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之夜”故事演讲者晓毅:大湾区的粤剧
​晶报记者 徐黛茜
2023-08-30 20:39
收录于专题:大视野

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3周年,也是在这一天晚上,2023首届“深圳之夜”第四站广州站演讲分享会在覔书店广州黄埔大悦汇店完美落幕。深圳市粤剧团当家文武生、著名粤剧“风腔”艺术传人、广州市粤剧“风腔”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晓毅在现场分享了自己与粤剧结缘的故事,提到是大湾区孕育了粤剧,也让粤剧以更多形式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同时也表示《咏春》的出现给传统文化的延续带来了新的力量,让粤剧这类传统文化也有了更多创新的发展。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好,我是“深圳故事”演讲者晓毅,是深圳市粤剧团的一名演员。能来到广州分享,我感到很荣幸,虽然我在深圳粤剧团已经有22年,但在我与粤剧的故事里,广州也有着举重若轻的位置,我的6年粤剧学生生涯是在广州度过的。这么些年的演员时光中,粤剧里的角色我全都演过了,小生、武生、丑生、花脸,舞台上的每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故事。今天,我也想分享我自己在粤剧中的故事。

在很多人眼里,现在的粤剧好像是一种小众文化,在这里,我想要更正一下。粤剧可能不是最红、最流行的文化,但我们的定位不是娱乐,而是一种艺术,所以大众一直是在拥抱这种文化的。我作为广东人,又是一名粤剧演员,一直被这种文化的滋养着,也在一次一次的学习中感到一种传承的使命。

如果要我说我与粤剧是怎样相识的,我只能说它从我有记忆起,就一直在伴随我成长。我是广东吴川人,在我的印象里,村子里经常会有粤剧表演。我爸是粤剧发烧友,会带着我和我姐一起去看,村民们也有许多懂粤剧的,每逢过节,或者村里的有什么活动,就会请戏班来,粤剧文化在我们那儿扎根很深。

当时我爸还攒钱买了一台黑胶唱片机回家,所以在家经常能听到粤剧。在这种耳濡目染下,我和我姐也会开始有模有样地模仿起来,那个时候的我并不懂得去鉴赏粤剧,就是正好在这样的氛围中,我觉得有意思,就跟着唱。小时候看戏,看到台上演将军的人背后插着棋子很威武,头上戴着的我就喊作鸡尾,我后来才知道将军穿的是“大靠”,鸡尾是“翎子”,但当时都让我觉得好酷,感觉在舞台上演粤剧是一件很厉害、有光芒的事情。

10岁的时候,家里人带着我和我姐姐,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到广州,报考广东粤剧学院,那是我们喜欢粤剧的人心中的最高水平的学校。在广州上学的那6年,也是我觉得学习的心境最纯粹的时光。每天的生活基本上就是重复的,练功、练唱、学习。到 4 年级的时候,我们会开始学习剧目戏,自己的基本功练扎实的情况下,再去慢慢理解角色,很多个时刻就能感受到那种与角色的灵感碰撞,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真正地喜欢上粤剧。

如果说是什么让我坚持下来,我现在的总结是,在那个时期,是性格和环境,广州的学校生活给我提供了一个很纯粹学习的环境,与我性格上的那种咬一咬牙继续再试试的心境相互辅助。我们班进去的时候,一共63人,最后毕业时,只有39人。通过这段学习生涯,是真的让我明白,坚持才能发现事物的美与乐趣。

最后两年在学校时,我们开始会去外面演出,广州本地的观众对于粤剧的研究都十分有深度,很多观众他们都是懂戏的,也给了我一定的鼓舞,觉得要坚持做下去。2006年,我从广东粤剧学院毕业,到了深圳粤剧团工作,但2007年,我又回到了广州,在广东省粤剧院工作了3年,广东省粤剧院是我们业界的龙头大哥,所以这3年也学习了很多。

待了3年后回到深圳粤剧院,是因为一部剧目——《风雪夜归人》,我在其中担任主演。之后一直扎根于深圳粤剧院,我不得不说,广州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给了我学习的养分,后来去到深圳,我得到了许多机会,这两座城市一直贯穿着我的粤剧生涯。

在深圳粤剧院工作,能感受到深圳是一座包容的城市,我们敢于不断去创新,让粤剧可以以更多形式进入我们的现代生活中,也想尝试新的类别让更多年轻人喜欢上粤剧。我们后来排过的《窗外有片红树林》,我们把它定义成现代都市粤剧,里面有摩托车舞、人扮成一棵树等等一些之前粤剧中从未出现过的画面。我们还做过许多沉浸式小剧场,拉近观众与演员之间的距离;引进一些国外的名著、新的艺术呈现的手法;还有尝试把我们中国的一些经典故事,从另外一个角度用现代当代人的一个视觉审美去重新去剖析它,让大家更加了解我们的中国故事,用我们的中国艺术,通过我们深圳的手法去把它讲出来,讲给全世界。因为在深圳,虽然听起来是传统文化粤剧的演员,但在这座城市,人们都很有冲劲,敢于去创新,所以我们也敢去不断尝试。

像今年很热的一部舞剧《咏春》,也是一种传统文化创新形式的体现。其实在我们的粤剧中也出现过很多次咏春拳,咏春与粤剧都是属于我们岭南的传统文化艺术,值得我们推广和弘扬。如果在粤剧中表现咏春,我会想到如果加上我们粤剧的语音、唱段,其实是很有渲染力的。咏春的动作有艺术的美感,再与同属于岭南文化的粤剧结合,我认为是更具有张力的。比如在2021 年,广东粤剧院新编的《鸿胜馆》就是一部关于咏春的剧目。还有很多粤剧里的武术部分,都有咏春的影子。

所以整个大湾区城市与城市,文化与文化之间都是起着推动作用的,城市之间的底蕴跟着人的流动相互传播,创新的氛围也在互相鼓舞。

今天,我作为深圳粤剧团的一名演员,能来到广州讲述自己的故事,我觉得这可能也是缘分的安排。我在广州学习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粤剧演员,去到深圳把学到的知识用出来,再继续补充、深造,我很感谢这两座城市给我的机遇。现在,我也经常会去到香港演出,让我感到大湾区是一个联动的整体,使我更加充满对粤剧的信念,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会走得更远。

编辑:陈章伟

(作者:​晶报记者 徐黛茜)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