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 | 海龟生死问:读特记者专访斯坦福专家拉瑞·克劳德博士
读特融媒体记者 陈苑婷 孙钰胜
2023-08-15 20:00

黑夜中,海龟妈妈时不时喘着粗气,一枚枚晶莹剔透、如乒乓球大小的海龟蛋落入沙坑中。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一只人工繁育雌海龟在台风“杜苏芮”登陆前,诞下了54枚珍贵的海龟蛋。这是深圳报业集团读特客户端《海底探“粤”——沿着海岸线看广东》系列直播在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记录到的第一手画面。

2023年7月24日0时至27日24时,读特客户端携手海洋环保组织“蓝蹼生态”与保护区的专家们,在“海龟湾”通宵蹲守野生海龟洄游产卵,并在直播过程中记录到了人工繁育海龟的“下蛋”过程,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

海龟被称为海洋中的“活化石”,与恐龙互为“同龄人”。如今,海龟正面临灭绝的风险,世界上七种已知海龟大都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易危、濒危和极度濒危物种。

2023年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近日,斯坦福大学教授、国际知名海洋生物学家、国际海龟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拉瑞·克劳德博士(Dr. Larry Crowder)接受了读特融媒体记者独家专访,讲述了全球海龟面临的“困境”与世界各地的“海龟救援行动”。全球气候变暖、渔业误捕、利益冲突......“生死场”上,海龟的“出路”在何方?

高温下,海龟正面临“性别比例失衡”

海龟几乎一生都生活在水中,雌海龟上岸主要是为了产卵。

在产卵季,雌海龟会在涨潮时独自在夜间上岸,并在海滩上找到一个安全的场所作为自己的“产房”,再利用强壮的前肢和后肢,挖出一个沙坑,然后进入洞中开始“下蛋”。产卵结束后,海龟会用沙子将海龟蛋埋起来,随即爬回大海。藏在沙坑里的海龟蛋经过30-60天的孵化后,小海龟完全靠自己的力量破土而出,一路躲避天敌,爬向大海。

正在“挖坑”的海龟妈妈

和人类不同的是,海龟没有性染色体,海龟的性别是由沙子的温度来决定的。

克劳德博士用红海龟举例,如果海滩沙子的温度高于29摄氏度,海龟蛋将孵化出雌海龟,如果温度低于29摄氏度,会孵化出雄海龟。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沙子变得越来越热,海龟蛋在沙坑里就像被“煮”一样,小海龟容易“胎死蛋中”,成功孵化的雄海龟越来越少,雌海龟越来越多。

据路透社2022年8月的一则报道,过去四个夏天是美国佛罗里达州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夏天,在这期间,研究海龟产卵和孵化的人员甚至没有发现雄性小海龟降生。

路透社报道截图

“当雌海龟找不到雄海龟交配时,雌海龟也有可能会上岸产卵,但产下的海龟蛋没有受精,也就没有办法孵化。”克劳德博士说。

高温和性别,听上去毫无关联的两个因素,对海龟的命运来说却是决定性的。

能不能对海龟蛋进行“急救”?克劳德博士表示,曾经有人提出在海滩上用布搭建遮阳处,让海龟产卵的地方“降温”,从而提高雄海龟的孵化率。“这种方法对小型区域来说是可行的,但是在大面积的海滩上很难操作。”

另外一种措施则是在雌海龟产卵后,将海龟蛋从被太阳暴晒的沙坑里挪到树下阴凉处。“我们暂时不能确定这些人工干预的方式是否是长期可持续的,但我们知道至少得做些什么才行。”

海龟家族决定“自救”

苦于海滩“热度”,海龟也在改变自己的习性来“拯救”海龟宝宝。

一般来说,每年5-10月是海龟的产卵季节,同一只雌海龟在一个产卵季中,会有多次上岸产卵的行为,每一窝海龟蛋最高可达上百枚。“证据显示,部分海龟上岸产卵的时间段越来越靠前。”克劳德博士举例称,有些5月份产卵的海龟在4月就会上岸,这样海龟蛋才能在温度更低的沙滩里生存。

下蛋时,海龟也不会把所有蛋都“下在同一个篮子里”。克劳德博士解释,通过追踪雌海龟身上的卫星定位装置发现,在同一个产卵季,它们会在同一片海滩的不同地点产卵,以防所有海龟蛋都因洪水或其他自然灾害孵化失败。

海龟蛋

对于生活在热带海域的海龟来说,它们还可能因为气候原因逐渐往地球两极移动,为自己的海龟宝宝找到更凉爽的海滩。克劳德博士表示,海龟正通过不断地迁徙来让后代的性别尽量达到平衡,目前看来,它们“搬家”的速度还算比较缓慢。

“海龟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上亿年了,为了活下去,它们也不得不进化来适应气候变化。”

海龟妈妈另寻“产床”

海龟遨游于大海中,有相对固定的栖息和觅食地。但在繁殖季节,绝大部分海龟会通过感应地球磁场来为自己“导航”,不远万里洄游到当年的出生地,在同一片“产床”上繁衍后代。

海龟在“海龟湾”上岸(图片来源: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如果说海龟为了寻找温度更适宜的海滩,选择“搬往”更靠近地球两极的地方,它们还会回到自己的出生地吗?克劳德博士坦言,一般情况下,海龟确实会回到它们曾经出生的海滩或区域产卵,比如50年前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海滩出生的红海龟,多年来也一直回到同一片“产床”。

但是,假如海龟在三十年后洄游至出生地时,发现原来的海滩因为飓风消失了,它们该怎么办?克劳德博士向读特融媒体记者抛出了这个问题。“所以说,海龟并不是‘只能’回到出生地产卵,如今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海龟会发现在原出生地产下的海龟蛋很难活下去,而在纬度更高的海滩产下的海龟蛋生存率更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漫长的适应过程,海龟会慢慢‘搬家’,另寻合适的‘产床’。”

“气候变化的速度之快远远超过海龟交配繁育的周期,所以我们需要想出更好的应对办法。”克劳德博士说。

渔业误捕让海里“危机重重”

有研究表明,由于天敌众多,且受渔业捕捞、海洋污染、非法贸易等影响,野生海龟的成年存活率极低,通常只有不到千分之一。克劳德博士认为,虽然守护海龟蛋很重要,但保护大海里20多岁的“青年海龟”也同样重要,因为它们已经接近成年及性成熟,即将拥有繁衍能力。

交配前的海龟(图片来源: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极端假设下,如果我们只能保护一只海龟,那么必须保护一只成年性成熟的雌海龟;如果我们只能选择保护某个成长阶段中的海龟,就要保护幼年及亚成年海龟,因为它们离成年只有一步之遥。”克劳德博士说。

“渔业误捕已经成为海龟致危的主要因素之一。”克劳德博士表示,有很多幼年及亚成年海龟死于这一行为,海龟种群数量也因此受到很大威胁。

渔业误捕为什么会导致海龟死亡?海龟靠肺呼吸,虽然它们擅长潜水,但仍需浮出水面换气,否则就会憋死。当渔民用渔网或拖网捕捞鱼和虾时,海龟也容易被网缠住,氧气储备会在用力挣扎中迅速耗尽,如果无法及时浮出水面,海龟容易因此受伤或溺水,导致虚弱或死亡。

事实上,很多渔民也并不希望捕到海龟,多数情况下都是失误导致,克劳德博士补充道。

摆脱大海“困”境

海龟“困”于海,我们怎么“补救”?

美国曾研发出一种“海龟逃生装置” (Turtle Excluder Devices, TEDs),用来加装在渔网上,帮助被误捕的海龟从渔网中逃走。“这种装置在墨西哥湾的渔船中推行后,当地的海龟数量有适当增加。”克劳德博士表示,目前这类“海龟逃生装置”在美国和国际上的应用已经比较广泛。

“海龟逃生装置”模拟(图片来源: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官网)

另一种常见的“补救”措施是对捕鱼工具进行改造。克劳德博士举例说,装在延绳钓上的J形钩被海龟误吞后会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死亡,所以目前鼓励渔民尽可能使用较大尺寸的圆型钩,可以缓解海龟误捕的情况。

除了技术层面上的改进,国际上还有哪些值得学习的海龟保护经验做法?克劳德博士提出,近年来,业界开始讨论一种新兴的“动态海洋管理” (Dynamic Ocean Management) 的策略,通过给海龟装卫星定位追踪器,研究海龟在海里的活动地点,以此建议渔船改变捕捞方向及区域,“这样的话渔民也不需要另外改装捕鱼工具了。”

克劳德博士(右)为海龟装定位装置(图片来源:斯坦福大学官网,摄影:Laura Jim, Hawai‘i Preparatory Academy)

研究发现,海龟常常聚集在“北太平洋过渡区” (North Pacific Transition Zone),北方冰冷、营养丰富的北极水和南方温暖的海水在此交汇,海龟、金枪鱼、鲨鱼等海洋生物经常在此出没。

克劳德博士指出,如果渔民在此区域内捕鱼,很容易误伤海龟,但如果渔民在过渡区的北边或南边捕鱼,能减少误捕概率。“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已经在通过不断建模实践来帮助渔民监测海龟动态。”

建立“移动”的海洋保护区

海洋保护区 (Marine Protected Areas, MPAs) 也被认为是保护海洋生物的关键战略。

海洋保护区是指为了保护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而划出界限,并加以特殊保护的具有代表性的自然地带。据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官网介绍,近30年来,不少沿海国家和地区相继建立起各种类型的海洋保护区。

  • 1974年,澳大利亚政府将大堡礁定为国家公园,大堡礁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区,总面积约28万平方公里。

  • 1975年,美国开始建立海洋保护区,目前已相继在夏威夷群岛、加利福尼亚沿海和佛罗里达州群岛周围建立了12个保护区,总面积约8万平方公里。

  • 我国海洋保护区建设最早可追溯到1963年,在渤海海域划定的蛇岛自然保护区,其后我国大规模兴起海洋保护区的建设。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了第一批海洋保护区,共包括昌黎黄金海岸、山口红树林生态、大洲岛海洋生态、三亚珊瑚礁以及南麂列岛。


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景(图片来源: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动物不会一直停留在一个地方,海域的空间也会发生变化,克劳德博士认为,海洋保护区也不能是静止不变的。

“移动海洋保护区 (mobile Marine Protected Areas,mMPAs) 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但已经有多地的管理部门在推进应用。在这样的管理方式下,海洋生物的活动、渔业活动、海洋管理、海洋保护区全都是动态的。”

有渔民觉得这种管理方法改变了他们一直以来的捕鱼习惯,克劳德博士解释,其实只是让渔民换一个少有海龟活动的捕鱼区域,捕鱼的方式不会改变。

“30多年前我们没有这样的技术来实现,但现在随着科技发展我们可以做到了,我预测10-15年后这样的动态海洋管理方法能够大规模应用。”

“海洋直播”胜过千言万语

2023年4月22日,读特客户端携手海洋环保组织“蓝蹼生态”正式推出《海底探“粤”——沿着海岸线看广东》 (SEA You in Guangdong: Along the Coastline) 大型系列直播报道,通过海洋专题直播、海底慢直播、航拍、小视频、深度报道等形式讲述湾区“深蓝”故事,呼吁公众关注海洋生态保护,向全球导览大美广东、生态湾区,展示中国式现代化之湾区实践。

霜鹿角珊瑚产卵(图片来源:蓝蹼生态)

5月24日-27日,读特客户端首次采用了72小时不间断直播的方式,全天候蹲守深圳海域野生珊瑚产卵。7月24日0时-27日24时,读特客户端走进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96小时不间断直播,在“海龟湾”通宵蹲守野生海龟洄游产卵。截至目前,该系列直播全网观看量达3.2亿,海内外超180家媒体、平台持续关注。

海龟产卵(图片来源: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很多在城市里生活的人并没有太多机会接触大自然,就好比你如果不是潜水员的话,可能根本不会有机会看见珊瑚产卵,但是通过直播我们能看见,也可以吸引大家多多关注和感受自然。”在观看读特客户端《海底探“粤”——沿着海岸线看广东》系列直播后,克劳德博士不由得感叹,媒体直播在助力提升公众海洋保护意识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人们常说一张照片、一部电影胜过千言万语,你们的直播拍摄可以说是一场更震撼、更有力的感官盛宴,由此可见,直播讲故事也同样胜过千言万语,这类海洋直播是很成功的尝试,我为你们的付出点赞。”克劳德博士说。

海内外媒体报道读特客户端《海底探“粤”——沿着海岸线看广东》系列直播截图

克劳德博士坦言,在全球海龟保护的路上,每个领域都面临很大的压力,“比如渔民和海龟保护志愿者之间就常常发生冲突,渔民为谋生,志愿者为海龟,双方都不能忽视,这也是一个很棘手的难题。”

渔业工作者、环境保护志愿者、高校研究者和政府决策者的多方共同对话至关重要。克劳德博士认为,“推动海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想出对人类和对地球都友好的方法 (for people and the planet),而不仅仅只是为了海龟或者只为人类。”

编辑 陈苑婷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徐雅乔 三审 王越胜

(作者:读特融媒体记者 陈苑婷 孙钰胜)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