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学习 国之大者,人民福祉。
犹记得2021年暮春,广西桂林大山深处的山村里,习近平总书记与村民王德利有这样一段对话——
“总书记,您平时这么忙,还来看我们,真的感谢您。”
“我忙就是忙这些事,‘国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
念民之所忧,行民之所盼。回首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走到人民群众中间,摸清千家万户柴米油盐的小日子,合计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大方针,谋划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实举措,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央视网运用智能大数据分析总书记2023年的重要行程与讲话,与您一起感受这一年的民生温度。
人民群众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形塑“大写的人”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前进方向,也赋予其磅礴向前的不竭力量。
2023年2月7日,党中央在新年过后按照惯例举办专题研讨班,习近平总书记第10次在开班式上主讲“新年第一课”,重点谈了“中国式现代化”。总书记明确指出:“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尊重人民创造精神,汇集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向前发展。”
3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演讲中,总书记精辟阐述了政党在推进现代化道路中的价值取向问题:“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现代化道路最终能否走得通、行得稳,关键要看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他用“物质富裕”“政治清明”“精神富足”“社会安定”“生态宜人”这几个关键词,深刻回答“现代化之问”——坚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
2023年12月21日至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贯穿2023年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更是全党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实践。12月21日至22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把心系群众、情系百姓体现到履职尽责全过程各方面,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合理诉求,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
聚焦“民生小事”,履行“国之大者”,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党和政府用一项项彰显温度和关怀的实招硬招夯实民生之本,不断满足人民对更美好生活的期待,也勾勒出一幅幅温暖人心的民生画卷。
治国理政高频词,既蕴含着深邃思想,也记录着生动实践。央视网I学习数据库梳理分析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重要讲话显示,“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等始终引领民生相关话题,“枫桥经验”“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千万工程”等不断赋能各地具体民生实践。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特别强调了“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这项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性工程,要求“必须牢牢记在心上、时时抓在手上,确保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要想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必须牢牢抓住基层治理这个“牛鼻子”。
2023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7月考察江苏,8月在新疆听取工作汇报和11月考察上海,总书记都要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9月20日,总书记亲自来到“枫桥经验”发源地诸暨市枫桥镇,参观枫桥经验陈列馆,了解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11月6日,总书记百忙之中特意抽出时间会见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入选单位代表。从“一地之计”到“一国之策”,“枫桥经验”不断适应新时代要求,迸发出旺盛的生命力,成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面旗帜。
2023年6月6日,杭州余杭区径山镇乡村,生态碧水、沿路花海与村庄农房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美丽的山水田园画。
同样经过20年的实践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千万工程”,早已不仅是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与改善的乡村建设工程,更成为今天的惠民工程、民心工程和共富工程,是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性、枢纽性工程。12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确要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民生保障的幸福底色是群众感受最深、关切最重之所在。
观察央视网I学习数据库生成的知识图谱,“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可感可知。通过细数这些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成绩单”,更能深刻理解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和实现路径:
——看就业。
2023年以来,各级政府直接支持就业创业资金超过2000亿元。1—11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80万人,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2%,比上年同期低0.4个百分点,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多地还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就业档案,提升服务精准度。
——看住房。
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各项投入不断加大。2023年,全国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已完成约200万套(间),解决新市民和青年人的阶段性住房困难。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建设正有序推进,截至2023年11月底,全国城中村改造入库项目406个,预计总投资1.8万亿元。
——看医疗。
2023年11月6日,第九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开标,并产生拟中选结果:41种药品采购成功,拟中选药品平均降价58%,预计每年可节约药费182亿元。至此,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已经覆盖374种药品,为患者减轻用药负担。2023年,新增126种药品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谈判药品数量为历年来最多,谈判成功的药品平均降价61.7%。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达到每人每年64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5元,达到每人每年89元。截至2023年6月底,全国36个先行城市(地区)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人数已超过4000万人,相比去年底增长超过一倍。
——看教育。
相比2022年,2023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安排教育支出42166亿元,增长6.9%。1—11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的教育支出同比增长5.7%。2023年8月,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聚焦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美好期盼,办好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
坚持基本民生投入只增不减、惠民力度只强不弱、惠民实事只多不少——一份份书写百姓福祉的民生答卷,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就体现在改善衣食住行等一系列民生工作之中,体现在关心百姓的冷暖安危之中,体现在让群众的好日子越来越红火之中。观察央视网I学习数据库生成的关联图谱,民有所“呼”,全力以“应”,一枝一叶总关情。
在关联人物中,与总书记面对面对话的,有数字化大田种植的行家里手,有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的志愿者,有用科学技术“唤醒”盐碱地的农技人员……让亿万人民成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主人翁、生力军,习近平总书记格外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在关联地点中,从城市社区到乡村农舍,从新居客厅到田间果园,从小商品贸易市场到灾后重建现场……总书记始终心系民生福祉,让各族人民实实在在感受到推进共同富裕在行动、在身边。
5月考察雄安新区,总书记部署“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要求构筑新时代宜业宜居的“人民之城”,“一开始就下好‘绣花’功夫”。
2023年12月11日,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龙年喜庆用品挂满摊位,顾客正在挑选中。
9月考察浙江,总书记从小商品看大市场,叮嘱“拓展国内国际市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11月考察北京、河北,总书记关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重点要求“抓紧补短板、强弱项”,着力“加快完善防洪工程体系、应急管理体系,不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12月考察广西,总书记调研现代农业产业园,要求探索“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广大农民共享农村改革和发展成果。
…………
在关联短语中,我们可以看到“民以食为天”这样关乎百姓“幸福指数”的俗语,可以看到“咬定青山不放松”“风雨之后见彩虹”这样坚定的历史主动,更可以看到中国式现代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的崭新未来。
民生改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编辑 张玉洁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张露锋 三审 詹婉容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诚邀您来写诗!用诗歌和AI,#把深圳写进诗#,打开45年的深圳记忆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也是你在深圳的第___年。或许在莲花山的朝阳下,你留下和深圳的第一张合影;在深圳湾的潮涌中,你看着高楼大厦如璀璨星辰。在夜幕中点亮那些奋斗的故事、深情的岁月,如今有人把它们编织成诗画传扬。 今天,距离深圳经济特区45岁生日,正好还有45天。读特客户端联合深圳市作家协会、深圳市美术家协会,推出“诗颂深圳,AI绘鹏城”特别策划活动,以“诗、诵、画”三位一体形式,呈现一场致敬特区精神、展现时代风貌的跨领域文化盛宴。 与此同时,我们也诚挚邀请深爱这座城的您,在鹏友圈带话题#把深圳写进诗#,用诗意的祝福,给深圳写一封“云端诗笺”。 【本期话题】#把深圳写进诗# 【参与方式】在鹏友圈带话题上传文字、图片或30秒以内视频,分享你对深圳诗意的祝福。 每一行诗句都是最深情的告白;每一幅画作都是一份炽热的心意;每一段声音都汇聚成礼赞特区的磅礴力量;每一句奋斗者的祝福既献给深圳,也献给未来……让我们携手,以诗歌之名,共赴下一个璀璨征程!
“圳”好玩!分享你的暑假遛娃攻略 暑期精彩不断!深圳各大公园推出40余场主题文化活动,涵盖群艺展演、自然教育、体育健身、户外音乐、艺术展览及创意市集六大板块。同时,读特小记者策划了5场趣味活动,通过互动课程培养孩子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这个暑假,你准备带娃去哪里探索呢?快来分享你的#暑假遛娃攻略#,一起发现更多好玩去处吧!
00:08
这个暑假,深圳公园40余场文化活动轮番上演
00:05
深圳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不断“上新”,上半年新增无人机物流航线50多条
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新闻稿,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 “我是读特小记者,面对世界很好奇。我有新闻数不清,叽咕叽咕写不停~”爸爸妈妈们,你们的小记者,是不是也对身边大小事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有着旺盛的探索欲和表达欲呢?快邀请你们的小记者,勇敢地拿起笔,来读特“鹏友圈”撰写新闻稿吧! 小记者的眼睛里有大大的世界,小记者的才华会被我们看见!快来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和新闻稿件,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吧! 【本期话题】#读特小记者# 【招募对象】6岁到18岁青少年(小学到高中阶段) 【话题时间】2025年全年 【动态内容】800字以内,自拟题目,以身边发生的新闻事件为主题撰写新闻 【参选要求】①有效作品数量为每月1份;②参选者填写报名表一份 【版权提示】小记者在活动中上传的文字、图片、短视频以及其他形式的活动内容、知识性成果等,应确认拥有其作品的著作权并不侵犯他人权利,并授权活动组织方将这些作品应用于相关活动,版权归小记者本人及读特新闻客户端双方所有。如发现抄袭、侵犯第三人权利或其他不诚信行为,主办方有权取消参与资格。因抄袭等侵权行为引起任何纠纷均由创作者本人负责。 【报名流程】①关注“读特新闻”公众号;②回复“读特小记者”获取报名方式;③添加官方工作人员二维码;④将报名表私信工作人员;⑤工作人员将您拉进海选群;⑥将群内昵称改为参选者姓名 【发稿流程】①参选者在“读特”APP“鹏友圈”内注册账号;②更改账号名为参选者姓名;③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1份,本人原创参与活动的新闻稿件1份 【入围奖励】①电子聘书1份;②账号将获得官方黄v标识,成为读特记者号;③被采纳的稿件将被收纳至读特“读特小记者”专题页面;④优秀稿件将会酌情给予稿费奖励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