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法国博物学家桑志华在中国手绘的231张线路图,有了“现代版”

读特融媒体记者 马扬洋
2024-01-11 13:28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这是近年来天津自然博物馆对北疆博物院资料挖掘整理的最重要的研究成果。

读特融媒体记者从天津自然博物馆获悉,近日,由天津自然博物馆编著的《〈黄河流域十年实地调查记(1914—1923)〉手绘线路图研究》(第二册)和《〈黄河流域十一年实地调查记(1923—1933)〉手绘线路图研究》出版,这是近年来天津自然博物馆对北疆博物院资料挖掘整理的最重要的研究成果。


天津自然博物馆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两本图书的出版,标志着自2021年天津自然博物馆出版的《〈黄河流域十年实地调查记(1914—1923)〉手绘线路图研究》(第一册)出版至今,法国博物学家、动物学家、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桑志华231张法文手绘线路图全部识读、整理、研究完毕,这套系列图书历时五年有余,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全部出版。“该系列研究意义非凡,虽历时长、解读难度大,但具有开创性,对研究20世纪初北疆博物院在黄河流域进行的十年科学考察历程及成果具有重要价值,极大填补了北疆博物院资料研究利用的空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据了解,作为天津自然博物馆前身的北疆博物院历经百年,积淀深厚,不仅留下大量珍贵的标本、文物,还留有大量研究价值极高的文献资料,其中尤以桑志华所著的《黄河流域十年实地调查记(1914—1923)》和《黄河流域十一年实地调查记(1923—1933)》最为珍贵。这两部著作是北疆博物院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对研究北疆博物院的科学考察历程、标本采集成果、社会历史影响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对研究20世纪初中国北方自然环境以及社会变迁等也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两部著作中不但有大量文字记载,还包含231张桑志华亲手绘制的野外调查线路图以及几千张考察照片,其中手绘线路图是准确解读这两部著作的最重要的资料。

工作人员说,“我们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对地图册中的手绘线路图进行整理研究。”同时,为科学准确解读这些手绘线路图,天津自然博物馆和天津师范大学两度合作,形成了现代版的手绘线路图。

编辑 高原 审读 伊诺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万晖

(作者:读特融媒体记者 马扬洋)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