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率全国百余名代表调研南园街道“非遗在社区”工作
深圳特区报记者 彭军 华智超 通讯员 郑碧燕 谢瑜 文/图
2023-11-30 21:43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11月30日,由广东省文旅厅主办,深圳市文体旅游局承办的“共享·互鉴”——“非遗在社区”全国工作经验交流活动在深圳举行。全国各省、市文旅厅(局)领导、“非遗”人才、专家学者、传承人等共150余人齐聚鹏城,分别实地考察调研福田南园、南山南头、宝安上合等深圳代表性“非遗”综合展示点,共同体验研讨“非遗传承”与城市发展、社区治理、群众文化共融共济的经验做法,共话“非遗”传承工作高质量发展。

国家文旅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胡雁、广东省文旅厅副厅长张奕民、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二级巡视员陈绍华等到南园街道“非遗”主题图书馆、“南园非遗馆”考察调研。调研组主要就南园街道“非遗在社区”工作中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和特色做法,以及进一步探索“非遗在社区”的持续开展,探索新路径等作了重点关注和了解,福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陈祖爱、南园街道党工委书记蒋崇安陪同调研。12月1日,国家文旅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将在南山区召开全国“非遗在社区”工作经验交流大会,届时,南园街道将作经验交流发言,与全国各地文化领域工作者介绍与分享南园街道“非遗在社区”工作经验。

调研组先后前往南园街道巴登社区非遗主题图书馆、赤尾社区非遗馆进行实地调研,详细了解南园街道在推动“非遗在社区”工作高质量发展,打造“百千万文化工程”的主要做法和成效。通过文字材料、图片展示、视频记录、活动展演等形式,系统调研南园街道自2021年被列为深圳市“非遗在社区”综合试点单位以来的工作足迹和主要成效。

一本本充实丰满的工作材料,折射了南园“非遗在社区”茁壮成长的发展史;原创皮影剧轮番上演,在光影中生动演绎南园故事,隔帐陈述千古事;埔尾村茶果制作,呈现了围村人精耕细作的农耕传统,重拾味蕾记忆;潮州嵌瓷,以“永不褪色”的屋顶艺术,展现了城市历史记忆与地域风情;闽派古琴艺术,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尖的舞动下,奏响千年非遗古韵;融入科技元素的花灯醒狮,动感十足,让非遗焕发出新活力……一路行来,南园向全国展示“非遗在社区”融入街区生活,融入基层公共服务的生动场景,让“非遗项目以接地气的方式走近人群、融入当代生活”从愿景走进现实。

据介绍,为高质量推进“非遗在社区”综合型试点单位工作,南园街道在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因地制宜深化“两个结合”推动实现“三多”:

一是文化场馆多元。深入挖掘潜在空间,建设全国首家“非遗”主题社区图书馆、深圳市首家24小时图书馆、深圳市首个街道级“非遗馆”“美术馆”、商圈文化体验馆、非遗传习坊等多元文化场馆,不断开辟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二是文化品牌多样。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创新打造“雅乐南园”“多彩上步”“非遗南园”“书香南园”四大特色文化品牌,孕育形成各具特色的巴登茶果、赤尾红色文化等文化传承项目,推动“埔尾茶果制作技艺”“潮州工夫茶艺(詹氏)”“皮影制作”于2021年入选福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三是文化活动多彩。积极策划涵盖陶瓷手工、皮影雕刻等经典传习内容,培育出“百姓书画院”“非遗在社区”“图书馆的奇幻之旅”等30余个特色活动项目,以多彩文化活动赋能群众美好生活。

经过深入调研,调研组充分肯定了南园街道“非遗在社区”试点工作的建设成效。他们认为,南园街道的“非遗在社区”项目真正做到了扎根社区、服务居民,具有创新性、引领性和转化性。希望这种成功的经验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为中国的非遗保护与传承事业注入新活力。

南园街道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立足群众,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持续推动“非遗”融入社区生活,打造非遗主题社区公园、现代化非遗文化空间、非遗文化墙等,让非遗融入河套深港合作区的城市建设中,引进有非遗产业转化能力的企业,通过非遗文化“组合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新征程上持续蓄力,阔步向前,为实现“非遗在社区”保护传承实践的“深圳样本”贡献南园力量,助力“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

编辑 李依林 二审 汪新林 三审 詹婉容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彭军 华智超 通讯员 郑碧燕 谢瑜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