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深圳的公共文体服务“火出圈”,被央视记者“看上了”。央视记者来到深圳,现场体验免费共享智能琴房、室外智能健身房、5G智能跑道,了解全市体育场馆“一键预约”平台,也耳闻目睹了市民对各项公共文体服务的频频点赞。
就像特区精神概括的那样,深圳人有个特点:埋头苦干。如何让市民群众在快节奏的工作之余,畅享公共文体服务,是深圳有关方面心心念念的事。翻看多年来的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都能看到当年公共文体服务的量化目标。
深圳的人口密度在全国城市中是打头的,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有文体爱好的人非常多,公共文体服务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做好的。比如去年6月18日深圳正式上线启动“i深圳”体育场馆一键预约平台,之前就对全市体育场馆进行了全面摸底,还想方设法解决了学校体育场馆开放难题,并利用数字技术实现了体育场馆设施资源信息的精准推送。
如今,深圳为市民送上的“文体礼包”,更“有型有范”——“智慧型”和“科技范”。
把免费共享智能琴房设在市中心、社区、城中村等户外场所,这本身就很“酷”;琴房内的空调接近预约时间会自动打开,这样的细节也让市民朋友感到“爽”。同样免费开放的室外智能健身房,靠太阳能和自发电局域网供电,能开展体质测试、建立个人运动健康档案。5G智能跑道能实现运动计时排名,市民完赛后能在奖品柜自助领取奖品,那感觉真像跑了一场专业马拉松。
无论是越来越先进的公共文体设施,还是利用现代科技为市民朋友精准匹配文体场馆设施资源,都反映出深圳的公共文体服务在升级。用科技赋能来提升公共文体服务,与深圳科技创新之城的气质高度契合。
公共文体服务不是可有可无的“桌上的花瓶”,而是牵系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深圳在用心做好公共文体服务的同时,努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高地、国际著名体育城市,还通过发放消费券等方式激发市民文体消费热情。目前,深圳“10分钟文化圈”基本建成,“10分钟健身圈”更加完善。今日深圳,下大力让市民就近畅享文体活动带来的欢乐和好处,变的是公共服务的科技含量,不变的是为民惠民之心。
(原标题《文体服务升级 惠民之心不变》)
见习编辑 薛锦瑜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钟诗婷 三审 周斐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