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上午,深圳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开幕。在首场“委员通道”上,来自不同界别的6位市政协委员亮相,心系“万家灯火”,胸怀大局建言深圳高质量发展。
孙亚华:尽快启动深圳社会工作立法
“深圳社会工作是全国社会工作的风向标。”市政协委员、深圳市阳光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理事长孙亚华表示,深圳于2007年10月出台了全国第一个地方促进社会工作人才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但是社会工作的地方立法工作显得相对滞后。
孙亚华建议,尽快启动深圳社会工作立法工作,为深圳社会工作高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幸福标杆城市建设保驾护航,为国家立法积累“深圳经验”。深圳社会工作立法应高质量定位,确社会工作参与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希望立法能带动深圳社会工作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进程。”
庄紫祥:建议创新性地在河套试点开展“创投通”
“深圳是我们国家重要的科技创新之城,吸引了大量的科技投资资金。”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政协委员、爱国爱港人士杰出代表庄紫祥建议:“引香港金融活水,助河套创科发展。”
他建议创新性地在河套试点开展“创投通”,设定一定的跨境投资额度上限,让香港的创投资金在一定时期内可以在河套“一区两园”内自由兑换调用,免去每笔投资都要经过QFLP和外汇兑换的行政成本,缓解创投资金跨境流通的障碍。
杨辉:建议深圳加速建设AI孵化园区
市政协常委、农工党市委会副主委杨辉表示,人工智能产业对深圳未来发展意义重大,建议将深圳打造为AI创新之都。
杨辉建议,政府给予AI园区规划支持,在南山、宝安、福田等软件业集中区规划若干AI孵化园。支持企业算力设施的建设和使用,成立算力基金补贴企业算力集群搭建的设备投入,推进算力基建建设,发放算力券补贴被孵化企业,降低智能算力使用成本。营造AI发展氛围,搭建AI技术交流、人才交流、商业交流平台,召开全球性、全国性人工智能交流大会,促进更多企业、人才、场景落地深圳。
肖京:优化居家养老服务供给,制定居家养老标准体系
市政协委员、平安集团执委兼首席科学家肖京关注养老问题,建议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让老人在家安享晚年。
针对居家养老,肖京建议通过公益性+市场化,构建政府公益政策、社会慈善、商业保险及服务的多方协同联动的整体体系。出台激励政策引导鼓励更多青年人投身养老服务,积极推动服务机器人在养老领域的应用,打造一站式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他呼吁加快制定服务标准,建立服务标准体系,并通过选聘社会监督员等方式强化社会监督。
高洁:构建主客共享的美好海洋文旅新空间
“深圳具有发展海洋文旅的资源禀赋,建议多关注‘蓝色资源’。”市政协委员、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执行裁决处副处长高洁说道。
高洁建议完善深圳滨海旅游基础设施。在邮轮方面,完善太子湾邮轮母港,探索与香港共建邮轮组合母港,推动相关邮轮免税政策创新出台。完善交通接驳,加强“港、湾、城”功能开放性融合。在游艇方面,可以尽快建设游艇专用口岸,打造国际游艇自由港。
高洁表示,借助深圳建设国际红树林中心的契机,推出深圳海洋文旅的视觉识别系统,推动“文化走出去”把“游客引进来”,构建主客共享的美好海洋文旅新空间。
侯松容:运用人工智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多种驱动因素,其中新技术的突破、新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就是一个重要的驱动因素。”市政协委员、深圳市协创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侯松容表示。
如何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新质生产力?侯松容建议,要集中力量办大事,建设在全球有竞争力的算力平台,降低企业用人工智能进行创新的门槛。出台积极的人力资源政策,特别引进全球优秀的算法人才和数学研究人才。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落地,通过打造标杆项目发挥示范效应,带动各行各业群策群力、群星璀璨。
温静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张雪松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45载圳青春!用镜头捕捉深圳的活力与温度——不管是现代化天际线、山海连城的自然生态,还是深圳人的奋斗瞬间、科技园区的创新活力,都能拍成大片参赛~ 报业 er 集合拍大片啦!深圳报业集团“光影跃动・全员视界”视频大赛第一季火热启动,不管是镜头小白还是拍摄达人,快来鹏友圈秀出你的创作力吧~ 【话题标签】#45载圳青春# 【参与时间】即日起至8月25日 【参与形式】个人赛/团队赛 【提交方式】在读特客户端“鹏友圈”带话题发布相关视频 【提交提示】在“鹏友圈”发布视频后,请保留高清原片,如若获奖还需收集进行后续展播。届时可将视频作品原片发送到指定邮箱:dutenews@163.com 请务必在鹏友圈文案/邮件标题中注明:【45载圳青春】或【报家生活秀】-[个人/团队]-[短视频/长视频]-[作品名称]-[作者/团队负责人姓名+部门] 【结果公布】8月26日颁奖礼揭晓,优秀作品还会在读特和新媒体大厦屏幕展播哦~ 别犹豫啦,拿起手机/相机开拍,让你的镜头故事被更多人看见!
07:43
#45载圳青春#[团队] - [长视频] - [微光成炬,爱在梅林] 这是一个关于老龄的故事,也是属于梅林街道的故事,林叔,一位初来深圳的“新深圳人”,带着牵挂,从远方来到女儿身边。他原本只想短暂陪伴,却在梅林的街头巷尾,遇见了意想不到的安心与温暖——适老化的社区设施,细致入微的居家服务,热热闹闹的老年课堂、邻里茶话、健康义诊……原来,这里不只是年轻人奋斗的热土,也是一座懂得倾听长者心声的城市。在一点一滴的关怀中,他看见了生活的温度,也读懂了城市的深情。于是,他决定留下,不只是为了女儿,更是因为,这里,也成了他的家。跟随林叔的脚步,我们看见梅林的温度,看见深圳的包容,也听见那句熟悉的承诺——“来了,就是深圳人。” 而在这里,老了,也能幸福地留下。
01:18
#45载圳青春 45岁生日快乐,我的深圳!最想对你说……
00:12
#45载圳青春#夏日傍晚,孩子们在深圳市民中心广场上放风筝,他们手牵引线,风筝在头顶迎风飞,轻松又惬意。深圳市民中心不仅是深圳市政府的办公地,也是市民悠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开放包容,这里没有围墙,市民可以自由出入,是国内首例“没有围墙的政府”。
00:39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您还记得深圳当年的样子吗?您如果参与其中,不妨讲出您的青春故事,我们聆听。#45载圳青春#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