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的全市最大的社区党群活动中心——南湾街道南岭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龙岗区以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为理念,树立起大抓城市基层党建的鲜明导向,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的有效覆盖面,突出选好用好管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让全区的基层党建工作落地生根、百花齐放。
“在社区,最关键的问题在于社区干部发展观念的转变。”龙岗区有关负责人表示,“社区党建就是要通过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转变社区干部发展观念,提高社区干部综合素质,推动社区根据各自的特点和资源条件,积极探索转型发展的新路子,带动社区全方位提升”。
五年来,龙岗区以推进社区党建标准化为抓手,扎扎实实做好“加、减、乘、除”的基础工作,进一步强化社区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探索“一核多元共治”基层治理架构,夯实了基层建设的基础,实现社区党建整体提升、全面过硬。在推动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强化城市管理治理和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龙岗区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涌现出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
南湾街道南岭村社区、坂田街道四季花城社区、吉华街道中海怡翠社区、龙城街道紫薇社区、横岗街道怡锦社区、坂田街道南坑社区……他们,是龙岗区社区党组织的标杆,也是深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的代表。
【相关链接】
111个社区设有党群服务中心
●截至2017年6月,龙岗全区共有党组织2520个,党员38970名。全区69个“村改社”社区,开展了以剥离人员、剥离职能、脱钩经费、划分场所为主要内容的“政经分开”改革。
●通过社区党建标准化建设,111个社区的办公及服务群众用房面积平均2000平方米。
●龙岗区在111个社区、60个园区分别设立党群服务中心。截至目前,已建成居民小组党群服务室243个,花园小区党群服务室38个,非公企业党群活动室413个。
●全区131名街道领导干部牵头,组成113个驻点直接联系群众工作团队。
做加法 夯实社区党组织战斗力基础
加权力,探索建立社区党委“四项权力”运行保障机制。为探索社区党委行使“四项权力”落实的有效办法,龙岗制定《社区党委“四项权力”运行保障机制》文件,在社区的人事安排权、重要事项决定权、领导保障权、管理监督权和落实责任追究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形成较为完整的社区党委“四项权力”运行保障机制。
加待遇,落实社区党委书记实行事业岗位、事业待遇。龙岗区抓住推动社区党建标准化的焦点问题,为落实社区党委书记的事业岗位和事业待遇创造有利条件。在各街道成立党建服务中心(加挂街道两新党委办的牌子),归口管理各社区党委书记的编制。落实了全区的社区书记事业单位职员7级的待遇。
加硬件,积极协调解决社区办公及服务群众用房问题。龙岗在111个社区分别设立4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其中最大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南岭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全区实现了服务群众场所的面积和规模100%达标。截至目前,龙岗已建成居民小组党群服务室243个,花园小区党群服务室38个,党群服务不断延伸至包括外来人口在内的群众中去。
加经费,设立5000万元基层组织建设专项经费。为统筹推进全区基层治理重点工作,支持基层治理、基层党建有关项目的开展,解决基层重点难点问题,从2015年开始,龙岗区设立了5000万元的基层治理组织建设专项资金,专项经费的设立,强化了党建引领的作用,强力推动了基层治理各项问题的解决。
做减法 提升公共服务和社区治理水平
减少群众办事的时间和环节,建设基层公共服务平台转变服务模式。按照“受审分离”的原则,龙岗推动基层公共服务标准化,全区11个街道、111个社区全面完成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平均每个社区大厅设立了4个综合窗口、进驻71项事项。建成覆盖区、街道、社区三级“一窗式”的信息化系统,居民群众可以非常方便地在社区实现“一窗式”办理业务,大大压缩了办事的环节,方便了办事群众。
减少社区机构职能交叉,积极实施“政经分开”改革。龙岗推动全区69个“村改社”社区,开展以剥离人员、剥离职能、脱钩经费为主要内容的“政经分开”改革。制定社区治理体系改革“1+7”配套文件,着重解决了社区各类机构职能区分的界线、各类人员剥离的方法和路径、提高社区工作人员待遇、社区各项经费的落实等关键性问题。结合2017年社区换届,已经全部完成改革任务。
减轻社区工作负担,制定社区工作事项清单和工作准入机制。在2014年制定《龙岗区社区工作事项清单》和《龙岗区社区工作准入办法(试行)》的基础上,2016年重新梳理、修订,调整了45项居委会和工作站的事项,明确了社区不再开具的证明类事项清单15项。
做乘法 促进社区整体平衡发展
在群众获得感上做乘法,社区“民生大盆菜”深入人心。龙岗区在2015年推出了“社区民生大盆菜”民生改革服务项目,建立了“居民点菜做菜、政府买单”的民生实事工作机制。2015-2017年,实施了各类民生项目10批共7556个,总计投入经费9.674亿元,“社区民生大盆菜”解决了老百姓“急、困、难”等问题,2016年6月荣获了民政部“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奖”。
在提高社区干部能力素质上做乘法,加强有重点的示范性分级轮训和多样式培训。制定了社区干部分级示范性培训的轮训方案,从2016年到2018年,用三年的时间,区和街道分级负责,对全区社区干部进行示范性轮训。
在抓好社区党建项目上做乘法,注重示范性带动作用。从2013年开始,龙岗区以社区“书记项目”为抓手,从基层治理、软弱整顿、转型发展、服务民生等方面打造社区党建工作亮点,截至目前已实施163个社区“书记项目”,形成党建工作亮点纷呈的态势,也充实了三级“书记项目”库。全区先后共培育了15个区级社区党建工作示范点,其中南坑社区党委荣获“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南岭村社区党委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四季花城社区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和“全国100个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做除法 推动基层凝心聚力
基层治理“除难题”,解决了一批长期困扰基层的重大问题。近年来,由龙岗区委组织部牵头,详细梳理了全区基层治理工作的26项重点工作任务,制定了《龙岗区基层治理任务清单》,形成区领导挂帅包干,区直部门、各街道统筹联动的工作局面。龙岗积极推进督促26项重点任务的落实,切实有效解决了一批长期困扰基层的“疑难杂症”。
街道领导干部驻点直联“除距离”,解决了“最后一公里”问题。龙岗区委定期召开常委会研究部署驻点直联工作,研究解决带政策性、普遍性的历史遗留问题和突出问题,每年在基层治理组织建设专项经费中保障1110万元经费。由全区131名街道领导干部牵头,组成113个驻点团队,建立了群众诉求“三级联动、分级分类”处理机制。
社区党员队伍志愿服务“除陌生”,密切了党群关系。创新党员志愿服务模式,在全市率先构建了纵横结合、覆盖全面的“总队—大队—中队—分队”四级组织架构,创新确定“24个领域”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主题内容,首创“两个50小时”硬指标。全区的社区党员志愿者有8244名,设立了228个志愿者服务中队和分队,创新开展“党员志愿者+社工”联动服务模式。
南湾街道南岭村社区:
全速推动社区经济转型升级
南岭村是南湾街道一个“村改社”社区,改革开放以来,南岭村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取得骄人成绩。从1983年至今,南岭村获得了600多项荣誉,其中国家级荣誉28项,被授予“全国文明社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
“今年以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党味’越来越浓,各种牌匾和标识不仅统一了风格,而且上面都有鲜艳醒目的党徽,一进中心就能处处感受到党组织的存在。”南岭村退休老党员蒋水兰阿姨说,自己是个老党员,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从去年全市推进社区党建标准化建设以来,我们社区已经完成了全部100项标准化建设项目。”南岭村社区党委书记张育彪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南岭村社区党委推进“党建标准化”,发挥基层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积极整合资源,加强党群服务,共建幸福和谐社区。
五年来,南岭村社区党委全力推动社区经济转型升级,党建标准化更加促进社区“政企分开”,有利于社区更加集中力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集体经济发展寻找创新驱动和高端引领的突破口。2016年,社区集体总收入达3亿元,人均收入达15万元,集体固定资产达30亿元。
南岭村社区积极探索发展新路,大力推动社区转型升级,先后启动了多个重点发展项目:“南岭1983创意小镇”项目,该项目与留学生海归团队合作,把原来一个10万平方米的旧工业园区改造成为集研发、创新、环保等新理念、新产业为一体的创意平台。
坂田街道四季花城社区:
“一米阳光”照亮党群关系
四季花城,是坂田街道一个普通的花园式社区。这里有一个活跃的党员群体——党员志愿者。他们日复一日地守候在志愿岗位上,热心服务来访群众,如同春天的使者穿梭于小区邻里之间,撒播着和谐和文明的种子,仿佛冬日里的“一米阳光”,照亮了党群关系。
居民家里孩子临时没人接,会打电话给他们;夫妻闹矛盾了,会求助于他们;过年了,他们召集小区居民一起包饺子;每逢重大或传统节日,他们会组织社区居民在广场、会所举办社区书画展、社区家庭才艺表演、社区摄影作品展、社区集邮展。有了他们,小区有了生气,添了和谐。他们就是由四季花城社区党员组成的党员志愿者队伍。
社区成立至今,未发生一起刑事案件和严重治安案件,先后荣获“全国先进离退休党支部”“全国和谐社区示范单位”“全国先进五四红旗团支部”等近200项荣誉称号。2015年2月,被中央文明委评为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
走进四季花城社区,让人最舒心的,除了那绿意葱茏的优雅环境,还有随处可见的党员志愿服务,每一个有效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在党员志愿服务的带动下,社区充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文化社团协同,社区书画协会、象棋协会、民乐队、诗社等26个文化社团相继成立;发展壮大注册义工1800多人,约占社区总人口的10%,形成了“奶奶厨房帮”“益力多志愿服务”等特色服务项目。
五年来,四季花城社区推进“三项建设”把党员志愿者队伍建设引向规范化、常态化。“三项建设”即社区党委针对党员志愿者服务进行的规范组织建设、强化制度建设和加强队伍建设。该社区专门成立了党员志愿者工作指导小组,规定每月最后一周的周四为“党员义工日”制度。
吉华街道中海怡翠社区:
“社区梦工厂”为居民圆梦
中海怡翠社区有一个“社区梦工厂”,让居民可以实现心中的愿望。今年70多岁的朱老师是社区的热心居民,作为一名退休教师,他希望能继续分享知识,造福邻里。于是,他找到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希望能免费开班授课。通过社区党委,朱老师成功如愿,他不仅为社区的小朋友教授奥数、魔方,还教社区的妇女手工编织环保篮。
中海怡翠社区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如“一人一故事剧场”给居民提供了宣泄内心苦闷、分享回忆喜悦的平台;“小手拉大手,文明进家园”系列活动,让孩子带动家长宣传和倡导文明。
五年来,中海怡翠社区党委严格按照全市党建标准化建设要求,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以“党代表进社区”、“直联活动”等渠道密切联系群众,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服务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精品项目,党建工作屡有突破,成果喜人。5年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累计服务居民20万余人次。
在社区党委精心策划下,社区党群服务项目越来越贴近民心,党群关系越来越融洽,社区党委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增强,核心领导地位不断巩固。
龙城街道紫薇社区:
“一核多元共治”夯实党的基层基础
漫步龙城街道紫薇社区,党建元素遍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栏随处可见;从街头巷尾到居民楼栋,党员志愿者帮难解困的身影处处可见……种种温馨场景奏唱着龙城街道紫薇社区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强劲旋律。
紫薇社区位于龙岗中心城核心地带,是城市化花园小区的代表,总人口约4.2万。近年来,他们以“一核多元”夯实党的基层基础,以党建聚民心,创新“双工一社”服务模式,以自治疏民意,以文明淳民风,努力创建少有所托、老有所乐、文化向上和社会和谐的“文明型社区”。
社区工作站负责人介绍,“一核”就是社区党委领导核心,引领8个支部及全体党员创新争优。“多元”就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带领社区社会组织、社会企业、志愿者队伍及居民群众等参与和谐共建。
社区还创新“社工+义工+社区社会组织”三方联动的新型服务模式,据介绍,社区策划组织实施了几十个服务项目,成立13支义工队伍,为居民提供城市服务、文化服务、关爱服务、平安服务和教育服务。
横岗街道怡锦社区:
搭建“互联网+党建”平台
“这个真方便,轻轻一点,就能找到党组织。”在横岗街道怡锦社区的智慧党建平台,刚搬来康乐花园居住的党员小曾就迫不及待体验了一把。近年来,怡锦社区启动“互联网+党建”模式,借助智慧社区终端平台,在花园小区建设“党群服务e站”,为党员群众提供入党申请、志愿服务查询及申请、党员教育等多项服务,把党群服务的触角延伸至居民家门口。
在小区,“党群服务e站”中有个“我找党组织”的按钮,点击进去怡锦社区所有党组织地址及联系方式、联系人应有尽有,极大地方便了广大流动党员。
工作人员介绍,群众通过“e站”还可以完成入党的前期准备工作,申请人根据提示提交个人相关资料,社区党委负责入党业务的工作人员随后会联系申请人,协助完成后续工作。“e站”中的“为民服务先锋”项目,点击进去有三个入口,分别是“我找志愿者”“我要服务”“党员志愿服务‘我来淘’”。
社区党员可通过“我要服务”申请加入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成为社区为民服务先锋的一份子。
“我们开通党群服务e站,主要目的就是建立一个惠民的大平台,最大程度地贴近群众,最短距离地服务群众。这个平台要让广大党员、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完成相关的党建业务办理。”怡锦社区党委负责人如是说。
坂田街道南坑社区:
开启社区党员“网格化管理”模式
“我们老年人民乐队终于有乐器啦!我买了一台扬琴!”家住南坑社区的李奶奶高兴地说,民乐队能顺利买到乐器,全靠社区基金会的资助。这是坂田街道南坑社区为社区居民服务的一个缩影。
南坑社区是典型的“城中村”社区,人口结构特殊,常住人口约3.1万人,而户籍人口仅2174人,辖区内共有企业186家,员工上万人。社区党委重点打造了“一中心多站点”服务阵地,以活动为纽带,开展便民利民文体类活动,将居民有序组织、团结起来,引导居民走出家庭,迈向社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居民对社区事务及社会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参与度,进一步增强社区自治组织的向心力和亲和力。
社区党委通过社区“职工之家”、社区职工议事会等平台建设,让驻社区企业及企业职工掌握了当家做主的话语权,同时为广大职工提供了社区职工夜校、社区青工咖啡屋、社区心灵驿站、社区职工生日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服务项目,充分调动了他们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为社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社区充分利用网格化“定岗定职”的管理优势,把党员及工作人员充实到辖区的9个网格中去,每月定期到居民家中走访,切实了解群众真实需求,并提供相应服务。社区党员“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得到居民广泛好评。
编辑 陈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