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引领新时代|“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
王德军
2023-09-19 09:52
收录于专题:飞阅深圳 | 专题

提要

坚持“两个结合”,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党成功开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能够符合国情、扎根本土、深得人心,就会越走越宽广。

“第二个结合”作为又一次的思想解放,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文化强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这一重要论断为我们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1

“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人是历史文化的存在。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也是“从过去承继下来”的传统文化语境中开创的。纵观全球,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伟业。

中国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经过一百多年的艰苦奋斗,把一个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国家变成了今天繁荣富强蒸蒸日上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为什么在东方大国中国获得如此成功?因为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文化相结合,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经过“两个结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本土化,转化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发挥着科学指导作用,产生出强大的实践威力,保证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沿着正确道路前进,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深化和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在坚持第一个结合即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取得成功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新的实践,又明确提出“第二个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使命。坚持“两个结合”,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党成功开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能够符合国情、扎根本土、深得人心,就会越走越宽广。

2

“第二个结合”在多个方面推动了思想解放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其中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标识彰显着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形成了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浸润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思想决定行动,思想解放是人类走向文明进步的重要环节。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以知识更新、思想解放为先导和动力。“第一个结合”是一次思想解放,使我们党从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中解放出来,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第二个结合”作为又一次的思想解放,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打开了创新空间,巩固了文化主体性,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第二个结合”在多个方面推动了思想解放。在传统与现代关系上,破除了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的迷雾。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分析了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他强调,只有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在中西关系上,破除了“西方中心主义”的思想禁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

“第二个结合”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现实路径和内在规律。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以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激活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使马克思主义获得丰富的文化滋养,形成了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第二个结合”使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紧密地结合起来,获得无比充沛的思想文化资源,也使党的创新理论更深地扎根于中国的土地上,扎根于亿万人民的心中。

3

“两个结合”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本遵循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共产党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要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要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

“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结合”不是硬凑在一起的,而是有机结合。“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本途径和方法,但二者的结合不是拼盘,不是简单的物理反应,而是深刻的化学反应。在二者结合中,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把先进的思想理论带到中国,以真理之光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基因,引领中国走进现代世界,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显示出日益鲜明的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第二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结合”筑牢道路根基。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

“结合”打开创新空间。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但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结合”本身就是创新,同时又开启了广阔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空间。

“结合”巩固文化主体性。这一主体性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中国大地上建立起来的;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通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建立起来的。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有了文化主体性,就有了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中国共产党就有了引领时代的强大文化力量,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就有了国家认同的坚实文化基础,中华文明就有了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鲜明文化特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魂脉和根脉,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本路径。

(作者系南方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本文系“南科大研究”项目“南方科技大学思政理论课程体系建设研究”(SUSTECH2021C008)阶段性成果】

(原标题《新思想引领新时代|“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 》)

编辑 高原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张雪松 三审 周斐斐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