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款智能隐形眼镜将实现眼压检测和控制一体化,为青光眼的早期预防、诊断、治疗提供一种全新的方法和手段。该项研究获得深圳市未来产业专项资金的资助,并在近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是15日在南山书城举办的“创新知行荟”活动上深圳先进院杜学敏博士透露的最新消息。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类认识外在世界的信息约90%是通过视觉提供的。然而,将成为致盲的头号杀手的青光眼,如同高血压、糖尿病等一样,是一种终身性疾病,且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视觉障碍,严重者甚至会双目失明,这不仅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而且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据调查至2010年,全球大约有6700万青光眼患者,中国青光眼患者就有约1500万,预计到2020年全球青光眼患者将增加到7960万,而中国青光眼患者将上升至2180万,中国将是世界上青光眼患者最多的国家。一般青光眼的患病率为0.21%~1.75%,且这种眼病的致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迄今为止,青光眼仍无法治愈,只能早预防、早治疗,以避免青光眼的恶化。
深圳先进院杜学敏博士做了题为《美瞳的未来》主题报告,他介绍,目前,青光眼最主要、最直接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是眼压的测量和控制,特别是实时眼压监测对于青光眼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评测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传统的眼压测量法有指测法、直接法和眼压计检查法三种。然而,指测法只能粗略地估计眼压的高低,而直接法则对眼球会有损伤,仅眼压计检查法既可准确地测量患者的眼压,也不会损害眼球,因而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虽然,临床上常使用的眼压计种类很多,但大多数仪器操作复杂、价格昂贵、易受测量者的经验影响,且仅能进行单次测量,无法实时监测眼压情况。因此,这些眼压计虽然对青光眼诊断有一定的帮助,但无法全面了解患者的眼压波动情况,易延误早期诊断,致使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杜学敏研究团队首次提出结合仿生智能材料,探索无源、无创、可视化眼压实时监测和控制方法,为青光眼的早期预防、诊断、治疗提供一种全新的方法和手段。依托该项目,他们目前已经成功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结构色隐形眼镜,通过仿生结构设计,无需通过添加对人体有害的化学色素,即可实现隐形眼镜的绚丽色彩,有望让中国近4亿的近视眼患者,多了一份健康与美丽同在的选择。结构色隐形眼镜相关技术已获6项发明专利授权,并申请国际PCT多项。与此同时,在此基础上,该团队正在开发一系列高端眼科医疗器械,如用于青光眼患者诊断与治疗的智能隐形眼镜等,并取得初步成效,期望能够早日给青光眼患者带来福音。
据介绍,“创新知行荟”是由南山区科协与中科创客学院主办、深圳市中科钜弘文化有限公司承办的高端科普活动,主要是邀请国际科技前沿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机器人、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影像产业、脑科学、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做专题演讲、圆桌对话,以及进行科技成果与产业界对接等。同时,中科创客学院还展示了“温湿度气象站”、“IVD精密智能微量取样针”、中科创新科学教育体系等一批优秀创客项目。
编辑 耿超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