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读客科幻文学奖”主题对谈 ChatGPT对科幻创作有影响吗?
深圳特区报驻沪记者 匡彧
2023-08-20 14:26

上海书展正火热进行,在19日举办的第三届“读客科幻文学奖”颁奖典礼上,不仅现场颁出30万大奖,主办方还邀请本次赛事的评委学者齐聚一堂,针对ChatGPT、中国科幻产业发展、女性创作力量等相关主题展开讨论。

ChatGPT在今年几度更新升级,“ChatGPT写作”“人工智能杀死文学”等话题成为全世界的关注焦点。ChatGPT的技术发展对文学创作是掣肘还是助力?几位学者的看法各有不同。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对科幻文学研究多年的江晓原老师持开放拥抱态度。他认为,无须将ChatGPT当回事儿,AI的商品属性,不是能带来划时代变化的产物。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则直言:“技术化是ChatGPT最擅长的东西,其实不用担心,我们已经在借助机器给我们帮各种忙了,如果你拒绝机器的话,我们就不要过日子了。”他赞扬ChatGPT对人类是一种解放。“如果ChatGPT帮你进行头脑风暴,帮你寻找写作素材,打开脑洞,包括世界、技术化问题,因为我们每个人,知识领域都是有限的,如果机器能够在这方面快速给我们提供便利,那我们就可以更集中精力做更有创意创造性的工作。”他说。

《科幻世界》副总编姚海军对AI和写作很有研究。从具体编辑工作的角度,他认为人工智能确实带来了一些改变:“现在图书的封面设计,我觉得特别漂亮,效率也很高,确实比我们请一个画家画,无论从成本和速度来讲都会快很多。”在他看来,对ChatGPT的使用只是一个“分寸的问题”。

北大教授戴锦华则对ChatGPT持怀疑态度。她以当下在好莱坞发生的大罢工和欧美作家对AI技术的诉讼举例,强调ChatGPT带来的危害。她说:“一旦ChatGPT占据了人类既有的全部资料库,它会成为比人类更高明的说书人。”戴锦华更强调了人的主体性。她说自己在阅读本届“读客科幻文学奖”参赛作品的过程中,有时会看哭了。这些科幻故事文本给阅读者带来的丰富情感体验是ChatGPT绝对做不到的。戴锦华提出了“人性的忧危”这一说法。她说:“人性的忧危,包括人性深远的直面,包括人类对自身力量的信仰,我不认为未来是人机大对决的时代,但是人类反身的自我追问,恐怕已经非常急迫了。”

科幻是关于未来的哲学,科幻是现实的预警者。那么,什么才是评判一部好的科幻作品的标准?

严锋认为,自己非常讲究“眼缘”,好作品的标准是要好看,要第一眼看得下去,所以科幻要有世界观,要有人物,讲出一个好故事极其重要。

姚海军认为有三个标准最重要。一是科幻的创意性,即创作者要有新鲜的想法,而在创意上出新很难,很有挑战性。二是科幻的故事性,即传播性,因为科幻是通俗文学,故事性强的作品才能有更广的阅读群体。三是科幻要和科学有关,科幻作品要对未来有思考。

江晓原也认为好的科幻作品一定要有思想性,他解释说:“我强调的是思想性,不是思想的正确。所以即使是有错误的思想,我也可以欣赏有思想本身,我可以在评论批判这种思想,但我承认这个作品有思想性。”他同时指出,作品里有奇观也是标准之一,“科幻作品天生就有一种任务,让我们看到奇观,这个奇观可以包括奇怪的构思,如果一部作品具备好的奇观,它的故事性差一点都可以忍受”。

几位学者还都谈到了科幻作品的语言。严锋特别看重语言性,他认为科幻作品也是要讲究语言的,对语言的要求不是可有可无的。他以阿西莫夫举例说,“大家一般觉得阿西莫夫好像没有什么文采,但他的语言是朴素简洁、准确有力,同时又是生动的,他到了很高的语言境界。”

姚海军认为,语言的效率性在科幻作品中非常重要,好的语言一定是有效率的,“把一个短篇小说写成一个中篇小说,那是语言效率出了问题”。刘慈欣常说自己的作品语言不出色,但姚海军不这么认为,“你看他小说的核心目的,对科学的描述都是准确的,展现了科学的美感和震撼,那种冲击力,都要靠语言来表达,如果没有这个一切就失去了光彩。”

(原标题《第三届“读客科幻文学奖”主题对谈  ChatGPT对科幻创作有影响吗?》)

见习编辑 崔冰倩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钟诗婷 三审 王越胜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沪记者 匡彧)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