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琴潮|横琴会展产业的“局”与“破局”
珠海特区报
2023-09-07 12:14

凤栖梧桐花满枝,琴声悠远引八方。

当前,珠三角会展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广交会、高交会、深圳文博会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会展品牌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明显增效。作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主攻产业方向之一,文旅会展商贸产业一直备受重视和支持。

会展强市环绕,围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这条主线,合作区如何找到符合自己的发展定位?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弥补短板、突破局限?

阶梯式扶持 培育新企业新人才

今年7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会展产业发展扶持办法》(以下简称《扶持办法》)印发,为合作区会展产业发展打开“新局”。华诺会展策划顾问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姜苗苗表示,出台《扶持办法》对会展企业来说,如同“久旱逢甘霖”。

古筝大会、名优商品展、大健康产业绿色发展论坛……伴随政策“甘霖”,会展活动如“春笋”般相继开展。同时,合作区联动澳门,更多的大型会展活动以“一会展两地”形式呈现,琴澳两地会展产业联动变得越发频繁。

《扶持办法》为横琴会展产业从业者注入一剂“强心针”,但也应看到,《扶持办法》对会展项目的补贴金额,在大湾区各城市中的“上限”并不是最高的。

根据《扶持办法》,如果单个会展活动符合条件,可叠加重点产业会展及“一会展两地”模式等上浮比例补贴,补贴金额可超200万元。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多元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梁立芳指出,对于已经形成成熟体系和规模的会展项目来说,《扶持办法》的吸引力并不算太大,但它更明确指向扶持新兴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成长。相较于深圳、佛山、中山等城市的会展扶持政策,《扶持办法》的覆盖范围更广,涵盖初创型展会、成长型展会、品牌展会、行业会议、国际性会议等13个类型。

“合作区会展业处于初始发展阶段,想从周边城市突围而出,需要不断增强吸引力。会展项目一般有两至三年的培育期,所以合作区制定成长型展会补贴以形成梯级扶持路径。”梁立芳说。

《扶持办法》还将“首届展览面积”与“初创型展览面积”相承接,帮助新会展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同时,对会展企业和会展人才也设置了针对性补贴及奖励,为培育新企业、新人才提供必要支持。

横琴酒店众多,适合举办大型会议。图为创新方凯悦酒店。

联动与互补 打造琴澳“会展IP”

有了扶持政策“护航”产业发展,接下来需要考虑“有船可乘”。

横琴开发建设十几年来,一步步从“蕉林绿野”的小岛,发展成高楼林立的现代化新城,励骏庞都广场、中央汇等商业综合体陆续建成,长隆横琴湾酒店、创新方凯悦酒店、横琴乾元酒店、AHA港澳青年创新孵化中心等也设有大型会议场所,能为会展活动提供场地。但要实现整个会展产业更优质的发展,还需在硬件设施方面作进一步提升。

“目前,合作区拥有的展馆及配套设施,还不具备召开大型展会的条件。”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华联会展产业研究院秘书长王月分析,横琴还未建成大型展馆,住宿和交通等相关配套还有待提升,可以举办的活动基本以会议、音乐会、集市等形式为主。

梁立芳也认为,合作区目前缺乏国际会展中心等场馆设施,因此现阶段对行业会议、国际会议的吸引力大于各类品牌展会,很难快速形成产业集聚。

短时间内建成大型会展场馆并不现实,与其单打独斗,不如携手“联姻”。“琴澳会展一直密切联动,依托澳门国际化、横琴资源政策优势,有望达到‘1+1>2’的效果。”合作区经济发展局局长李子蔚说。

一水之隔的澳门,会展场地配套设施完善,目前有超过24万平方米会展场地及4万间酒店客房,已经形成发展会展产业的品牌优势。与此同时,澳门对81个国家和地区居民给予免签证待遇,与国内外58个城市通航(其中国际城市26个),举办国际会展活动更加便利。在此基础上,横琴可以借助“一会展两地”模式,在澳门举办展会,在横琴举办会议。

放眼新加坡、日内瓦等世界会展名城,都具有独特的休闲旅游资源,横琴在这方面有明显优势。横琴拥有长隆主题乐园等文旅IP,具备“旅游+会展”的优势,为吸引国内外游客提供了良好条件。

姜苗苗建议从旅游休闲度假角度考虑办展,“展览和会议大部分在周四至周日这四天举行,部分国外商贸客户来参会时,我们会在行程中添加文旅项目,比如在澳门参展后,会安排来横琴进行品牌交流、商业考察,在酒店举办派对或在户外公园开设晚宴,让他们以放松的状态参与活动。”

“一会展两地”可弥补合作区硬件设施不足的短板,“旅游+会展”则能最大限度发挥横琴的优势。梁立芳表示,建设横琴的初心是为澳门产业多元发展创造条件,琴澳正积极构建“澳门平台+国际资源+横琴空间+成果共享”产业联动发展新模式。

“从长远看,琴澳一体化发展会展产业潜力巨大,特别是国际高品质消费博览会暨世界湾区论坛可能成为一张王牌,可吸引一批国际会议、国际专业性品牌展会、产业主题展会落地。”梁立芳说。

一会展两地 突破瓶颈发挥更大效应

《扶持办法》为“一会展两地”模式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但琴澳业界在携手开展过程中仍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可以总结为“通关”“签证”及“政策差异”三项。

姜苗苗告诉记者,“一会展两地”绕不开“通关”和“签证”。“展品、器械需要向海关报备,食品需要检验检疫,这些申请至少要提前一个月进行,手续也较为繁琐。持有外国护照的外籍人士到澳门不用签证,但再来横琴就需要签证。这些无形之中增加了企业和展商的负担。”

在8月举行的合作区文旅项目及发展推介会上,合作区经济发展局文旅商贸处处长林衍杰就此进行了回应:“琴澳会合力举办一些宣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想来办展的人更了解‘一会展两地’的技巧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也让更多在澳门的企业和社团评估他们的活动是否适合在琴澳两地举办。”

此外,有会展业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琴澳两地在会展业扶持政策、劳务政策等方面存在差异,两地法律法规衔接有待完善,活动内容、行业监管等仍缺乏规范指引。在“一展会两地”推行过程中,会碰到经营准入、会展工程及场地租赁等实际困难。

王月表示,面对两地政策差异,需要对会展主承办机构单位进行市场化引导和政策解读,进而促进参展企业对琴澳各政策的全面了解;在会展企业之间,也需要找一座“桥梁”打通供需关系,助力市场化和政策性的深入对接。

王月表示,合作区华联会展产业研究院可以充当“桥梁”这一角色,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帮助参展商及时将问题反馈给政府部门,但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政府、行业以及社会各界合力推动。

(原标题《横琴潮|横琴会展产业的“局”与“破局”》)

见习编辑 王梓瑞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高原 三审 刘思敏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