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是非遗保护大省!有84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读特记者 李明 文/图
2017-10-29 18:26

10月29日,读特记者在中山大学举办的“中国非遗保护数据库、中国俗文学文献数据库、非物质文化遗产蓝皮书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获悉,广东省是非遗保护的大省,现居于全国前五名之列。广东还有84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600多名省级非遗传承人。

本次研讨会由中山大学中文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中国古文献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

“中国非遗保护数据库”的数据资源来自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宋俊华教授团队收集的珍藏史料文献,田野调查的图片、笔记与音像,传承人资料以及皮影戏相关的研究专著及论文。

粤剧、古琴、剪纸和皮影戏是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另有国家级的非遗保护项目147个、省级非遗保护项目608项。目前,数据库共包含非遗项目、史料文献、研究专著、研究论文、影卷、影偶、田野调查图片、田野调查音频、田野调查视频、田野调查笔记、传承人信息等11类资源,数据库总容量达276G。数据库按资源类型进行栏目划分,包含史料文献、影卷、影偶、传承人、田野调查资料、代表作名录、研究成果七大栏目。

“中国俗文学文献数据库”的数据资源来自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黄仕忠教授团队编纂的《子弟书全集》,以及来自其他学者及研究机构的学术资源和互联网资讯等。一期工程利用技术手段对子弟书基础曲目、相关研究成果等各类资源进行整合,建设子弟书专题数据库,为子弟书研究提供先进的辅助手段。目前,“中国俗文学文献数据库”共包含基础书目、研究成果、研究学者、学界资讯四大子库。其中,基础书目栏目按照《子弟书全集》的目录,共计收录519篇曲目;研究成果栏目,共计170条图书及文章资源;学界资讯栏目,采集整合互联网子弟书相关的新闻与资讯。研究学者栏目收录了海内外以子弟书为研究对象或相关领域的学者信息及个人成果,一期工程收录5人,二期工程将继续扩大收录范围。

据悉,今后,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中国古文献研究所将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按照“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分期推进”的模式,继续深入开展“中国非遗保护数据库”、“中国俗文学文献数据库”两个大型数据库的合作建设,利用数据采集、文献资源管理等专业的知识服务技术,对多来源、多类型的资源进行整合,提供先进的学术研究辅助,实现系列学术成果快速转化。

另据了解,目前,社科文献出版社已与中山大学、兰州大学、湖北大学、宁夏大学、聊城大学、广州市社科联等多家单位开展了定制学术科研平台的建设合作,为对方科研产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国际推广等方面能力的提升提供强有力支持。并成功推出 “一带一路”语言状况与语言政策大数据平台、 “一带一路”上的文化——中阿文化交流数据库、全球治理数据服务平台——国际组织数据库、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数据库、子弟书研究数据库等数据库平台。

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所长黄仕忠教授表示,中国俗文学文本大量出现在晚清和民国,这些文本文献大量散落在各个图书馆等收藏单位,“我们通过团队的收集和整理,曾呈现了纸质本《子弟书全集》。现在我们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这个标点本《子弟书全集》的基础上进行了数字化,也就是现在的俗文学文献数据库的第一期。他说,下一步,希望把各个图书馆藏的原始俗文学文献及已经影印出版的文献都能够纳入到我们的数据库,以便利学者研究使用,也能够使俗文学研究能够从边缘进入主流。

中山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宋俊华教授透露,中国皮影戏数据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据库的第一期。资料来源是中山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康保成教授主持教育部重点科研项目——“全国皮影戏现状的调查和研究”的一个系列成果而来,该成果该成果通过对全国皮影戏的调查和研究保留下来大量的视频和文字资料,同时曾出版一套8册的皮影戏丛书。他指出,本次通过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合作实现数字化有,能给更多的非遗研究者提供便利。

编辑 刘桂瑶

编审 韩绍俊

(作者:读特记者 李明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