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
迈向新征程,坚持以传承岭南优秀传统文化为重要抓手,保护好、发展好和利用好内涵丰富的岭南优秀传统文化,高水平推进文化强省建设。
岭南文化自古就有开放包容、务实创新的基因。图为深圳南头古城。 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红声 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谱写岭南文化新篇章,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贡献广东力量。
传承发展岭南优秀传统文化,是推动广东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的必然要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文化的力量无处不在。文化的力量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岭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让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的文化根基,只有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更有力地推动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
迈向新征程,坚持以传承岭南优秀传统文化为重要抓手,保护好、发展好和利用好内涵丰富的岭南优秀传统文化,高水平推进文化强省建设。鼓足干劲,提振“再造一个新广东”的精气神,实现广东高质量发展,更好推动广东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创新性、包容性和开放性鲜明的岭南文化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岭南文化通江达海、东西交汇,在开放、多元文化背景中孕育,自古就有开放包容、务实创新的基因,包括了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等丰富内涵。一百多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形成了光荣的革命传统,参与塑造了改革精神、特区精神。
创新的岭南文化具有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体现的是“变”与“不变”、继承与发展、原则性与创造性的辩证统一。广东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出发地、近代革命的策源地和改革开放的前沿地,无不体现出敢为天下先的创新性。一个“敢”字,折射出岭南人民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自古以来,岭南文化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回应时代命题中焕发新活力。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赋予岭南优秀传统文化以现代力量,岭南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以深厚底蕴。在传承与发展中,在现实与未来中,在大陆与海洋中,岭南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从未改变,依然光彩夺目。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不同文明间如何相处一直是困扰人类社会的一个大问题。“文明冲突论”认为冷战结束之后,文明冲突将取代意识形态和经济利益成为国际冲突的根源,这激起了人们对不同文明能否和谐相处的讨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提出的不同文明间的共处原则。在亨廷顿的眼中,不同文明间是无法“美美与共”,更不可能达到“天下大同”。包容开放的岭南文化具有交流互鉴的强大动力,具有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粤港澳大湾区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不同文明之间固然存在着各种差异,但这并不必然导致冲突,关键是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其他文明。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岭南文化是在融合了多种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站在文明高度,“走自己的路”便有了强大底气。正因如此,创新、包容和开放的岭南文化筑牢了广东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根基、文化根基,这是岭南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所在。历史和实践证明,岭南文化的创新性、开放性与包容性融汇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等,为广东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内生动力。
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谱写当代新华章
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要推动岭南文化焕发出时代光彩。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省是广东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为此,必须加以坚持,久久为功。迈向新征程,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再造一个新广东”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广东具体实际相结合、同岭南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让马克思主义在广东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实践没有止境,文化繁荣发展也没有止境。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必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为新时代广东繁荣岭南文化,建设文化强省提供根本遵循。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必须坚持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的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是为了加强对文化发展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的自主地位。中国共产党是具有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要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岭南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要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更要在精神上传承好,充分体现出韧性、耐心和定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中持续涵养文化自信。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广东要涵养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文化,发挥岭南文化中心地优势,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发挥岭南考古成果优势,提升考古发掘整理和研究阐释水平;发挥中国近现代革命策源地优势,传承红色基因;发挥湾区优势,在交流互鉴中讲好中国故事、湾区故事、广东故事。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传播力影响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振广东各界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精气神。
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广东要切实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贡献。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展现文化担当,努力实现岭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动岭南文化焕发出时代光彩。
(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教授)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话语表达研究”(编号:19CKS023)的成果】
(原标题《担负新的文化使命 谱写岭南文化新篇章》)
见习编辑 孔盼成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高原 三审 詹婉容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国庆的红漫过鹏城街巷,中秋的月挂在深圳湾的夜空,这个双节,不必复杂,只需一次简单的 “比心”,就能把对祖国的赤诚、对家人的思念,装进深圳的每一处风景里。无论你在深圳何处,用手势“比心”,让国庆、中秋元素入镜,拍一张照片、剪段创意短视频,或是写下拍照打卡图文攻略,带话题分享出来,让你对祖国的爱、对家人的情,被更多人看见! 【本期话题】#双节在深比心祖国#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0月8日 【活动奖励】优质内容可获得“深圳盒子”、读特客户端开屏展示机会
00:03
#读特小记者#小镇上的风景
乡间小路
01:04
俯瞰蚝乡湖公园 中摄在线(记者 黄建华)图为10月2日拍摄于蚝乡湖公园,该公园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画面中能看到公园内有大片葱郁的绿地、波光粼粼的湖水,周边分布着多样的建筑,远处林立着高楼大厦,整体呈现出自然景观与城市风貌相融合的景象,展现出独特的城市生态之美。 据了解, 公园以"碧城枢纽·蚝乡新生"为设计主题,通过整合湿地景观、人行景观桥、生态驳岸等技术,形成水湿地、水舞台、水生岛、水花园四大功能分区。建设中保留原沙井发电厂改造为文创展馆,设置蚝壳墙、蚝壳水迷宫等特色设施,成为展示千年蚝乡文化的重要载体。截至2024年,项目已获得美国建筑大师奖、香港城市设计协会年度大奖等国际奖项。#读特小记者#
【图片动态】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