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印象不能只靠电影和案件,我们还需更多理性和尊重

读特新闻评论员 晓孔
2023-08-16 20:26
摘要

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犯罪国度,也没有绝对安全的和谐社会。如何看待世界,我们需要的或许不仅仅是一张机票,更为重要的是秉持理性和尊重。

截至目前,电影《孤注一掷》票房已经突破20亿,成为中国影史第33部票房突破20亿的电影。作为首部揭露境外电信网络诈骗全产业链内幕的犯罪题材电影,它的爆火让“缅甸”再度成为大家广泛讨论的热点。

影片票房海报

同一时段,一系列与缅甸有关的犯罪案件和流言盛传于网络,相关话题频频登上热搜,时刻牵动着大家的心弦。也似乎都在向我们传递同一个意思:缅甸很危险。

相关失联案件时间线

8月14日话题 #当你被缅甸语专业录取# 登上热搜,一位叫做“蒙绍奇”的网友发布了一条短视频,称自己被“广西外国语学院缅甸语(中外合作办学)”录取,并配图录取通知书。视频一经发布就引来无数网友的关注和讨论,评论区不少人调侃“答应我毕了业之后不要给我打电话哦”,质疑其将从事电信诈骗。

某社交平台截图

8月14日下午,据广西外国语学院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工作人员称“关于蒙绍奇这个名字,在我们今年本科录取数据当中并未查询到。包括他发布的录取通知书,我们的缅甸语招生中没有中外合作办学方向的。”工作人员表示没有这个学生,也没有这个方向,目前已向警方报警。

上述这般谣言闹剧近期不止一例,网友们将有关缅甸的主观印象用作网络热梗付诸于侃侃而谈之中。这样往往流量反响强烈,但却是舆论影响恶劣。

其实跳脱出聚焦缅甸的语境局限,境外电信诈骗是近年来较为频发的诈骗案件类型,网络环境中个人信息和隐私的泄露让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机。加之境外团伙作案更为隐蔽,破案难度大,电诈犯罪分子一度十分猖獗。

此前,河南警方就曾破获一起境外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案,涉案金额高达数亿元。犯罪集团为柬埔寨奥多诈骗集团,主要在柬埔寨境内从事电信网络诈骗活动,以中国大陆居民为主要目标。该集团以“奥多”为名,利用网络平台发布虚假信息,以各种理由诱骗受害人汇款或转账,涉及赌博、投资、兼职、中奖、冒充公检法等多种手法。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诈案件的发生在各国其实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可见,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犯罪国度,也没有绝对安全的和谐社会。为避免自身卷入此类骗局受到伤害,民众还是应该首先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识别和防范诈骗的能力,遇到可疑情况及时报警。

相关话题下微博网友的投票截图

诈骗、失踪、混乱、犯罪……当下只要提起缅甸,这些是多数人会脱口而出的第一印象,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被骗到缅甸,从事某种非法工作,甚至被“噶腰子”。即使很多人并没有真的去到过这个国家。

在移动互联时代网络信息漫天飞,想要了解另外一个我们并不熟知的国度往往不一定需要身体力行。透过影视剧演绎,透过媒体报道,透过身边的口耳相传,我们很容易建立起对一个陌生国度的简单印象。这种认知获取的渠道固然方便快捷,成本低廉,但也极易让我们陷入信息茧房,并忽略了认知对象的复杂性、多样性。

自媒体和新闻媒体报道的传播影响在当前互联网信息环境中是极具感召声量的,而大火的影视剧作品在此类国家形象的受众认知塑造中更加具备感染力。但是囿于受众的认知局限和不同立场的传播局限,网友们仅凭个别负面新闻的报道或影视作品的刻画,就形成对一个国家的刻板印象并加之再度传播,这本身就是一种形而上的片面思维。不存在非黑即白的国家形象和社会环境认知。缅甸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面临着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挑战。对于已经暴露出来的社会弊端,我们不能仅仅将这些问题归咎于缅甸本身,而应该综合考虑历史背景、国际因素和内外部利益的交织影响。作为旁观者在发表观点之前应该理清事实依据,明辨真假线索。与其一味不明所以地参与有关“犯罪国度”讨论的网络狂欢之中,不如在你我的实际生活中,加强警戒心理,提高防护意识,才能让犯罪分子无机可乘。

如何看待世界,我们需要的或许不仅仅是一张机票,更为重要的是秉持理性和尊重。至于犯罪发生的可能性,我们大可不必“孤注一掷”去猜。

见习编辑 孔盼成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赵偲容 三审 王越胜

(作者:读特新闻评论员 晓孔)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