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深”边事|打造乐享生活的宜居城市
​读特融媒体记者 刘欣怡/文 徐瑜鸿/海报设计
02-01 18:13
收录于专题:聚焦2024深圳两会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在今年深圳市两会期间,代表们的关注焦点不仅聚焦于宏观的经济发展,更延伸至市民生活的最末梢。从“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到“十分钟健身圈”,从畅通市民出行和“一脊一带二十廊”的建设,这些“深”边事不仅出现在2024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成为代表委员们的热议话题。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解锁社区生活新便利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在步行15分钟范围内满足日常生活和品质消费需求,打造多业态集聚的社区商圈。

2023年8月,深圳入全国第三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名单。9月,深圳市商务局印发《深圳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全市682个社区,实现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基本保障类业态全覆盖。

2023年以来,从深圳美术馆新馆和图书馆北馆的正式开馆,微信和腾讯地图推出的“小修小补引路行动”,到街头24小时开放的免费琴房,深圳在便民服务上的不断尝试,频繁“出圈”。

在这一背景下,深圳市人大代表李咏霞在建议中指出,尽管城市发展推动了商业业态的多样化,但一些如配钥匙、开锁、修理自行车、织补衣物等看似不起眼的“小修小补”服务,仍是市民生活的必需,应被纳入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增添城市的人气和烟火气。

人大代表闵齐双则聚焦社区居家养老问题,她在建议中提出,应充分发动政府、社区、社会组织、企业参与,打通居家养老“最后一公里”,鼓励多元供给主体共同参与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

十分钟健身圈,引领全民健身新风尚

最新发布的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4年深圳要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强调要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新建一批便民利民运动设施,实施社区健身设施夜间“点亮工程”,基本建成“10分钟健身圈”。继续推进全市体育设施“开放共享、一键预约”扩面提质。

深圳市人大代表赵广群认为,学校运动场地对社会开放,是盘活现有体育设施、增加公共运动资源、构建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有益举措,具有多重意义。他建议,制定统一的实施方案,力求最大程度地开放场地。并提出可延长开放时间,以适应市民下班后的运动需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开放室内运动场馆,进一步丰富市民的运动选择。

深圳交通持续升级,市民出行畅通便捷

2023年,深圳在畅通市民出行方面付出了诸多努力。

深圳地铁8号线二期开通,全市轨道交通运营线网密度保持全国第一;东部过境高速连接线、新城立交、葵涌环城西路等一批道路项目建成,进一步促进区域交通互联互通;通过加强跨境交通合作、优化口岸通关流程等举措,便利深港两地市民的出行

智慧停车场赋能未来出行,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停车难问题;智慧化交通管理的实施,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开通6条不同主题的旅游观光巴士,进一步丰富了文旅模式;各类“宝宝巴士”连接园区、医院、学校、居民区,畅通市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一系列交通领域民生实事的有效落实,为市民打造了更加便捷、高效、高质量的出行环境,极大地提升了市民的出行体验。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4年深圳要加大停车资源开放共享,新增停车位15万个以上。深入开展机场、口岸、高铁站、学校、大型医院、重点商圈、热门景点等的交通综合治理,让市民出行更畅通,路上节约一刻钟,排队少等十分钟,心情舒畅又轻松。

一脊一带二十廊,人与自然共生长

近年来,深圳全面实施“山海连城”计划,着力贯通“一脊一带二十廊”,充分衔接自然与城市,构建“生态、人文、舒适、可达”的高质量城市生态绿色空间。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3年,深圳完善“鹏城万里”多层次户外步道体系,新建改造绿道365公里、碧道101公里,全线贯通环西丽湖碧道,新洲红树碧道等3个项目入选中国人居环境奖。累计建成远足径420公里、滨海骑行道140公里。开工建设东涌一大雁顶一七娘山生态修复等项目。莲花山、笔架山、梅林山、银湖山、中心公园实现“五园连通”。铁仔山观海台、塘朗山极目阁等首批20个城市第六立面改造提升试点项目完工并取得良好效果。

2024年,深圳将完善“一脊一带二十廊”城市生态脉络,加快贯通15个生态廊道,打造 40条特色步道、特色林荫道,新建改造绿道 300公里、碧道150公里,让踏绿穿林、溯溪环湖成为市民绿色休闲新风尚。新建改造公园30个,推进尖岗山、碧海湾公园等宝安“八园连通”和东湖、洪湖公园等罗湖“八园连通”。

编辑 张克 审读 张蕾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刘思敏

(作者:​读特融媒体记者 刘欣怡/文 徐瑜鸿/海报设计)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