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深圳,白云低垂,蓝天衬底。眼下的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绿意盎然,一派生机。通讯员 潘紫瑜 摄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近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重要民生工程摆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突出位置来抓,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深圳连续荣获国家级荣誉,南山区、大鹏新区、龙岗区先后获得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光明区获评第三届中国生态文明奖,全市9个行政区和大鹏新区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深圳成为全国第一个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副省级城市。
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
根据生态环境部最新通报,今年1-6月,深圳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五。近年来,深圳空气质量稳居国内超大城市第一,这份亮眼“成绩单”,是深圳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成果。
在空气质量逐年稳步提升的高起点上,深圳深入实施“深圳蓝”可持续行动,突出强化臭氧污染防治,深化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滚动核算、协同减排。
如今在深圳,环境治理已形成政府、企业与公众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为进一步减少大气污染,近日,市生态环境局发出倡议,鼓励错峰加油。全市各加油站积极响应,纷纷推出夜间加油优惠政策。同时,越来越多的市民自觉参与,尽可能选择晚上加油,此举正悄然改变城市绿色出行的生活方式。
据统计,深圳PM2.5由2012年的38微克/立方米降至2022年的16微克/立方米,创有监测数据以来最好水平;灰霾天数由2013年的98天下降至2022年的3天,下降天数是国家同期水平的6.6倍,“深圳蓝”已成为城市靓丽名片。
水环境方面,深圳大力推进碧水巩固提质行动,水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根本性、整体性好转。深圳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全市21个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95.2%,310条河流优良水体河长占比由2020年首次统计的22.9%上升为67.6%,均为有监测数据以来最好水平。
“无废城市”建设方面,全市原生生活垃圾实现全量焚烧和零填埋,城镇污水污泥无害化处置率、医疗废物收集处置体系覆盖率达100%。本地利用处置能力提升到27.3万吨/日,较2018年增长54%。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由2020年的41%提升至50%,在全国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中名列前茅。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
7月23日,大暑至,夏正浓,正值万物生长至盛的关键节点。在茅洲河畔光明段,一种名叫水蕨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正肆意生长。
2022年11月,茅洲河光明段碧道旁发现一株野生水蕨,全株翠绿色,叶片为狭矩圆形,呈葡蔔状伸向地面,整株占地约10至30厘米。此后,在深圳主城区、大鹏半岛相继发现有一定规模、生长状态良好的水蕨种群。水蕨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易危(VU),隶属于凤尾蕨科水蕨属,有水生态环境“指示器”之称,极为稀缺,具有重要的生物保护、科研与科普价值。水蕨的现身,充分体现了深圳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
生物多样性是维系地球健康、人类福祉和经济繁荣的基础,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深圳通过持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率先构建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科学实施特色生境和重点物种保护等,开展了独具特色的探索,率先发布国内首个城市生物多样性白皮书,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和全国首个国际暗夜社区落户深圳,获“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国际殊荣,成功加入国际“自然城市行动平台”。
近年来,水蕨、唐鱼、豹猫、欧亚水獭等一些曾“消失”的野生动植物相继重新回归深圳,绘就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城市与自然共生共融的美丽画卷。
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快推进
6月18日,以“绿色发展,碳寻未来”为主题的深圳碳市场开市十周年活动引人关注。据市生态环境局透露,到目前,深圳排放权交易所碳配额累计成交量1.01亿吨,成交金额21.25亿元,境外投资机构参与交易额2.47亿元。
据悉,截至2022年,深圳碳市场共有重点排放单位684家,覆盖工业、交通、通信互联网等领域的34个行业。经测算,深圳碳市场以3%的配额规模占比,创造了全国试点碳市场11.47%的交易额占比和12.88%的交易量占比,年均流动率23.73%,多年居全国第一。
近年来,深圳以碳达峰碳中和引领绿色低碳发展。通过实施绿色低碳发展战略,深圳能耗强度、碳排放强度已分别降低至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五分之一。2013年至2021年间,管控制造业企业平均碳排放强度下降42.07%,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长62.65%,实现了减碳增效的高质量发展。
深圳绿色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先后获评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国家首批低碳试点城市,打造气候项目市场化投融资服务新模式作为典型经验获国家发展改革委全国推广。
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深圳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围绕党中央赋予的可持续发展先锋定位,坚决扛起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的政治责任,以改革创新引领经济特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力争到2025年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原标题《深圳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力争到2025年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编辑 周梦璇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高原 三审 周斐斐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国庆的红漫过鹏城街巷,中秋的月挂在深圳湾的夜空,这个双节,不必复杂,只需一次简单的 “比心”,就能把对祖国的赤诚、对家人的思念,装进深圳的每一处风景里。无论你在深圳何处,用手势“比心”,让国庆、中秋元素入镜,拍一张照片、剪段创意短视频,或是写下拍照打卡图文攻略,带话题分享出来,让你对祖国的爱、对家人的情,被更多人看见! 【本期话题】#双节在深比心祖国#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0月8日 【活动奖励】优质内容可获得“深圳盒子”、读特客户端开屏展示机会
00:15
清平古墟文昌塔的日落盛景 中摄在线(记者 黄建华)10 月 2 日拍摄于广东深圳宝安沙井街道的清平古墟。画面中,夕阳缓缓西沉,柔和的光辉洒在古老的文昌塔上,塔影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与周边的现代建筑、葱郁树木相映成趣,尽显自然与人文交融之美,勾勒出一幅静谧而又绚烂的秋日黄昏画卷。#双节在深比心祖国##读特小记者#
01:01
清平古墟国潮风,汉裳雅韵展新容 中摄在线(记者 黄建华)10月2日,深圳市宝安区新桥街道清平古墟热闹非凡,第三届“汉裳清平”国潮文化周在此精彩呈现。活动现场,身着汉服的表演者于舞台之上优雅起舞,吸引众多市民驻足观赏、拍照留念,古老的墟落与国潮文化相互交融,碰撞出别样的魅力,尽显传统文化的独特风采与时代活力。 第三届“汉裳清平”国潮文化周活动于10月1日-8日焕新登场,邀市民共赴跨时空文化盛宴。活动还融合墟市烟火气,联动古墟商家开展开展优惠活动。#双节在深比心祖国##读特小记者#
【图片动态】
不得了,不得了!10月1~2日利哥群星演唱会(达州~宣汉~巴人广场)黑龙、陈雅森、赵鑫、雪十郎、大壮及众多大网红:金美希(唐艺首席大弟子)、李青青、大洋芋、梦想山妹、云南顶呱呱(南瓜)、世界模特选美中国区冠军刘晨、甩尖子团队、涪陵黄大仙团队、贵州小伟哥团队、二妮(雪茄哥大徒弟)……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