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田:以“绿”为底,擘画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深圳特区报记者 黄子芸
2023-09-21 00:13

道路两旁绿树成行,园林景观花团锦簇,河湖安澜水清岸绿……行走在盐田,可谓满城拥翠,浓浓的绿意扑面而来,处处涌动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澎湃力量,迸发出绿色发展的强劲活力。

和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一样,梳理近年来盐田生态文明工作的亮点,““首个”“唯一”这样的字眼总是频频闪现出来——

全市率先建成全覆盖的公共自行车慢行交通系统、全市首个“近零碳循环科普馆”、小梅沙EOD项目”成为深圳市首个且唯一入选国家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的项目、盐田垃圾分类智慧管理工作被联合国人居署评为“智慧减废城市”优秀案例,是全国唯一获评区(县)。

这一个又一个的“首个”和“唯一”是如何创造的?

抽丝剥茧背后,是盐田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近年来,盐田自觉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扛起美丽中国建设的政治责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落实绿美广东、山海连城绿美深圳生态建设要求,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新时代新征程盐田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打造国际一流、生态优美、环境宜人的世界级滨海旅游目的地。

全域增绿:高质量发展不负绿水青山

“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绿道建设是我们跑者的福利,时刻能感受到身处绿色中,我每天都会在楼下公园跑步。” 林珊自幼在盐田长大,这些年,她感受到盐田的飞速变化,眼看着一座座公园、一条条绿道融合进城市骨架,也融进了她的生活。

总面积74.99平方公里的盐田,辖区森林覆盖率为63.7%,拥有47平方公里的“绿肺”,尽管含着“金汤匙”出身,但盐田始终保持清醒认知,明确“绿水青山”才是自身最大优势,守好绿色“底色”是根本的出发点。

近年来,盐田全面建设20公里山脊远足径体系、30公里滨海活力景观带和69公里半山公园带,以六大山水通廊实现通山达海,梅沙公园群、沙头角公园群和盐田港公园群,形成富有山海城河湖特色的“2+1”公园群,从而推动全域公园建设。至今为止已建成15个共建花园,增种8000株乔木,新增立体绿化面积10000平方米。

此外,在关键景观节点建设商业空间,盐田积极构建具备山海特色的消费新场景,让自然美景融入城市,真正实现“有风景的地方就有新经济”。同时开展绿化美化行动,举行全民义务植树、共建花园、最美阳台等群众性活动,实现全民共建共治共享。

扛起管绿、爱绿职责。盐田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抓手,加强林业资源保护,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快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而提高生态治理水平,走出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盐田路径。

绿意盎然的“宜居宜业宜游”生态图景正徐徐展开。接下来,盐田将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开展“深圳蓝”可持续行动,统筹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进一步落实河湖长制,加大盐田河流域综合治理力度,深入开展海湾清漂专项行动,巩固深化小区排水管网“雨混污”整治成果,保持全市最优水环境。加强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强化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大力推进全区域全链条“无废”建设,打造“无废城市”标杆。

产业添绿:打造工业发展“绿色引擎”

绿色,不仅是生态,也是产业。盐田通过持续加快现有产业智能化、循环化改造,为产业“添绿”。

以深圳首个国际氢能产业园在盐田揭牌为例,此举不仅是盐田贯彻落实“碳达峰 碳中和”战略的积极举措,也标志着盐田在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打造产业转型升级新增长点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目前已引进13家以氢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公司入驻园区“港产城”联动构建绿色产业链。全面建设盐田港口经济带,全力布局海洋经济产业集群;围绕“港口+航运配套”,重点发展海上保税燃油加注、LNG加注等业务。

能源领域,建设光伏发电、储电、用电运营管理系统,对智能电网模型、太阳能模型、需求侧数据模型等持续模拟训练,实现精准的需求侧响应、发电量预测、运营预测。截至目前,全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累计建成超7兆瓦,其中普洛斯约2兆瓦、现代物流中心约3.7兆瓦,为全市已建成的较大规模分布式光伏项目。

交通领域是碳排放的“大户”,盐田辖区内有着世界级港口盐田港。近年来,盐田逐步构建起全域绿色交通网络体系。盐田港码头四年三获“全球最佳绿色集装箱码头”大奖,入选COP27企业气候行动案例集。建成6套可移动式岸基船舶供电系统,覆盖17个超大型深水泊位,盐田港岸电覆盖率85%,岸电使用率高达14.8%,国内领先;100%完成龙门吊“油改电”。辖区公交、的士100%电动化,全市率先建成全覆盖的公共自行车慢行交通系统,2025年将实现地铁轨道全通车,建成“综合车场+首末站”公交场站体系及东西相连、山海相通的“三横六纵”慢行骨架网络。

“碳”寻美好:奋力打造碳中和示范区

在“双碳”目标带动下,低碳产业在盐田不断兴起。盐田梅沙街道大梅沙社区是全市首批近零碳社区创建单位,成为首批,必然有着特殊“秘诀”。

秘诀便藏在位于大梅沙社区的深圳大梅沙万科中心园区内,在这里有一处特殊的厨余垃圾处理工作站。走进其间,听不到机器的轰鸣,也闻不到刺鼻的异味,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的养殖柜,哺育着黑水虻的幼虫。乍一看,密密麻麻的幼虫让人有些害怕,得知它的作用后,许多人都啧啧称奇,原来这些小虫子竟然是功不可没的“减碳明星”。

据介绍,黑水虻是一种昆虫,其有着高超的蛋白转化能力(幼虫能够在8天内吃掉比自身重20万倍的厨余)。万科公益基金会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黑水虻厨余处理技术’助力园区每日200千克厨余垃圾实现在地资源化,这相当于年减排温室气体64.7吨,种植了647棵树。”

一个街道的“碳”索,率先为盐田乃至深圳的生态文明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寄托着人们关于绿色变革的想象。与此同时,更多的“减碳行动”正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碳汇领域,大梅沙海滨公园生态修复工程,入选广东省生态修复十大范例、大梅沙海域珊瑚增殖养护,分批次完成8个区域3000株珊瑚优势种植,恢复珊瑚礁生态、碳汇提质增绿示范行动。建设绿色廊道,提升城市固碳能力,对重要生态区开展动植物生物多样性调查,建立盐田生物多样性数据库以及主要生态区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物种名录。

推进多元化近零碳试点示范。大梅沙社区、小梅沙社区、万科中心、保惠冷链物流园二期4个项目成功入选深圳市近零碳排放 区试点项目清单。小梅沙片区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项目入选国家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也是广东省首个滨海旅游度假区EOD模式项目。

绿色低碳发展是一个宏大的“考题”,也是一个现实的“考场”,将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转化为发展践行的一幅幅生动画卷,需要有清晰的抓手、实际的落脚。

日前,《盐田区推进“双碳”建设八大示范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梅沙街道近零碳排放区域试点建设行动计划(2023-2025年)》正式印发。描绘出未来三年双碳致路线图: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力量行动、公众参与模式,率先实施“八大示范行动”,到2025年,建成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近零碳试点示范项目,助力建设碳中和示范区。

从蓝天碧水到公园环境、绿色交通、绿色建筑,蓝绿交织之际,盐田在改善绿色基建、完善绿色运营、推动绿色风尚过程中久久为功,向着更高的生态环境目标继续奋进。我们可以期待,盐田在绿色低碳发展路上更加大胆地探索,为全市乃至全省全国提供生态文明建设的盐田样板。

(受访单位供图)

(原标题《盐田:以“绿”为底 擘画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王越胜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黄子芸)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