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追光,春咏香江!2024“深圳出品”舞剧《咏春》香港首演回眸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
01-10 00:14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1月7日18点许,随着“咔嚓”一声,相机灯光闪烁,记录下香港观众与深圳出品的原创舞剧《咏春》主演们的合影,2024年舞剧《咏春》香港首演就此定格,完美收官。

舞剧《咏春》香港首演圆满落幕,主演多次冲台致谢观众。深圳特区报记者 耿超逸 摄

潮涌香江,华彩璀璨。从1月4日至7日,舞剧《咏春》在香港演艺学院歌剧院连续演出了5场,场场火爆,一票难求。这是2024年“深圳出品”舞剧《咏春》“再出发”演出的首战,也是《咏春》首次赴港演出。

香港,是咏春拳的发扬光大之地。深圳、香港,同根同源,山水相近,人文相亲。2024舞剧《咏春》香港首演大获成功,既是“逐梦追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强大精神力量感染、感召的体现,更是粤港澳大湾区历史记忆、人文情感的一次的“大串联”。

何以咏春?台前幕后“齿轮一个都不能少”

“你们看到的一样,是由许多的不一样精密叠加在一起构成的。” 《咏春》总编导周莉亚如是说。

较之内地“大剧场”,香港演艺学院歌剧院相对“迷你”。“现在大家看到这个版本,是技术人员在详细比对了国内外39座剧场的参数后,将舞美按比例整体缩小的。” 周莉亚说,“舞美缩小了,人物(演员)就大了,过去2个8拍的动作,可能就减少为1个半8拍,调度也更短了。为了保证演出质量,我们在深圳进行了重新装台、走台、合成。有粉丝说,香港演出没有变化。其实,没有变就是最大的变化。”

舞剧《咏春》中叶师傅妻子永成的扮演者、舞者许天慧透露,“这次来香港演出,我们整个剧组在深圳封闭式合成了一个星期。”剧中八极拳掌门的扮演者王剑也说:“这次香港首演,舞台、道具、服装都是全新的,跟之前演出的100多场都不一样,需要慢慢去熟悉和适应。”

舞剧《咏春》香港首演活动。深圳特区报记者 耿超逸 通讯员 王徐峰 摄

而最大的考验就是“与观众的距离”。真正到了香港,进入香港演艺学院歌剧院,登台表演,演员才惊觉“怎么和观众这么近?”猪肉荣的扮演者李监庭说:“第一场演出真的很紧张。尽管我们已经提前适应了小场地的调度以及动作的变化,但是当真正来到现场,还是震惊于台上台下的距离。”

“香港演出氛围很不一样,这个剧场小而强烈,很聚气,台上台下非常近,我第一次那么清晰地看到叶师傅(常宏基饰)在台上甩汗。”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舞剧《咏春》编剧冯双白说。

灯光师大春的扮演者冯浩然说:“因为距离实在太近了,需要我们的表演更加细节化,每一个眼神、肢体动作都要更加自然、更加贴近人物。”“在这个舞台上,需要我们没有表演痕迹地去表演,投入我们更深层次的情感。”常宏基说。

《咏春》总编导韩真、周莉亚认为,此次《咏春》香港首演完美收官,得益于台上台下、台前幕后的“合力”,演出恰似一台运转精密的机器,一个齿轮都不能少。

何以爆场?“逐梦追光”与“狮子山精神”共振

从1月4日至7日,4天5场的《咏春》香港首演,每一场都人流如织。蹲守在香港演艺学院的媒体,每一天、每一场都能“开盲盒式”的发掘到前来观演的香港名人、明星、名流。

著名歌手、演员叶倩文1月6日晚观看了《咏春》。刚刚看完演出的她显得非常激动、兴奋,“我都看傻了!”叶倩文说:“看《咏春》时能感受到演员们的精神、体力和爱心。这样困难的表演,每天都要演,没有爱肯定坚持不下去,没有100分的精神也都演不下去。” 叶倩文称自己已经成功“入坑”《咏春》,希望能再多看几次。

舞剧《咏春》剧照。深圳特区报记者 耿超逸 通讯员 张曦丹 摄

1月4日《咏春》香港首演之首场演出更是嘉宾如云,“名人含量”浓度爆表。叶童、汪明荃、黄百鸣、莫华伦等文艺界代表齐齐点赞。叶童表示,“把武术跟舞蹈结合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演员们做到了,非常棒!”她说,影视演员在剧中的动作可以通过镜头迁就与剪辑,但舞剧《咏春》的演员们在舞台上的表演却必须用真功夫来呈现,令人十分佩服。

1月5日,已经看过一遍《咏春》的霍启刚带着妻子郭晶晶和儿子“举家出动”开启“二刷之旅”,霍启刚连用两个“非常之震撼”表达感受。

韩真、周莉亚说:“《咏春》的演员非常卷。武术学了1年,正式排练5个月,每天排练12个小时。”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舞剧《咏春》编剧冯双白在《咏春》演后谈中分享说:“如果大家有机会看到演员们的身体,一定会惊讶于他们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伤痕。”

在《咏春》的舞台上,这边“叶师父”远赴他乡,怀抱“咏春堂”牌匾踏入群雄林立的武馆街,只为开咏春的一扇门;那边,片场中,电影剧组众人同样怀抱梦想奔赴山海,只为追寻心中那一束光……而在舞台下,《咏春》团队何尝不是电影剧组的“翻版”?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香港人的狮子山精神,越挫越勇,迎难而上,方才成就了今天的东方之珠。”香港武术联会会长、霍英东集团行政总裁霍震寰说。《咏春》追光逐梦的精神内核与“狮子山精神”不谋而合,正是这种“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的态度深深打动了香港观众。

舞剧《咏春》剧照。深圳特区报记者 耿超逸 通讯员 张曦丹 摄

何以乡愁?串联起粤港澳大湾区历史人文记忆

百年咏春传承,一拳名扬天下。咏春源于南粤,兴于香江,一代宗师叶问将咏春拳拓展到香港的不同社群,而在东西方文化汇聚交融的香港,咏春被运用在电影、电视剧等流行文化作品,产生了享誉全球的武术电影明星李小龙、《精武门》《猛龙过江》等经典之作,成为华人动作美学的历史印记。如今,在香港,咏春的足迹依旧比比皆是。其中,最经典的莫过于位于尖沙咀星光大道的李小龙雕像。

1月6日,记者就曾在李小龙雕像处偶遇了舞剧《咏春》粉丝、德国游客莱恩。他激动地告诉记者:“我知道李小龙曾经跟随叶问学习咏春。看完舞剧《咏春》我大感震撼,比李小龙的电影更精彩!”

而对于香港观众而言,咏春是叶问,更是岭南大地,是故土,是乡愁。

等待入场的观众参观位于香港演艺学院二楼的“咏春巷”,这里既有《咏春》主视觉海报墙复刻舞台、也有咏春士多、木人桩等“咏春打卡点”。深圳特区报记者 耿超逸 摄

在香港演艺学院歌剧院4天的演出中,记者还看到不少白发苍苍的老者前来观演。“忍不住,眼泪根本忍不住!”今年82岁的廖阿婆告诉记者,当她看到永成远走佛山,从此与叶师傅阴阳两隔时,情绪完全失控、泪如泉涌,“那就是我们那个时代的感情,平淡如水却又情真意重。”还有长者观众在剧中看到镬耳屋、香云纱……一下触动了记忆的闸门。“我的父亲就是佛山的,我小时常听他讲佛山的点点滴滴。”香港观众、今年73岁的洪爷爷说。

而对年轻一代的观众来说,当看到“七十二房客”“猪肉荣”等角色登场,叶师傅为街坊邻里出头,教训欺行霸市的恶徒之时,记忆一下子被带回到上世纪的广东。老港片中的影像记忆与舞台上的表演交织、重叠,一个更加丰富、立体的咏春故事在观众脑海中重构、萌发。

“咏春、七十二房客、香云纱……岭南的味道一下子就出来了,满满的大湾区文化记忆。”在香港工作的广东观众陈先生点评说。舞剧《咏春》以中华文明、岭南文化为本,串联起粤港澳大湾区的历史记忆、人文情感,滋养着当代观众的心灵。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张雪松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