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高校专业“末位淘汰”应依规自主决定
熊丙奇
2023-09-13 09:39

近日,福建省教育厅公开的相关文件显示,将对该省高职院校所设专业启用末位淘汰制,即连续2年毕业去向落实率倒数10%的专业予以调减或停招。据了解,这一政策将于2024年开始实施。

我国早在2011年就规定,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高校专业,需要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福建等地的规定,则进一步建立起毕业去向落实率“末位淘汰制”,即便这些专业的毕业去向落实率超过60%,但排在倒数10%,也将面临减招甚至停招。

由于高职院校是以就业为导向办学,因此,把毕业去向落实率作为评价专业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合适的。学校应根据专业培养人才的社会需求情况,调整、优化专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但是,实行“末位淘汰”,需要注意三方面问题。

其一,如何确保毕业去向落实数据的准确性?近年来,有的高校为弄出好看的就业数据,要求学生提交就业协议书才能拿毕业证;还有高校主动出面给学生弄“山寨”的就业协议书。如此一来,毕业去向落实情况并不真实,还掩盖了就业中存在的问题。要确保毕业去向落实率的准确性,就应该改变现行的毕业生就业落实情况由各校自行统计、上报的机制,由独立的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统计。

其二,刚毕业时的毕业生去向落实情况,并不能全面反映一校某一专业的就业质量,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评价。如果只关注毕业时的初次毕业去向落实情况,将其作为“末位淘汰”的依据,有的高校就会把学习最后一年变为就业年,让学生去跑就业市场,做就业实习,这会影响学生的完整教育,进而影响长远就业。

再者,实行“末位淘汰”,这是按行政规定进行高校专业调整,而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关键要落实和扩大高校的自主权。在专业设置和调整方面,教育部门可以为学校进行学科、专业优化提供信息服务,而具体调整专业,则应由每所学校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办学条件,由教授委员会论证新增或撤销哪些专业,而不能由行政部门代替学校做出决定。如此,才能让每所学校灵活地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缺乏特色和市场需求的专业,提高办学质量,打造特色专业。

(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原标题《高校专业“末位淘汰”应依规自主决定》)

见习编辑 王梓瑞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钟诗婷 三审 张露锋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