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宗同源双城地名故事⑦:田心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张妍 通讯员 黄海旋 薛丽珠 李添奎
2023-09-07 09:50

今年是新安县建县450周年,深圳市大鹏新区鹏港青年联合会联合侨港葵涌同乡会、香港大鹏同乡会等共同推出“同宗同源双城地名故事”系列专题,挖掘深圳市大鹏新区和香港两地社区、村落等命名一样或相近且具代表性地点,通过访问在两地工作生活大鹏籍香港乡亲,以地名故事为切口,以小见大,讲述地名背后双城交融的故事,凝聚深港同根同源共识。

田,不仅是农业社会中人们的生产基础,更是人们的居住和生存空间。田字是从甲骨文到规范汉字变化较少的汉字。深港两地,以“田”为名的地方不在少数,其中叫“田心”的也不胜枚举。此次要讲的“田心村”,一处位于深圳市大鹏新区大鹏办事处鹏城社区西北,另一处位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沙田区。

深圳市大鹏新区大鹏田心村

香港特别行政区沙田田心村(蔡明扬 供图)

两处“田心村”除了地名一致外,更有一个神奇的共通点,都拥有“太平清醮”这项民间习俗,充分彰显了两地同根同源的文化特质。

大鹏所城及鹏城社区(部分)鸟瞰(李博 拍摄)

大鹏田心村,即使是对大鹏半岛颇有了解的人,很多也不知道它的所在。从社区来看,它所在的鹏城社区,声名远播,是深圳简称“鹏城”的由来,也是深圳第一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大鹏所城所在地,2003年入选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单。

四和村路牌

在鹏城社区所辖的7个自然村中,你也找不到“田心村”的名字。“四和村”才是田心村与松山村两条村落的合称。

为什么明明是两条村落却称之为“四和”?四和村老村长杨容水娓娓道来。

“以前‘四和村’确实是4条村落,除了田心村、松山村外,还有水角龙和马坟,后面两条村人口很少,改革开放之初纷纷外迁。”他说,久无人居,村子也就不复存在了。目前,四和村是整个鹏城社区人口最少的自然村,约180人。

田心村与松山村路牌

从鹏城社区的牌坊进入,一直往西北走,四周皆是农田之时,便见到一处路牌,左为松山村,前为田心村,此处便是四和村的地界。时至今日,这两条村仍被农田包围,“田心村四周都是田地,我们就在正中央,由此得名。”杨容水说,排牙山脚下,整个鹏城各村的田围绕着田心村,现在这里已是永久基本农田,被保护了起来。

沙田田心村(蔡明扬 供图)

香港沙田区田心村,地名的由来也与农田有关。“2020年,我曾到沙田区进行上门探访服务调查工作,听田心村里的老人家说起,以前这里被田地围了起来,才有了‘田心’这个名字。”曾在香港任职社工的港籍大鹏乡亲叶韵瑜表示。叶韵瑜,祖籍深圳市大鹏新区葵涌办事处,现任侨港葵涌同乡会副会长,是一位土生土长“港二代”,由于职业原因,格外关注香港基层特殊群体所需。

沙田车公庙(蔡明扬 供图)

“我们村建于明末清初,是沙田九约之一,沙田九约是清朝中后期形成的九个维系村与村合作关系的组织盟约。”沙田田心村村长蔡明扬说到村子的由来格外自豪,原来香火十分鼎盛的沙田车公庙最早也是由田心村村民所建。

沙田还有一处香港的超级“地标”——狮子山。

“我哋大家在狮子山下相遇上总算是欢笑多于唏嘘……”一首《狮子山下》早已成为艰苦打拼的香港精神代言。

在狮子山下“相遇”的,还有港籍大鹏乡亲梁满缘和她的丈夫蔡生。这两人的第一次相遇是1968年,蔡生作为第一批到大鹏的知青,来到了满缘所在的村庄。只有11岁的满缘当时跟着大家到公社门前大球场迎接农村知青,见到了这位高高瘦瘦的16岁青年哥哥。

1972年,蔡生与满缘的哥哥一同到了香港谋生。1976年,少不经事的满缘也来到了香港生活,一边做工一边适应香港新环境新生活。

不久后,满缘和蔡生结为夫妇,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据满缘回忆,1984年的某一天,她们收到香港房屋委员会及房屋署来信,告知他们数年前申请公屋获得批准。她说,当时似中彩票般高兴。

“我们刚搬进来时,一路走去大围火车站都是泥土地,要过一条木桥才能去火车站。现相隔咫尺田心村屋附近,有云叠花园、名城、围方等大型建筑物群,高楼林立。在狮子山下繁华的沙田,已非往日沙田。”满缘说,一家人搬入沙田一住就是近40年,看着沙田从一步步发展成为如今繁华的新市镇,他们也已是爷爷奶奶辈,知足常乐。

由于临近九龙塘的地利,沙田不仅是新界东部重要的住宅区,更拥有众多中小学和专上学院,是个“教育重镇”,香港中文大学、恒生商学书院、香港体育学院等都设立在此,而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也都相隔不远。田心村和附近的金狮花园成了很多内地到港读大学学生们租住的首选。

几乎同一时期,深圳大鹏田心村及所在的鹏城社区也迎来了飞跃发展的机遇。改革开放后,中央赋予广东“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大鹏充分发挥毗邻港澳、华侨众多、交通便利的优势,积极发展“三来一补”贸易。“第一家‘三来一补’厂叫友发,老板也是在香港的大鹏乡亲,做的是玩具。”大鹏办事处鹏城社区工作人员王耀南说,整个鹏城社区基本家家户户都有亲人在香港。

1987年,随着大亚湾核电站的开建,鹏城社区的主干道鹏飞路也贯通了。在友发厂的带动下,加上交通更加便利,越来越多香港人返乡投资兴业,整个大鹏镇开起了不少“三来一补”厂。

大鹏较场尾民宿小镇(大鹏办事处 供图)

近年来,鹏城社区又成了大鹏半岛的“旅游旺地”,大鹏所城文化旅游区和较场尾民宿小镇的兴起,平均每5个到大鹏旅游的游客就有1个会来这里。

尽管如此,大鹏田心村仍“隐于田间”,少为人知。平日里,这里常住人口不多,偶尔看到几名孩童骑自行车穿行街巷,追逐玩耍。春节和清明是在外游子返乡最集中的时间,还有一个更大的日子,就是5年一次的太平清醮。

2018年大鹏太平清醮(李博 拍摄)

相传明洪武年间,大鹏所城刚建好,城门附近便有几位居民无疾而亡,加上牲畜发生瘟疫,百姓诚惶诚恐。所城头领请来风水师,一番查看后认为所城北门是白虎门,“开不得”,从此便堵上北门,还“打醮”做法事。大鹏所城在明清两代是海防重镇,时常发生战事,阵亡军将众多,醮事中又增加了祭奠爱国将士的重要内容。随后,大鹏太平清醮便成为鹏城人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民俗活动。

2018年大鹏太平清醮(李博 拍摄)

2018年大鹏太平清醮(李博 拍摄)

每到太平清醮举行前,不仅整个鹏城社区居民要忙碌起来,众多在港澳地区,甚至海外的乡亲都要赶回家乡,参加盛事。“鹏城社区有七八十个姓氏,但通过大鹏太平清醮这个载体将居民们都拧成一股绳。”深圳民俗专家廖虹雷曾如此评价,大鹏太平清醮有着特殊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在现存明清海防卫所中能够有如此保留完整的民俗活动已很少见,加上寄托了鹏城人不忘先烈恩德的朴素感恩之情,凝聚了普通百姓的爱家爱国之心。

深港同根同源,香港的太平清醮也是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一。统计显示,香港有16个地区举行太平清醮,而沙田田心村举行的太平清醮被称为“非遗遗珠”,并未记录在名录之内。“目前,沙田田心村太平清醮申遗工作已经启动。”蔡明扬说,香港特别行政区非物质文物遗产办事处正在做非遗清单增补工作。

沙田田心村麒麟队练习(蔡明扬 供图)

沙田田心村太平清醮每10年一期,活动历时四日三夜,上一次“打醮”是在2016年,村子里筵开百席斋菜宴,只要“来的”都是座上客,光是这一项支出就在上百万港币。“我们全村现有居民约1100名(原居民約300人,非原居民大約800人),醮期来临前,大家都会参与募捐。”蔡明扬表示,醮期还有麒麟舞、神功戏等,村民们都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醮期前后村内全体总动员,举全村之力办好太平清醮。

沙田田心村太平清醮的由来也与瘟疫相关。相传,清末时期,沙田一带瘟疫蔓延,伤亡无数。村民茫无对策,只好祈求车公显圣,消灾解厄。当时真灵验了,患病的村民竟然不药而愈。为了酬谢神恩,村民履行承诺,以后每10年一醮,逐渐成为了田心村的传统习俗。

深圳大鹏田心村与香港沙田田心村还有一个相似点引人关注,都是姓氏众多的杂姓村,其中大鹏田心村与邻近的松山村,180多人口中就有20多个姓,“因为当时大鹏所城官兵来自天南地北,不仅带来了多种姓氏,更衍生了杂糅了普通话、白话(意为粤语)、客家话的‘大鹏军语’。”杨容水说。

排牙山下试验田(邢浩 拍摄)

“田”为五湖四海的人提供了安身立命之所,让他们扎下根来,繁衍生息。从大鹏田心村举目望去,稻浪滚滚,这里的农田已成为了中国农科院深圳试验基地、华大农业“试验田”。一批批充满科技含量的水稻、马铃薯、番茄等农作物在这里打通了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通道,让深圳这座没有农民、也没有农村的城市,成为了中国种业的“新硅谷”。

田,种下希望,种出未来。

(原标题《同宗同源双城地名故事⑦:田心》)

见习编辑 王梓瑞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高原 三审 刘思敏

(作者: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张妍 通讯员 黄海旋 薛丽珠 李添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