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公益救援队队长石欣: 挽救生命就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读特融媒体记者 高灵灵
01-05 20:10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救援关乎生命,我们不仅要做好事,更要把事情做好。”提起深圳市公益救援队的建队理念,石欣脱口而出。

自2003年起,爱好登山的石欣便开始义务参与山野户外遇险人员的救助工作。2008年,他组织创立了深圳山地救援队,并于2012年正式注册成立深圳市公益救援队。20多年来,石欣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8000小时,带领救援队开展应急救援知识普及等社会服务万余场,以实际行动响应与践行见义勇为精神。

为更好地救人,他组建了一支专业队伍

地震后的废墟中,遭受暴雨洪涝的村庄里,险峻难行的深山中......许多自然灾害和突发事故的救灾救援现场,总能看到石欣与深圳公益救援队队员的身影。

“一开始从事这个是因为情怀,后来做得多了,可以去做一些推动领域发展的事情时,就变成了一种责任。”石欣表示。

石欣在参与救援行动。受访者供图

1970年出生的石欣是广东顺德人,2000年起开始参与户外登山运动,身体素质较好且经验丰富的他逐渐成为这一领域的佼佼者。回忆起第一次参与山地救援,石欣记忆犹新。

2003年7月的一天,正在睡午觉的石欣突然接到朋友电话,得知有人在大鹏山上中暑晕倒,情况十分危急。事发地位于一条挑战难度很大的登山路线上,需要擅长户外运动的人去帮帮忙。

石欣二话不说,就约上5位朋友驱车赶往大鹏。“事发地接近最高峰的位置,路不好走,我们抵达现场时已是下午五点多钟。”遗憾的是,直到晚上7时医护团队抵达现场后,宣布了当事人死亡。

医护团队撤离后,现场只剩下领队和石欣一行,他们扎了一个简单的担架,开始将遇难者往山下抬。然而,在山路陡峭、光线不足、人力短缺的情况下,下撤变得异常艰难。为了让家属能尽快见到逝者,一行人坚持到次日清晨6点,耗费整整11个小时,才将遇难者顺利抬到山下。

事后回想起当时的行动,石欣意识到,区区几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要更好地进行山地救援,需要更专业的队伍。在往后几年的救援经历中,石欣愈发坚定了这个想法。2008年,从汶川地震参与救援回来后,石欣牵头成立了深圳山地救援队。2012年,救援队正式注册为深圳公益救援队,石欣先后担任秘书长、会长。

将践行见义勇为变成一种“本能”

自队伍成立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公益救援志愿者行列中,石欣感觉自己“能做的事情更多了”。为了使救援队从单一的山地救援队向综合型专业救援队发展,石欣长期自费参加各类专业技能培训,再将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带回来免费传授给队员们,以确保有人遇到危险的时候,有足够的能力出手相救。

坚守应急救援事业多年,石欣也常常面临危险。2010年,石欣赶赴云南大理苍山参加一次山地救援行动,搜救一位在山里面失踪了12天的小伙子。海拔4000多米的峡谷陡峭而险峻,在下撤过程中,石欣因为抓空差点坠落深山,幸而在危急中抓住了悬崖上的藤蔓,被同行的队友和村民向导用藤条拉了上来。

石欣在救援队行动中。(深圳公益救援队供图)

类似这样的危险在救援行动中时有发生,余震、泥石流、山体滑坡等都是救援中时常遇到的次生灾害。但石欣却坚定地做一个“逆行者”,将践行见义勇为变成一种“本能”。“我们都觉得去山里帮忙找个人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不需要过多思考,也不值得拿出来大说特说。”石欣不愿意用“伟大”去标榜公益救援,在他看来,可以挽救生命就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多年来,石欣带领救援队组织参与全国山野区域救援300余次,参与国内外重大自然灾害抢险救灾工作50余次。2023年京津冀地区暴雨洪涝灾害、2021年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四川雅安地震、尼泊尔地震、土耳其地震......石欣与深圳公益救援队的脚步,从深圳走向全国,又从全国走向世界。

回首多年志愿服务经历,石欣觉得,当中酸甜苦辣已不足为人道,“只要我们的付出能让全社会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得到提升和发展,就能让我们身边的家人、朋友、同事受益,这就是我们投身公益救援志愿服务的意义。”

编辑 范锦桦 审读 伊诺 二审 关越 三审 詹婉容

(作者:读特融媒体记者 高灵灵)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