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阳“千方百计”推进“百千万”工程

深圳特区报记者 陈海峰 通讯员 陈丹娜 谢燕玲 文/图
2023-12-01 09:23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人才是企业生产的关键力量。

“我们每个月可以生产4-5万件扫地机器人,目前已与国内外6家顶级品牌达成合作,今年产值较去年预计将增长20%。”日前,记者跟着惠州市惠阳区“百千万主题采访团”走进三和街道,落地该街道的广东维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宁建强如是说。

自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首次提出“百千万工程”开始,惠阳区就将其作为破题区域发展不平衡,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制定了突出特色的“一县一策”实施方案,明确实施路径,统筹全区资源力量,着力把区镇村发展的短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推动综合实力实现新跃升。

维尔科技2007年在大亚湾成立,2022年总部迁址至惠阳区三和街道,今年5月份完成注塑及成品车间总体搬迁,“搬迁后,我们取得了多项成果,一方面,初步拉通了自研产品布艺清洗机从产品研发、模具制造、注塑成型、SMT、成品组装等全流程的一站式ODM生产, 为多个国家的品牌贴牌生产出货。另一方面,优化了团队,优化重组了一个更加适合我们战略落地的一个经营管理团队,从7月份到现在,团队已基本成型。”宁建强介绍。

宁建强介绍,该公司二期园区于今年9月份正式动工,预计于2024年10月竣工,建设期间,公司也会不断扩大品类生产,提前布局一些关键的零部件生产。“今年产值预计5亿元,预计比去年增长20%。二期投入使用后,预计满产后年产值12亿元,计划营收达到30亿元时,将打造自主品牌。”

“在惠阳区政府、区住建局、三和街道办的帮助下,我们15天内就将房产证及相关验收程序办完,省时省力。”宁建强说。

同样位于三和街道的惠州恒铭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金霖也表示,惠阳各级政府给他们提供了不少帮助。他介绍,公司正在规划建设惠州恒铭达智能制造基地建设项目,规划总面积近15万平方米,将生产应用于新能源、通信等领域的精密结构件等相关产品。项目落地后,街道办就成立了专班,为园区的企业提供惠帮办VIP服务,同时,通过行政审批“加速度”助推项目早建设,园区周边的交通生活配套也在加速建设中。

上下游企业实现闭环链接生产

在2023年1-4月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上,惠阳区再提要以精准服务,推动惠企政策措施直达企业,千方百计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用一流的营商环境将惠阳打造成投资“新洼地”。

记者了解到,惠阳提出的“千方百计”,包括重点项目惠帮办VIP服务机制,区领导带头落实全权全责推进、全生命周期服务、全要素保障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机制等等。

以惠帮办VIP服务为例,入园的重点产业项目可以享受从拿地到立项再到领取施工许可证的全程VIP待遇,惠阳区会安排专人一对一精细化服务,行政审批部门提前介入,倒排审批流程表,并建立重点项目约请会商制度,及时解决各种问题。

镇(街)是“百千万工程”中促进区域协调融合发展的重要引擎。惠阳区三和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古宇海介绍,今年以来,三和街道紧锣密鼓推进三和商会筹备工作,预计年底前完成商会注册和召开全体会员会议,三和商会将促进上下游产业链的本地配套,企业可以在商会中找到自己的上下游企业,实现产业链的闭环生产,为企业降成本提供更多的选择。

人才是企业生产的关键力量。三和街道也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目前,惠州学院选聘恒铭达、普盛旺、新兰德等企业高管或技术总监为学生“专业成长导师”,上述企业也聘请惠州学院的专家学者为“技术顾问”。“能够与高校达成这种双向合作,不仅有利于我们企业攻克技术难题,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双赢。”陈金霖说。

持续推进千亿园区建设

惠阳强化县域经济产业支撑,持续推进建设两大千亿园区,重点打造电子信息、新型储能等产业,聚力形成具有惠阳特色、区域影响力强的产业集群。

电子信息是惠阳区主导产业,惠阳计划在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电力电子等领域持续发力,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是惠阳首个、重点打造的“3+7”千亿级工业园组团,惠阳充分整合土地、资本、人力等要素资源,集中力量做大做强产业园区。

截至目前,在园区项目建设、招商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效。在项目开发建设方面,象岭园区已实现动工项目28宗,在建项目30宗,新投产项目31宗;在基础设施方面,今年在建项目28宗,至10月份,累计总投资超过14亿元。其中红色干线即将完工竣验,计划在今年年底全线贯通;将军东路、象岭二路、纳兴路等主要干道有序推进,预计明年可实现全面完工。

“园区从2022年以来引入供地项目有15宗,计划总投资额78.65亿元,预计达产产值190亿元;引入非供地项目90宗,计划投资总额29.23亿元,预计达产产值80.29亿元。”惠阳区产业园区发展中心副主任叶健平介绍,为确保园区投入及产出实现闭环管理,惠阳积极引进金融机构、第三方社会资本,通过与惠阳国有企业合作共同参与园区项目建设,抢抓时机,加快推进各项目开发进度;其次,园区还将加快产业用地供应,缩短土地收储整备周期,确保项目导入与土地供应互相匹配,实现产业聚集发展。

编辑 王雯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陈海峰 通讯员 陈丹娜 谢燕玲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