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如何改变未来?国内外顶尖院士齐聚港中大(深圳)
读特融媒体记者 袁斯茹
01-28 20:54

1月27日,以“AI + Science智启未来模式分析与感知计算”为主题的院士高峰论坛,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举行。据悉,这是港中大(深圳)数据科学学院献礼校庆1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来自政学研界的150多位嘉宾齐聚,探讨如何通过模式识别、感知计算助力人工智能在新时代的发展。

论坛上,港中大(深圳)协理副校长兼科研处处长李学金致辞。他向大家介绍了创校十年来,港中大(深圳)的发展成果和未来愿景,并表达了对深圳市和龙岗区给予学校大力支持的感谢。

近年来,人工智能已成为推动科技革新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模式分析与感知计算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分支,在图像识别、语音处理、自然语言理解等方面的应用,极大促进了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的社会进步与科学发展,离不开对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创新应用。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科学学院执行院长、校长学勤讲座教授、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李海洲以“语言与智能的思考”为题,以语言为切入点,对智能的本质做了深刻剖析,展示了人工智能、语言处理、大模型的发展历史与关联,并清晰阐述了ChatGPT与计算语言学的关系。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杨强以“模型思维”为主题,探讨了大模型下的数据分布、隐私保护与模型思维,并基于联邦学习、迁移学习与大模型技术,提出可适用于本地、服务器等多端安全通信的联邦大模型框架,并介绍了该联邦大模型框架的训练、优化与应用。

深圳计算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樊文飞讲述了逻辑推断与机器学习的融合方案,并展示了该方案诸多实际应用场景下的成功案例,极大地降低了产业界的经济成本与能源消耗,对人工智能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深圳理工大学(筹)计算机科学与控制工程学院院长、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潘毅在题为“AIGC大模型赋能生物医药”的报告中指出,相比于通用大模型,诸如生物大模型等专用大模型具有更低的数据、存储、算力需求,将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并展示了生物大模型在生物医药研发领域的应用成果,展现出强大的能力和潜力。

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IDEA)讲席科学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李世鹏强调“抓紧低空新机遇,构建新质生产力”,介绍了发展低空经济的重要性与潜在应用,并展示了全面的技术解决方案,还演示了低空经济带来的生活新范式,呼吁城市基础设施融合低空智能以提高出行效率。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校长学勤讲座教授、新加坡工程院院士张瑞分享了无线通讯与人工智能结合的成果,介绍了6G通信将很好解决对当下通信网络信号覆盖不均匀的问题,并阐述了人工智能算法对信息发出端发送和反射随机的解决方案。

论坛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主办,深圳市模式分析与感知计算重点实验室和数据科学学院承办,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AIRS)协办,广东院士联合会支持。

港中大(深圳)供图

编辑 周梦璇 审读 伊诺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詹婉容

(作者:读特融媒体记者 袁斯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