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调整-小妙招”帮孩子赶走“开学综合征”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李丽
2023-09-04 15:20
摘要

受到台风影响,9月4日,深圳市中小学迎来“迟到”的开学日。初二学子张同学告诉记者,“虽然开学日只是延迟了一天,但加上周末实际给了自己三天缓冲期,感觉没那么紧张了,周末还预习了功课,现在很轻松。”

受到台风影响,9月4日,深圳市中小学迎来“迟到”的开学日。初二学子张同学告诉记者,“虽然开学日只是延迟了一天,但加上周末实际给了自己三天缓冲期,感觉没那么紧张了,周末还预习了功课,现在很轻松。”

对此,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龙岗区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陈静雯表示,像张同学一样,不管是孩子还是家有学龄孩子的家长,甚至是老师,都可能会产生开学综合征。例如,有老师会因为担心第二天闹钟没响、上班迟到而感到焦虑,甚至晚上睡不着觉,这种情况和孩子们的反应都类似——这是一个特别普遍的现象,是从一种生活节奏进入到另一种生活节奏的不适应,先接纳它、再调整它,无需过度担心。

(受访者供图)

陈静雯建议,首先,要“接纳”,告诉自己“这段时间,我可能会有一点不适应,我需要一点适应过程”。其次,要从行动上进行调整。第一,逐渐调整作息,让自由随性的时间逐渐恢复为有规律的作息时间。第二,建议减少零食摄入,逐渐恢复规律饮食,给身体加油,为旺盛的精神活力蓄能。

再次,家长也可以引导孩子们借助“仪式感”,实现心理适应。比如,父母和孩子一起举行一个告别仪式,和手机、电子产品“拜拜”,感谢它们一个假期的陪伴。这种心理上的共情,更能帮助孩子实现自主脱离,避免强制性没收电子产品而制造亲子冲突,让孩子产生心理抗拒。另外,可以陪伴或指导孩子收拾书包,养成每天睡前整理学习用品的好习惯,让孩子产生心理暗示,“明天是学习日,我已经准备好了!”除了收拾书包,还可以通过每天学习前收拾书桌来收心,很像上课前“起立、问好”,是对课堂的尊敬,更是对自己的暗示和提醒。

(图片来自网络)

陈静雯还提醒家长,开学综合征的缓解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家长和孩子可以尝试适合家庭的办法,比如制定有趣的计划激发孩子求知欲,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一旦发现没有效果,则要反思是否计划标准过高,孩子短期内无法达到,这样不仅无益于缓解开学综合征,反而可能增加孩子的负担和焦虑,产生挫败感和自我怀疑。所以,家长要从孩子角度出发,制定孩子能够完得成、够得到的作息、学习计划,让孩子对自己的时间和生活有自主感和掌控感,在一段时间后再根据学习节奏调整,才能事半功倍。

“如果学习和电子工具已经产生了不可分割性,家长又该如何把控?”对此,陈静雯回应,对于高年级的学生,且学习中的确对电子工具有需要的,家长可以设置“无电子工具时间”和“电子工具辅助时间”,首先尝试创造沉浸式的学习时间,以时间和空间隔离电子工具,保障孩子能专注地完成书面作业;然后,再提供特定时间允许其借助电子工具完成一定任务。给孩子的电子工具,也要尽量功能简单,区分于日常通讯的手机,只保留学习软件,减少触发因素,以外力提升孩子的自控力。另外,家长要尽量避免孩子和电子工具单独处在一个独立空间,最好在使用电子工具时,能以读书等方式陪伴在孩子身边,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引导他静下来去做和学习相关的事情。在放学后,家长手机不离手,对孩子是一个非常错误的示范,所以成人也要从自身做起,创造一段不受手机干扰的亲子时光,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支持。

在采访最后,陈静雯表示,开学综合征一旦产生,在适应期内,孩子多少会产生一些难过、焦虑、纠结的情绪,所以,家长一定要理解、关心,调低期待值,学会表达爱,让孩子清楚地知道,“父母是无条件地接纳你,可能今天你还没有适应得很好,但我依然是爱你的,而且我相信你,可以慢慢来。”

(原标题《“接纳-调整-小妙招”帮孩子赶走“开学综合征”》)

见习编辑 薛锦瑜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张克 三审 田语壮

(作者: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李丽)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