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年床位总数将达15万张!事关医疗卫生服务,深圳定下这些目标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秦绮蔚
2023-10-30 11:10
收录于专题:飞阅深圳 | 专题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日前联合公示《深圳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1-2035年)(草案)》,并于2023年11月26日前向社会征求意见。

根据规划,到2035年,全市医疗床位总数较目前增加一倍有余,达15万张,医疗卫生总用地不低于670公顷,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医疗高地,建成国际化医疗中心城市。

深圳2035年医疗卫生用地规划布局图(草案)。

全市医疗资源布局均衡性进一步增强

长期以来,深圳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推动卫生健康事业改革,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医疗卫生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医疗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顶层设计持续优化,深圳近年来先后出台《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健康中国“深圳样板”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先行示范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深圳创新性规划建设以“市级医疗中心+基层医疗集团”为主体的整合型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以市属医院为主体设置市级医疗中心,以区属综合医院为主体设置基层医疗集团,全力构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新格局。

医疗资源配置持续优化。设施规模持续增长,截至2021年12月,全市共有医院类机构163家,可供应床位6.4万张。近十年,床位数新增3.6万张,增长了1.3倍。全市社区健康服务机构833家,15分钟医疗服务圈基本形成。设施布局不断完善,不断加大原特区外医疗资源供给,新建医疗重大项目重点向原特区外倾斜。近5年间,原特区外床位数新增1.4万张,增长了60%,全市医疗资源布局均衡性进一步增强。

670公顷总用地面积空间保障“病有良医”

为贯彻落实“双区驱动”的国家战略,打造“病有良医”民生幸福标杆城市,根据深圳市委、市政府相关工作部署,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会同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深圳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1-2035年)(草案)》。

该规划明确了全市医疗设施的发展目标,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及公平可及性、构建适应深圳人口特征和空间特点的整合型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提供空间保障。

本次规划对象是提供诊疗服务、且需结合人口规模进行空间布局的医疗设施,主要包括医院类机构、社区健康服务机构以及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相关设施。

规划目标提出,通过预控用地规模、完善空间布局、优化配置要求三个层面,构建符合深圳特点的医疗设施体系及空间布局。

到2025年,全市医疗床位总数不低于8.37万张,规划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医疗床位不低于4.5张,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向一流健康城市和国际化医疗中心城市迈进。到2035年,全市医疗床位总数达到15万张,规划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医疗床位不低于7张,医疗卫生总用地不低于670公顷,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医疗高地,建成国际化医疗中心城市。

鼓励医养组合设置,构建15分钟医疗服务圈

规划策略上,深圳在全市统筹、保障医疗设施发展空间的同时,将超前谋划区域协同发展,综合考虑粤港澳大湾区、深莞惠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带来的跨市就医服务需求,预留跨市就医床位。

分区引导,完善医疗设施空间布局,促进全市医疗服务水平整体提升。均衡布局,提升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可及性,构建15分钟医疗服务圈。

多措并举,保障医疗设施空间落位。挖潜存量资源,实施保留、扩容及新建等多种模式;鼓励复合利用,引导社区健康服务机构与养老设施、党群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组合设置、功能复合。

优化医院、社康规划配置标准,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推动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鼓励医疗设施与养老设施统筹规划、毗邻建设、资源共享、服务衔接;强化社区医院、社康中心与街道、社区长者服务机构组合设置,解决老年人慢性病质量、康复护理等基础医疗服务需求。

到2035年,全市将形成规模适宜、布局均衡的医疗设施空间格局。同时,打造现代化国际医学城,带动全市医疗服务水平、医学科技创新能力、生物医药产业与健康服务业“弯道超车”,加快建设国际化医疗中心城市。

【读特新闻+】

点击查看更多详情>>《深圳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1-2035年)(草案)》

(图源: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编辑 黄小菊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周斐斐

(作者: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秦绮蔚)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