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传播话语体系下的“中国式现代化”研讨会在深举办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王玥
2023-12-17 19:08
收录于专题:特区报·城市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12月16日,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管学院、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主办,哈工大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联合研究中心承办的“国际传播话语体系下的‘中国式现代化’——港澳与国际本科创新教育研讨会”在哈工大(深圳)校区举行。


研讨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哈工大(深圳)校长助理梁大鹏教授在致辞中介绍了哈工大(深圳)校区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情况,并代表主办方向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希望专家学者们能够对哈工大(深圳)校区在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方面建言献策,共同讲好中国故事,为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贡献力量。

哈工大(深圳)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助理马晓静副教授表示,哈工大(深圳)校区是哈工大高等教育改革的试验田、汇聚高端人才的桥头堡、国际化办学的示范区,在“识变、应变、求变”的新文科改革中理应有所担当。在她看来,从总结中国经验到发展中国经济理论是一条很长的路,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很难让学生深入了解真实世界的经济学。因此,在哈工大(深圳)经济管理学院在培养方案中设置了两门调研课程,由老师带领学生参观、调研深圳的大中小微企业,与企业家座谈,见证改革开放的成就,在理论课中强调将中国案例和数据与经济学概念理论模型相结合。

哈工大(深圳)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张猛、郭曼共同开设了一门针对留学生的英文通识课《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与探索》。他们认为,向外国人讲授中国式现代化要有系统创新,第一步要把学习中国经验与留学生的个人发展和价值实现结合,调动留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第二步要通过知识重构和改变叙事方式,来讲述中国式现代化的巧妙构思和内在逻辑,最后通过实习实践,直观印证中国式现代化的真实魅力。由此,他们对课程进行了叙事重构和教学方法创新,将个人体验与宏大叙事相结合,来华留学生在完成课程的过程中,快速实现了内心从共情到认同的教育目的。

哈工大(深圳)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席伟健分享了关于推进新工科通识教育的经验和体会。他认为,电影《流浪地球》是工科生也能讲好中国故事的典型范例。《流浪地球》系列电影既能体现出来我国安土重迁的世俗农耕文明,也能展示高效务实灵活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同时拒绝了美国式个人英雄主义价值叙事。从这个角度来讲,新工科通识教育就是要改变宏大叙事的话语体系,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讲好讲透。

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讲师范莎博士分享了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在在服务“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智库服务、国际传播与合作、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经验。

此外,来自澳门城市大学、深圳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等高校和研究机构以及哈工大(深圳)的校内专家学者在圆桌座谈环节对粤港澳三地的人才培养进行了深入交流。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王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