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荟萃”音乐会回应“时代之问”,“文明对话”突破藩篱创造共鸣
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通讯员 翟佳
2023-12-07 10:2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12月之初的广州,“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从都国际论坛、世界媒体峰会相继举行,文明的多样性、人类的共同价值、文明的传承与创新、人文的交流与合作成为探讨焦点。近日,广州交响乐团也以一场“东西荟萃”音乐会回应“时代之问”。

据介绍,由广州交响乐团终身荣誉音乐总监余隆策划、广州交响乐团主办的这场特殊的音乐会,由年近九旬的著名指挥家卞祖善执棒广州交响乐团与广东民族乐团同台演出,联袂作曲家中的80后陈思昂、90后李博禅,以及享誉国际的瑞士作曲家海因里希·史韦沙,共同呈现音乐中深邃动人的东西文明对话。

音乐会开篇两首作品是广东青年作曲家陈思昂创作的《美丽的大湾区》、琵琶协奏曲《云开日出》。前者是广州交响乐团委约作曲家为2019年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开幕音乐会而创作的作品;后者是作曲家在民间采风后创作的琵琶协奏曲。两部作品都深植文化土壤,加以创新升华。

陈思昂在曲中援引广东音乐、粤语经典金曲等素材,都是观众耳熟能详的旋律,其中也浸润着对于岭南音乐的新颖诠释。陈思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道,岭南音乐让他的作品具有真正内核,民间曲调经过意象化的创作后,能获得全新的艺术生命,创新性与可听性融汇结合。

下半场的《东西方交响乐》是瑞士作曲家海恩里希·史韦沙完成于1992年的作品,需要由交响乐队与民族乐队共同完成。史韦沙在20世纪80年代旅居中国香港,对中国传统音乐产生浓厚兴趣,并开始将中国音乐元素融入作品中。《东西方交响乐》自诞生之日,就被视为20世纪西方音乐融会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尝试,其即使用中西乐队合奏的方式,也以中国旋律作为主要的创作素材。

指挥家卞祖善在1995年指挥了这部作品的世界首演。他认为,要实现史韦沙笔下这场东西方的“对话”并不容易:“民族乐器,每一件都有小强烈的个性,局限性也更显著,仿佛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们说话的腔调,要和管弦乐合作对话,形成一种‘声音’,需要指挥的调整,特别是音高标准化的调整。”因此,这场别开生面的文化对话,更显得分量十足、意义非凡。

史韦沙目前长居广东中山,他对中国文化感情深厚,说起中国的书法、绘画如数家珍。“我在纽约曼哈顿住了五年,但实在无法创作出有意义的作品,那里到处都是冰冷的混凝土大楼,到处都是噪声。可是,我现在居住的广东中山,就像是我瑞士的家乡一样,我感觉自己总是身处大自然中,被绿植、山丘环绕,这里的高楼大厦也仿佛有不一样的意义。”史伟沙觉得,中国是一个能给予他创作灵感的地方。

记者了解到,广州交响曲乐团一直推动新作品的创作和演绎。在东西方文明不断碰撞交流的时代背景中,其相信音乐能以特有的方式突破藩篱、创造共鸣。这场“东西荟萃”的音乐会,即是新时代语境下对文明多样性的重要诠释。

(广州交响乐团供图)

编辑 欧阳晨煜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通讯员 翟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