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中国》今起连载!中国是大陆大国,又是海洋大国 | 《海洋中国》①
吴松营
2023-08-11 19:08
收录于专题:飞阅深圳 | 专题

编者按


21世纪是海洋世纪。由著名报人吴松营撰写的专著《海洋中国》,已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书是广东省文史馆的系列丛书之一,全书从全球视野追溯人类海洋历史,系统推演海洋学科的理论链条,辨析海洋中国丰富多彩的内容,形成该研究的专题逻辑性。该专著5章20万字,以历史、事例、人物、数据为研究支点,分别阐述教训、觉悟、奋起;大陆、海洋、复强;海权、海军、海威;竞争、惜时、实效;南海、海南、南疆。作者以丰富的资料、翔实的数据和深入的思考提示人们,中国既是陆地大国,又是海洋大国,不能忘记祖国的蓝色国土。


该书作者吴松营1943年11 月出生于广东汕头澄海,早年毕业于广东海洋大学,中共党员,高级编辑,曾任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深圳报业集团党组书记、社长,香港商报社社长。曾被评为深圳市优秀共产党员、共和国改革开放先锋人物,荣获广东省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新闻终身荣誉奖,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为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海洋,关心海洋中国建设,为深圳建设世界海洋中心城市贡献力量,读特客户端今起分10期摘编连载该书,敬请垂注。


《海洋中国》
吴松营 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2023.5
ISBN978-7-306-07754-7
中国国家版本馆CIP数据核字(2023)第057860号

中国是大陆大国,又是海洋大国


当今世界,真正的强国必然是海洋强国。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首先就必须实现海洋强国梦。

而今,深圳经济特区要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先行区、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乘势奋发大发展;镶嵌在太平洋南海上的宝岛海南岛要建设成为中国最开放的现代化自由贸易港;渤海湾、长江口流域的发展也正热火朝天。

而今,中国必须还原“大陆大国”和“海洋大国”叠加、交融的厚重,再展海洋强国的雄风,登上世界强国的高峰。

一、只有海洋强国,才是世界强国

地球表面 70%以上是海洋,五大洲就像漂浮在无边无际海洋上的方舟。生活在这些陆地上的人类与浩瀚的海洋比较起来,显得多么的渺小。

海洋,有大量的人类需要的资源。海洋,有无穷的能量和力量。难怪两千多年前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就说:“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控制世界。”

历观古今之世界,绝大多数的强国都临近大海,能够积极利用海洋资源,借用海洋的力量发展壮大。它们首先是海洋强国,然后才成为世界强国。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等欧洲国家,从人口、国土面积和自然资源方面来看,在世界上都是比较小的国家。但是,在历史上它们都曾经是海洋强国而后成为世界强国。

500年来,海洋的广达与自由,使欧洲的临海小国通过先进的造船和航海技术,建立强大的海军和庞大的贸易船队,控制大洋的交通战略要道。葡萄牙人就凭借自己的海上优势,向东扩展到了非洲和远东地区,向西跨过大西洋,维持了近百年的时间。葡萄牙所霸占的殖民地面积竟然是自己国土的100多倍。

15世纪中后期至16世纪初,西班牙王国是继葡萄牙之后欧洲最强大的海洋国家。西班牙人在战争中以强大的海军把阿拉伯势力驱逐出伊比利亚半岛,赶出地中海地区。

16世纪和17世纪初期,荷兰的资产阶级通过民族革命战争摆脱了西班牙的统治,取得了国家独立,并不断扩充本国的海上力量,以更先进的海军技术和作战方式,成为世界上的海洋大国和经济强国。

英国皇家海军到15世纪成为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在接下来的几百年时间,英国发展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海军,其舰队最早掌握了铁甲军舰和远征两栖登陆舰的技术。1588年,英国海军在与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海上决战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并在与其他对手的争斗中又屡屡获胜,最终成了海洋霸主。

18世纪,英国能够成为欧洲乃至世界工业革命的领头羊,其强大的海上力量发挥了关键作用。英国也受惠于其大西洋沿岸的地理优势以及强大海军,并于18世纪时拥有世界商业强权,从而远远超越亚洲沿岸地区经济。许多商人借棉花、烟草、蔗糖、奴隶等商品获得暴利,再将资本投资至工业化企业。这就为蒸汽机、纺纱机、衣布编织机等先进工业技术的发明和机器制造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资金、技术支持。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也使英国的海军和远征力量更具优势,从而成就了英国的“日不落”殖民帝国。

在17世纪,法国的海上力量迅速发展壮大,并凭借强大的海军在全球与英国和荷兰的舰队作战。在非洲、亚洲和美洲展开殖民活动,掠夺大量资源和财富,成立了在世界称雄的法兰西帝国。直到19世纪和20世纪,法国都是全球的海洋强国。

美国于20世纪之后才逐步从一个从海洋大国成为海洋强国、世界强国。位于北美洲的美国是240多年前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并宣布独立的国家。18世纪末诞生的美国还只是一个区域性大国,远不是世界强国。但它是海洋大国,拥有西临太平洋、东拥大西洋的优越地理条件,而且受到英国等欧洲国家的海盗式海洋文化的影响,其不断发展和增强海军力量,打造庞大的贸易船队,以获取更大的商业资本和政治利益。

19世纪,美国出现了一位海军战略思想家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他在1890—1905年期间相继完成了被后人称为马汉“海权论”三部曲的代表性著作《海权对历史的影响》《 海权对法国革命和帝国的影响》《海权的影响与1812年战争的关系》。马汉的海权战略理论核心是“国家利益至上”,认为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贸易;而谁控制了世界贸易,谁就控制了地球财富和地球本身。“在美国疆界之外地区的命运之中寄托着对美国极为重要的政治利益。”他认为“海军,只有海军才能为它提供保障”。(引自文献:[美] 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 大国海权》,熊显华编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98、115、290页。)

马汉担任过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军事顾问。另一位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则评价马汉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美国自20世纪之后倾全国之力,快速发展海军,争夺海权,控制海权,从而由海洋大国变成海洋强国,再变成世界强国和霸权主义者。现今,美国的航母战斗群遍布全球各个大洋,控制了地球上的主要海上通道,占据了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具有重要战略位置的众多岛屿。

21世纪,世界上任何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不重视海洋,不可能离开海洋这个全球最大、最重要的经济、政治和军事舞台。现今世界不能成为海洋强国,就根本谈不上挤进全球强国的前列。

二、中国,也曾经是世界海洋强国

华夏民族是地球上最早认识海洋、驾驭海洋的民族之一。“秦汉之际,古人在继续开发利用沿海海域之外,已尝试起航远渡,开辟了从太平洋进入印度洋的航线,初步探索适宜航海的造船术、航海术。闻名于世的海上丝绸之路在湛江徐闻留下了历史性的航迹。唐宋时期,中国的造船技术已经领先世界,围绕航海所需要的海洋研究如潮沙研究已达到较高水平,航海范围已经涉及东亚、中亚的广阔海域。围绕航海、海上贸易形成了番禺、潮州、福州、明州(宁波)、泉州等重要海港城市,并开始在海港城市开展涉及海洋的市舶管理。宋元时期,中国的远洋巨舶纵横驰骋于万顷碧波之上,扬帆万里于东西洋各国之间,航海技术已十分发达,将指南针成功地运用于航海,对潮汐、天象定位、洋流、风力等都有比较成熟的使用”“概而述之,中国有7000余年不间断的航海史,对古代东南亚和东亚国家产生巨大的影响,是唐宋至明中叶的世界海洋强国。”(引自文献:刘勤、周静:《以海为生:社会学的探析》,海洋出版社2015年版,第146页。)

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且对航海事业的发展起到革命性作用。

这足以说明,中华民族与海洋文明的交融,源远流长。从汉、唐、宋,一直到15世纪初的明代,中国仍然是世界海洋强国,也是世界强国。

始于明永乐三年(1405)的郑和下西洋壮举,延续至宣德八年 (1433) 。28年间,郑和7次奉旨率领庞大威武的飘扬着“明”字号锦绣大旗的舰队远航,从西太平洋穿越印度洋,到达爪哇、苏门答腊、苏绿、彭享、真腊、古里、邊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漠斯、木骨都束等30 多个国家或地区,最后到达西亚和非洲东岸,开辟了贯通太平洋西部与印度洋的航线。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也是世界古代史上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长的海洋航行。郑和船队的历史性航行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早87年,比达·伽马从欧洲远航至印度早93年,比麦哲伦环球航行早114年。而且郑和下西洋共进行了7次,哥伦布的航海活动仅进行了4次,达·伽马只有2次;郑和下西洋的历程持续28年,哥伦布仅13年。中国在航海技术、船队规模,以及航海活动航程、持续时间、涉及领域方面,均领先于同一时期的西方诸国,开启了全球大航海时代,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

在地文航海技术方面,郑和船队以海洋科学知识和航海图为依据,运用了航海罗盘、计程仪、测深仪等航海仪器,按照海图、针路簿记载来保证船舶的航行路线。同时,郑和船队对船上淡水储存,船的稳定性、抗沉性等问题都能够合理解决。他们白天以约定的方式悬挂和挥舞各色旗带,组成相应旗语,夜晚以灯笼反映航行时的情况,遇到能见度差的雾天雨天,则配有铜锣、喇叭和螺号加强通信联系。所以郑和的船队能够在“洪涛接天,巨浪如山”的险恶条件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

明朝的中国是世界海洋强国,也是继汉、唐之后最强盛的中国。历史上出现的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体系”,在明朝中叶表现最为突出。华夏周围向明朝称臣进贡的国家竟然达40多个。强大明朝之国力,让欧洲国家、日本等续立远望。那时候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虽然十分喜欢中国的瓷器、丝织品、药材、茶叶,却绝对不敢强抢,而是老老实实地拿白银等贵金属或者玻璃等昂贵工艺制品来交换。海外白银的流入,扩大了白银在中国的流通范围,增加了明帝国的财富,促进了明代商品经济以及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使中国整体国力蒸蒸日上,雄居世界之首。

三、忽视海洋,曾让我们吃了大亏

15世纪是人类发展历史的一个重要时期,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大航海时代的开启。欧洲因大航海时代的开启而从亚洲、非洲和美洲获取了大量资源和财富,为以后的工业革命和现代文明发展奠定了厚实的物质基础。

(一)明朝开启了大航海时代,却戛然而止

人类大航海时代开启的标志是中国明朝郑和于15世纪初期7次下西洋。可惜,由于中国自古以农为本,人民依靠神州大地的山河川泽谋生,绝大多数老百姓思想观念深处很少有对海洋的期望和追求。更由于封建统治者故步自封,对广阔浩瀚的海洋缺乏锐敏的视角和战略眼光,种种原因没有在中华大地掀起航海贸易或探险的热潮。明朝政府更没能把以宣示政治权威、扩大文化影响为主要目的的大航海活动,转化为开拓海外经济贸易渠道和市场的手段。更甚者,明朝不但未能继续引领世界新的大航海潮流,反而自己主动从海洋退缩。宣德八年(1433)四月,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期间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赐葬南京牛首山。自此之后,郑和下西洋的庞大船队在中国各个港口自然荒废,东方盛极一时的中华大航海活动戛然而止。

明朝的统治者还继承其祖先苛刻的“禁海”政策,用严厉的措施限制人民出海经商、运输、捕捞,使中国在发生世界大变局的15、16 世纪关键时期朝着历史潮流逆行,以致中华民族在此后数百年逐步落后于世界。

(二)欧洲人将大航海时代推向高潮

13世纪之前,欧洲人对神秘的东方世界的认知停留在道听途说的层面上。14世纪中后期,《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广泛传阅流行,让欧洲人对东方的神奇从半信半疑到深信不疑,并很快把对东方的向往和狂热追求付诸实际行动。无数欧洲人读着《马可·波罗游记》,两眼发光地眺望地球的东方,幻想着有朝一日能成为那一片富贵繁荣之地的主人。

恰好从15 世纪开始,欧洲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国家的造船、航海技术有了更大进步,为远航东方奠定了物质基础。他们把对《马可·波罗游记》所描述的东方世界的向往作为强大的精神动,倾情投身于大海远航。不同于中国明朝郑和为传播东方文明而乘风破浪,西方的航海者一开始就把探求财富、争夺自然资源作为航海探险的最重要目标。

这些欧洲国家在不断升温的航海热潮中,相继涌现出像过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一批优秀的航海探险家,他们成为欧洲大航海的领军人物、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弄潮儿。

欧洲很快掀起向印度洋、太平洋探险寻宝的热潮。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等国家或者通过贸易,或者用武力进行海盗式的劫掠,从东方得到了大量的金银财宝,一个个相继成了世界的海洋强国。它们真正把15世纪推进成为大航海世纪,从大航海的探险、征战中获取大量的土地、矿山、森林、劳动力(奴隶)等资源和金银、丝绸、茶叶、香料等财富,为之后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奠定了厚实的物质基础,从而创造了西方文明的新时代。

(作者:吴松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