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很多人都在谈论晶报的纸质版,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深圳发布、i深圳等主流媒体都有刊发,这样的景象确实久违了。
我们已经迎来了“读屏”时代,包括晶报在内的传统媒体都在积极地向融媒体转型,但在昨天,也就是8月18日,晶报推出了一份“定制报纸”——为深圳定制,为我们的城市定制。因为这一天,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一周年。
如同当年被划定为经济特区,如今“建设先行示范区”,意味着深圳有了新的使命和发展坐标,对于城市的意义不言而喻。
在8月18日,晶报选择用定制报纸的方式来纪念这个特别的日子,就是要彰显白纸黑字的力量,用纸墨沉淀一座城市的骄傲与荣光。
很多深圳人都说昨天晶报的定制报纸从内容到形式都极具仪式感。的确,我们的城市和生活都需要仪式感,而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仪式感让人活得庄重。
这份定制报纸也是媒体融合的一次全新尝试。可以说,在深圳纸媒发展史上,几乎没有过类似做法。作为融媒体信息传播载体的一种,新闻纸通过创意的注入也可以绽放出新的神采。
这份定制报纸还有一个特别之处,那就是所有内容均以评论的方式呈现,由晶报评论中心创作完成。越是在信息纷纭的时代,越是在重要的时刻,观点的价值和力量等就越能凸显。
有人说,晶报在8月18日这天的尝试,开启了纸媒的“定制时代”。是的,在媒体转型和融合之路上,晶报还会有更多的思考和探索。
(晶报供稿)
编辑 李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