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果实累累。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显得格外有价值。看中深圳良好的营商环境,更多外资企业加快“抢滩”这座开放创新之城。
深圳市经贸信息委最新提供的一项统计数据令人振奋,我市实际使用外资创历史新高。仅今年1至9月,深圳实际使用外资已达60.47亿美元,占全省32.7%,金额同比增长19%,增幅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成绩背后,折射的是这座城市的有为追求。十八大以来,深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东、深圳工作重要批示精神,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全球竞争合作的开放先行区,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尤其是今年以来,深圳市经贸信息委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在吸收外资方面, 着力深化管理体制看改革,不断放宽外资准入,推动重大项目引进,工作面貌焕然一新,取得明显成效。
优化“引进来”投资环境
目前,深圳开展“营商环境优化行动”,坚持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原则,在提高政务效率、降低企业成本、优化企业服务等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构建服务效率最高、管理最规范、市场最具活力、综合成本最佳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深圳不断出台政策措施,优化“引进来”投资环境。深圳市经贸信息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深圳出台扩大外资专项措施,制定印发《深圳市关于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升利用外资质量的若干措施》,围绕降低外资准入门槛、精准扩大招商合作、提升外资发展质量、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等方面提出27条具体措施。同时,大力实施改革创新降低准入门槛、加强重点企业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探索事中事后管理“深圳模式”,从而打开了利用外资工作的新局面。
这是一份漂亮的成绩单。截至目前,我市历年累计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63831个,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92.77亿美元,创出历史新高。
投资者信心增加脱虚向实
数据的背后,是外资对深圳及中国经济的更多信心。今年上半年,深圳GDP达9709.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8%,高于全国和全省1.9个、1.0个百分点。
事实上,深圳努力扩大制造业利用外资,梳理深圳市招商引资鼓励目录,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5大类16个产业领域招商引资,增强投资者信心,脱虚向实,制造业大项目增资扩产显著回升,前9个月实际使用外资7.87亿美元,同比增长94.9%。
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加速兴建或扩大产能,推动深圳制造业迈向高端。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今年到资10亿人民币,第11代TFT-LCD及AMOLED新型显示器件生产项目年底厂房封顶,计划2019年3月实现量产,建成后将是全球最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并成为国际领先的平板显示器件制造商。鹏鼎控股(深圳)股份有限公司今年先后两次增资,投入1.36亿美元,扩大电子线路板产能。
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和粤港澳大湾区中的重要城市,深圳国际吸引力突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巴林,去年首次组团来深参加高交会。巴林首都省省长谢赫·赫沙姆·阿勒哈利法表示,深圳拥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因此鼓励巴林相关机构和企业在深投资。巴林只是一个缩影。今年前9个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深圳投资快速增长,同比增加55.78%。
国际巨头在深设立研发中心
一个突出的变化是,外资企业在深圳投资,从最初的加工贸易、来料加工,逐渐向更高一级的ODM到设立研发中心转变。
IT产业巨头,苹果公司就是代表。去年,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在深圳参加全国双创活动周期间宣布,在深圳设立研发中心。他说,之所以选择深圳,就是因为这里拥有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的产业环境。
正是基于这样的城市竞争力,全球产业巨头看好深圳,截止2016年底,来自境外的世界500强企业累计有216家向深圳投资。
跨国企业的深圳存在,尤其是研发中心的存在,深刻改变着深圳及中国IT产业的格局和商业机会。目前,深圳早已是中国及全球IT产业重镇,不仅有着众多的国际产业巨头,而且拥有华为、腾讯、中兴、比亚迪、大疆创新、华星光电等深圳本土企业。这些深圳本土企业在与国际产业巨头近距离的同台比拼中,不断壮大,进而通过良性的市场竞争,以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进入更加广袤的国际市场,提升深圳及中国企业的全球影响力。
见习编辑 李林夕
监审 刘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