该商品符合S级标准。2月2日,因平台仍未同意退货退款,殷先生再次通过315平台进行投诉。

僵持一月退款无果,媒体采访立马退款

殷先生与平台的纠纷在于商品成色是否为全新、微瑕疵。

读特融媒体记者看到,在殷先生的订单中,平台出具的查验报告将该商品定义为S级,显示鞋子鞋头、鞋后跟有轻度磨损,内外侧有色差,但没有提到殷先生所述的是否翻新、修复的问题。

对此,95分售后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读特融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该鞋为原装正品,但鞋子为已发售超过8年的鞋款,存在存储折旧情况,并非刷漆翻新痕迹。“换底翻新这类鞋子是不符合平台出售标准的,如果查验时候发现有修复痕迹,会在报告中通过文字标注出来。”

殷先生对这一说法并不买账。上述负责人强调,S级是未使用,允许有正常氧化折旧瑕疵的成色。随后,这位负责人又表示,鞋垫logo不在成色描述范围内,平台不存在故意隐瞒瑕疵的情况。当记者进一步询问定级标准,这位负责人说,“涉及到平台的商业秘密问题,不方便对外公开”。

既然平台坚持定级为S,为何又给殷先生100块现金补偿?上述负责人表示,这是平台基于用户体验所作的选择。

2月6日,当读特融媒体记者围绕上述问题对95分进行采访时,95分联系了殷先生,表示愿意为其退款,并要求其撤销对平台的投诉。上述负责人说,殷先生是平台的老客户,这是综合考虑买家信誉和体验所以给予的退货处理。

记者在小红书、黑猫投诉等平台查阅发现,不少用户反映在95分上购买的闲置商品成色跟平台验货所定的等级明显不符,并且当用户联系客服处理问题,都遇到了跟殷先生一样的困难——平台答应补偿几十到数百元货款或优惠券,但拒绝退货退款。

为何多纠纷,为何退款难?有消费者表示,卖家在平台出售二手商品时,往往以此标注商品的新旧程度,标注越新的商品售价更高,而对于潮鞋这种款式存在限量的商品,消费者对无瑕疵的追求更高,对细节更在意。

“平台只是作中立判断,殷先生所说的情况其实在二手交易平台普遍存在,用户与商家对于几成新的理解会存在偏差,这是没有办法避免的,每个二手平台界定的标准也不同。”相关负责人补充说道。从平台的角度说,行业没有对成色界定定下统一标准,不少消费者选择二手闲置平台购买商品,抱有便宜买到成色更好甚至全新的商品的心态。平台作为中间商,也需要维护商家合法权益,对商家负责。

行业对二手商品成色缺乏统一标准,消费者维权难

在网上,不少消费者提出了同样的疑惑——卖家宣传商品九五新、九九新乃至全新的商品,拿到手后却发现商品根本不新,二手交易平台是否存在虚假宣传和欺诈消费者的情况?

广东卓建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健超在接受读特融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二手商品的成色定级缺乏统一、权威的标准,且评判过程中无法避免地会受到个人主观的影响,消费者与经营者一旦就此产生分歧,难以判定孰是孰非。

“在二手平台的交易过程中,平台并非商品或者服务的直接提供者。交易是在平台的撮合下,在卖家和买家之间完成的,因此当交易发生纠纷时,所产生的法律后果应当由买方和卖方承担。除非平台明确知道或者应该知道卖方存在侵害消费者合法权利,且未采取必要措施,才需要承担连带责任。”李健超说,上文殷先生所称的这种情形,在殷先生不接受这些瑕疵的情况下,平台应该关闭交易。至于是否属于民事欺诈,需要结合修复和翻新的具体情况和程度来看。

李健超告诉记者,目前二手交易方面,消费者维权存在不少难点。一是信息不透明。消费者往往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如出现卖家刻意隐瞒物品真实情况,容易上当受骗。二是维权成本高。发现问题后,各方各执一词,平台介入亦难以解决,最终只能通过诉讼途径解决,费时耗力。

李健超建议,消费者在二手平台遇到类似殷先生的情况时,可根据平台的规则要求平台行使关闭交易的权利,退还相关款项。如果经过315平台介入调解后,仍无法解决的,消费者可以保留相关凭证和证据诉至人民法院,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编辑 高原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刘思敏

(作者:读特融媒体记者 李旖露 黄泽霖)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