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过皇帝老师,创办深港两地名校,布吉凌氏好厉害!
读特首席记者 谷少传 通讯员 李昌战 文/图
2017-10-16 20:35

 

国家林业局原局长、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赵树丛 ,前不久千里迢迢从北京来到深圳,专程前往布吉,参观凌道扬故居和凌氏宗祠。在他眼里,这个家族百年来崇文重教,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培养出了我国林学界视泰斗,香港中文大学筹备会主席凌道扬等一批国家栋梁,值得研究。

布吉凌氏,近年来随着一些历史资料的挖掘、整理和公开,越来越引起外界的瞩目:家族中,凌善安为清末、民国时期教育界的"泰斗",曾任国子监英文老师,教过光绪皇帝;凌道扬是中国"植树节"首倡者,曾任香港中文大学筹备会主席;而深圳近年来屡创民办教育奇迹的深圳百合外国语学校,其创办人凌国强,更是被本地人津津乐道。

据不完全统计,近百年来,布吉凌氏涌现了几十位在中国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形成一种奇特的“凌氏现象”。可以说,凌氏家族成为中国近现代做出卓著贡献的深圳本土客家人家族。这个家族百余年来的奋斗,堪称一部好家风世代相传、人才辈出的历史,同时,又是一个时代发展的缩影。

凌氏家风祖训代代相传

坐落在龙岗区布吉一村的凌氏祠堂至今已有300多年,建筑具有非常显著的中西合璧的特点,而宗祠的看护人凌宏孝则在北京土生长大,退休后叶落归根的观念让他回到布吉,为弘扬凌氏家族优秀文化不懈努力。

据2008年编修的《布吉凌氏族谱(二编)》记载,布吉凌氏始迁祖日林公是于康熙初年(1662年)前后,自嘉应州大拓(现梅州平远县石正村)迁居龙岗布吉老墟。其下有五子,长子育才、次子育斌分别定居在布吉一村及布吉老墟,五子育千公则移居李朗。

而如今,凌家的子孙散居在世界各地,凌宏孝退休后在族人的帮助下,整修老屋,翻新祠堂,编撰家谱,守卫家训遗风,他说这是他的“家族使命”。

“从我爷爷那辈起,孩子们就被要求从小背诵家训。”从小到大对家规家训的重视,让凌氏族人养成了克勤克俭、乐善好礼的良好家风。

“戒犯伦、戒淫行、戒赌博、戒食洋烟(鸦片)、戒争讼、戒欺骗、戒奢华、戒侮圣言、戒许人过、戒废业”,《布吉凌氏族谱(二编)》中,明确记载了凌氏庭训七律共10首,既有为人处世的道理,也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对凌氏族人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鞭策作用。

如今,布吉凌氏家族每家每户都有一本《凌氏族谱》,后人一直将家训作为自己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代代传承,照亮前行的道路。

重视教育一脉相承人才辈出

凌氏家风祖训严格,其中最为突出是对教育的重视,其后人在教育行业做出成就的也甚多。

而凌宏孝的曾祖父凌启莲(1842-1932)在布吉李朗建了"存真书院",这可以说是深圳历史上第一所大学,且入会可以免费在此接受系统教育。

自凌启莲一代起,起源于乡村的凌氏家族因受到良好的教育而迅速崛起,人才辈出。凌启莲生八子三女,子女志图远大,皆有所长。长子曾开办香港"崇谦学校";六子是中国最早具有西方经济管理的会计师;七子是当时教育界的"泰斗",曾任国子监英文老师,教过光绪皇帝;八子毕业于耶鲁,任广九铁路工程师;其次子、四子、五子在当时皆是商界名人。

凌启莲孙辈由于大多留学欧美,回国后成为各自行业各领域的创始人或缔造者。如今香港中文大学崇基门两侧楹联即为凌道扬所撰。耶鲁林学硕士毕业的凌道扬曾倡设中国第一个"植树节",也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部《森林法》,创建中华森林会(林学会),被我国林学界视为泰斗。他曾任香港中文大学筹备会主席,参与筹建香港中文大学。另外,凌筱瑛是新中国第一批妇产科专家之一;凌宏璋是美国马里兰大学终身教授,半导体电路和集成电路专家,被誉为IC之父,在美国享有61项专利。

据统计,凌启莲第三代27个后人中,有19人先后留学欧美,归国后均在政府、高校、医院及科研机构任要职,对政、学、商、军各界很有影响,可以说是深圳书香门第,是诗书传家第一大家族。

弘扬好家风凌氏后继有人

“每年的重阳节,凌老板都会组织我们凌氏家族在深圳下李朗社区举行团圆活动,整个凌氏家族老小共吃大盘菜,老人还能收到慰问金,优秀学生领到奖学金;同时,每年的8月13日,凌氏家族老人们都会受凌老板邀请到五星酒店吃团圆饭,我们凌氏的这些老人可幸福啦!”家住李朗社区的凌伯告诉记者。

而凌伯所说的凌老板就是广东省政协委员、深圳市百合控股集团董事长凌国强,在族人眼里,凌国强是他们的骄傲,他不但很好地继承了凌氏好家风,也让整个家族变得更加团结。

每当这个场合,凌国强就会重复起他常说的家训,虽然内容不长就两句话,但意义深远。第一是“努力不能等、健康不能等、尽孝不能等“。另一句是“服务家乡,造福桑梓,回报社会。”

而在外界看来,凌国强声名鹊起是跟他办教育尤其是创办布吉百合外国语学校有关,他的朋友宋啸峰告诉记者,他跟凌国强接触多年,给他一个强烈的感受是,凌国强办教育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一番事业,他对教育最舍得投入,融汇了凌氏家族的家国梦想的追求。

学校里坚决不开商店,不能为了赚钱而助长了学生不良习气,办教育宁可亏钱,也不能耽误别人孩子,凌国强反复强调这点。

凌国强说,凌氏家风对他影响最大,他从小有两个情结,一个是教育,一个是慈善。他最早的志愿是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由于各种原因,他与这个职业失之交臂。他认为,树好家风首先得兴教育,他的教育情结却从未停止。

“搞教育不能偏离人心和人性,不能以产业回报模式来衡量教育,除了坚持专家治校,还要因材施教,让学生最终自我成长、自我管理,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情商,学会做人。”凌国强说。

凌国强2002年创办的深圳市百合外国语学校,十多年来,以独特的发展模式,在名校云集的深圳脱颖而出,一路领先,中考连夺深圳全市四连冠,而其创办的春蕾小学、春蕾幼儿园等学校同样有十分出色的口碑。

凌国强的一个初中同学告诉记者,当初他在同学上会上说要办深圳一流的学校,同学们当时差点笑掉牙,而前不久,凌国强透露计划投资30亿,再建30多所学校,让“深百外”成为深圳的“黄埔军校”!这次,同学们没一个人笑的了。

“凌氏家族一直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家训家规的功能远远超出对本家族的教育作用,已成为社会教育的一种独特形式,为社会提供了家庭教育范本和楷模。”一直研究龙岗客家文化的文化学者孙骞告诉记者。

编辑 李宇婷

(作者:读特首席记者 谷少传 通讯员 李昌战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