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设施是否完好通畅,系关市民安全出行,也反映城市治理水平。今年一季度,市交通运输局接到部分市民关于市内部分道路“坑坑洼洼”且管养不佳的反映。对此,该局坚持民呼我应,第一时间启动道路坑洼破损整治专项行动,凝心聚力整治路面破损、道路积水、井盖下陷等道路设施问题。该局将整治行动作为主题教育重要实践任务,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贯穿始终,今年截至目前,整治各类道路设施问题8.7万处,全市路面坑洼破损类投诉举报同比下降约40%,为市民群众进一步营造安全、舒适、畅通的交通出行环境。
坪山区坪山街道荷康路人行道原本破损的路面整治后焕然一新。
系统排查整治 提升道路安全韧性
据了解,道路坑洼破损整治专项行动开展后,市交通运输局对今年以来市民群众通过12345、12328热线和其他网络平台反映道路坑洼破损问题进行了全面复盘,系统剖析了产生道路坑洼破损问题的成因,主要包括涉路工程施工临时交通疏解管理不到位、部分道路原有设计标准较低目前处于超负荷超年限使用、部分市政管道反复开挖且修复质量不合格等。
市交通运输局坚持问题导向,采取了“面上普查、线上核查、重点详查”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包片包路”责任制,将全市14644条道路划分为84个片区,形成责任清单,确保责任到人、固化到岗,开展了系统性拉网式大排查大整治,累计出动125427人次,排查道路8492公里,发现各类道路设施问题8.8万处。其中,对道路坑洼破损轻微问题,坚持边查边改,即查即改,立行立改;对破损程度较重的664条道路,制定了“一路一策”整治计划,目前已有434条道路完成整治验收,其余230条道路已明确整治计划,全市道路设施面貌有了明显改善,也赢得了市民的好评和肯定。
市民杨先生反映,位于盐田区沙头角街道西北部的云深路,此前坑坑洼洼比较多,碎石头多,下雨的时候比较滑,影响行车体验,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经过专项整治后,道路面貌焕然一新,“划线更清晰了,道路更加平整了,通行也更通畅更安全了。”家住福田区的市民李先生反映福田区泰然八路机动车道存在坑洼不平的问题,坐车路过时有些颠簸。市交通运输局对该路段沥青路面进行了铣刨罩面。李先生表示,“修复速度很快,整体效果比之前有很大改善。”
市交通运输局盐田管理局采用“四新”材料对云深路砌块松动、脱落等病害进行有效治理。
创新巡查模式 加强排查整治效能
在本次道路坑洼破损整治专项行动中,为进一步排查整治的工作效能,市交通运输局还积极创新道路巡查方式,统筹各养护单位推行第三方巡查、智慧巡查等手段,积极运用图像识别、AI分析等技术,推动排查整治效率大幅提升。
在福田区莲花街道、梅林街道、南园街道,市交通运输局试点开展了第三方巡查试点,建立了“巡养分离”以及“人工+智慧”相结合的道路管养新模式,即以巡查与养护服务单位主体相互独立,人工巡查与智慧巡查并行的方式开展巡查工作。试点工作以来,累计上报病害数量1.2万单,巡查准确性达到87.9%,发现病害类型92类,均远高于“巡养一体”的传统管养模式。
在南山区粤海街道、沙河街道,市交通运输局积极推进道路智慧巡查工作,选取了道路环境复杂、病害场景突出的16个路段上线运行城市智慧巡查平台,该平台包含感知单元、AI场景识别引擎、智慧巡检云平台以及移动端应用等四个内容,提供了“感知-融合-AI识别-推送”端到端服务,巡查病害量和巡查效率较传统巡查提升3至4倍。
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智慧巡查工作已在全市各区大力推广应用,第三方巡查模式也在本次试点应用中得到很好验证。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扩大试点应用范围,让养护巡查更高效、养护决策更科学。”
交通部门对龙华区高峰东路进行了路面沥青修复,车辆往来平稳通畅。
强化路政管理 减少道路反复开挖
道路反复、无序开挖是市民长期关注的痛点、焦点问题,也是产生道路坑洼破损问题的直接原因。在本次专项行动中,市交通运输局将强化路政管理,减少道路反复、无序开挖作为重要内容,积极贯彻落实有关规定,督促有关建设单位在保障民生工程建设同时,严格落实新建道路5年内不得开挖、改扩建道路3年内不得开挖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道路开挖。
市交通运输局强化道路挖掘计划管理,2023年收到道路挖掘计划22908个,经合并部分挖掘计划、驳回不符合规定申请,将减少道路开挖10512次。此外,市交通运输局还加大了对路政管理的检查执法工作,自4月份开展专项行动以来,共检查涉路施工项目1093处,执法处罚295宗。
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局还将从立法、机制、执法等方面全面加强占用挖掘道路管理,包括加快推进《深圳经济特区路政管理条例》立法、建立占道施工项目“红黑榜”并纳入信用管理、建立涉路工程统一施工管养机制等。
(原标题《深圳道路坑洼破损整治专项行动成效明显:道路环境更畅达 市民出行更“丝滑”》)
编辑 李怡天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张克 三审 张露锋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45载圳青春!用镜头捕捉深圳的活力与温度——不管是现代化天际线、山海连城的自然生态,还是深圳人的奋斗瞬间、科技园区的创新活力,都能拍成大片参赛~ 报业 er 集合拍大片啦!深圳报业集团“光影跃动・全员视界”视频大赛第一季火热启动,不管是镜头小白还是拍摄达人,快来鹏友圈秀出你的创作力吧~ 【话题标签】#45载圳青春# 【参与时间】即日起至8月25日 【参与形式】个人赛/团队赛 【提交方式】在读特客户端“鹏友圈”带话题发布相关视频 【提交提示】在“鹏友圈”发布视频后,请保留高清原片,如若获奖还需收集进行后续展播。届时可将视频作品原片发送到指定邮箱:dutenews@163.com 请务必在鹏友圈文案/邮件标题中注明:【45载圳青春】或【报家生活秀】-[个人/团队]-[短视频/长视频]-[作品名称]-[作者/团队负责人姓名+部门] 【结果公布】8月26日颁奖礼揭晓,优秀作品还会在读特和新媒体大厦屏幕展播哦~ 别犹豫啦,拿起手机/相机开拍,让你的镜头故事被更多人看见!
07:43
#45载圳青春#[团队] - [长视频] - [微光成炬,爱在梅林] 这是一个关于老龄的故事,也是属于梅林街道的故事,林叔,一位初来深圳的“新深圳人”,带着牵挂,从远方来到女儿身边。他原本只想短暂陪伴,却在梅林的街头巷尾,遇见了意想不到的安心与温暖——适老化的社区设施,细致入微的居家服务,热热闹闹的老年课堂、邻里茶话、健康义诊……原来,这里不只是年轻人奋斗的热土,也是一座懂得倾听长者心声的城市。在一点一滴的关怀中,他看见了生活的温度,也读懂了城市的深情。于是,他决定留下,不只是为了女儿,更是因为,这里,也成了他的家。跟随林叔的脚步,我们看见梅林的温度,看见深圳的包容,也听见那句熟悉的承诺——“来了,就是深圳人。” 而在这里,老了,也能幸福地留下。
01:18
#45载圳青春 45岁生日快乐,我的深圳!最想对你说……
00:12
#45载圳青春#夏日傍晚,孩子们在深圳市民中心广场上放风筝,他们手牵引线,风筝在头顶迎风飞,轻松又惬意。深圳市民中心不仅是深圳市政府的办公地,也是市民悠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开放包容,这里没有围墙,市民可以自由出入,是国内首例“没有围墙的政府”。
00:39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您还记得深圳当年的样子吗?您如果参与其中,不妨讲出您的青春故事,我们聆听。#45载圳青春#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