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俗语“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儿”,说的便是古老民间手艺锔瓷。47岁的郭智军就是一名锔瓷匠人,一堆残瓷在他手中“起死回生”,成为一件件独具韵味的艺术作品。
锔瓷是把打碎的瓷器,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金属“锔子”再修复起来的技术。《清明上河图》里就有相关场景的描绘。
8月13日,在山西太原一家简朴的工作室里,铅笔、电钻、锤子等工具整齐摆放在工作台上。在灯光的映照下,身着中山装、戴着老花镜的郭智军正坐在工作台前利用锔瓷技艺修复一只破碎的黑釉碗。拿到一件破损的器物,首先要进行整体修复的设计。
伴随着敲敲打打的声音,郭智军的修复动作如行云流水,经过捧瓷、对缝、细绳绑定、绞铜做钉、定点钻孔、锔钉、抛光等十余道工序,破碎的黑釉碗“涅槃重生”,焕发出新生活力。
锔瓷重在锔钉,钉的尺寸、形状等取决于被修复物件的大小和胎壁厚薄,随物赋形。取材大都来源于薄厚不同的铜板,最薄的仅有0.1毫米厚度。
锔钉一般都是有色金属,以铜为主。也有做银钉的,金钉的,还有铁钉的,就是不同材料,这个它用的用途不同。因为铜钉更显得有一种古老的味道,所以铜钉用得比较多一点。
从业7年间,郭智军共锔过2500余件作品,其中也有祖传或名家的作品。谈及锔瓷,郭智军表示,不仅守艺更要传艺。他于2019年5月开始招收学生,希望把这门传统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
编辑 刘桂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