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植物园学术年会在深圳举办,两场科普展览面向公众开放
深圳特区报记者 林清容 通讯员 白鹭 王桂花 文/图
2023-12-06 18:49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12月6日—7日,我国植物园领域最具影响的全国性会议——2023年中国植物园学术年会(以下简称“学术年会”)在深圳举办。中国植物园学术年会每年举办一次,多位院士及各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出席活动并做了报告。中国植物园学术年会每年举办一次,本届学术年会以“保护中国的植物多样性”为主题,旨在进一步促进中国植物园的高质量发展,加强植物园的管理与技术进步。

本届学术年会由中国植物学会主办,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承办。

植物在维持全球生态环境,支撑人类发展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是全球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约有高等植物3.7万种,其中约15%生存受到威胁。植物园是集开展植物迁地保护、科学研究、科学传播、资源开发利用、园林园艺展示和游览休憩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机构,是植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基地。2021年10月,我国启动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

会议期间,来自全国植物园的资深专家、中青年骨干和后起之秀将进行深度交流,探讨如何拓展植物园的科研核心功能,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助力植物园建设以及提升科学传播、科学普及功能,讲好植物故事,彰显中华文化和生物多样性魅力,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的植物园。

开幕式上,颁发了2023年度中国植物园终身成就“德浚奖”和2023年度中国最佳植物园“封怀奖”,获奖者分别为江西省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的方育卿副研究员和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

大会报告精彩纷呈,集智汇力推动中国植物多样性保护高质量发展

本届学术年会设有10个大会报告、58个专题报告以及专类园的建设与管理培训班等精彩内容。

其中,10个大会报告由深圳华大基因联合创始人杨焕明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前沿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朱健康院士及各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作主旨演讲,内容涵盖人类探索生命奥秘的里程碑、生物育种与健康饮食、植物园迁地保护、生态恢复、国家植物园、植物科普等,报告内涵丰富,立足植物多样性保护和植物园高质量发展,辐射生命科学及科学传播普前沿;58个专题报告分别基于国家植物园体系构建理论与实践、植物多样性保护的机遇与挑战、数字时代的植物园管理、植物科学前沿进展、自然教育与科学传播等主题,紧扣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本届学术年会不仅是一场高规格、高水平的学术交流盛会,更有望推动未来中国植物多样性保护新理念、新举措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参会代表更年轻、更多元、更广泛,搭建起中国植物多样性保护交流合作大平台

本届学术年会邀请的报告人汇集了植物园领域的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员、高技能专业人才,其中超过三分之二的报告人年龄在40岁以下,彰显了植物园领域良好的青年人才储备和巨大的发展潜力。相较往届,本届学术年会的参会代表更多元、更广泛,参会范围从植物园、树木园、研究所等扩展到高校、自然教育机构、商业公司和基金会等机构组织。此外,本届学术年会特设植物园志愿者参会通道,搭建多方发力、多域参与的交流合作平台,推动保护中国植物多样性理念和行动深入社会各界,为构建全民参与的中国植物多样性保护新格局创造更多可能。

科普展览更奇趣、更特色、更震撼,助力公众见证生物多样性之美

本届学术年会期间,深圳市仙湖植物园举办了“多肉植物科普展”及“‘蕨’处逢生——蕨类植物展”。“多肉植物科普展”为仙湖植物园首次举办,展期为12月1日-10日,展场位于园内仙人掌与多肉园科普馆及综合馆,共展出420余种多肉植物,其中,科普馆展出了百岁兰、菊水缀化、小人帽子缀化、象牙宫等珍稀品种,综合馆布置了深林奇境、异域绮梦、多肉喷泉和多肉阳台等多肉植物景观,风格各异,可让游客感受到多肉植物的奇趣魅力,体验异域生态之美。“‘蕨’处逢生——蕨类植物展”位于园内蕨类中心知蕨馆,精选了来自亚洲、非洲、大洋洲和美洲的50种附生蕨类,其中鹿角蕨属全部18个物种一同亮相,难得一见,展览时间为12月5日-17日期间的每周二、周四、周六和周日的10:00-16:00。

上述两个展览均面向公众开放,为方便市民游客观赏仙湖植物园收集保育的珍奇植物,园内增设了仙人掌与多肉园站点及天上人间景区往返仙人掌与多肉园的大巴专线。

会议期间,参会代表均受邀参观了仙湖植物园。

编辑 王雯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林清容 通讯员 白鹭 王桂花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