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加强道路养护管理,保障道路平安通畅,是关系着城市可持续发展、市民出行安全感、幸福感的大课题。今年4月以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宝安管理局扎实开展高质量调查研究,积极回应民声所呼,研究当前辖区道路管养中实际面临的难点痛点,组织开展全区道路坑洼破损专项排查整治,破难题、促发展,以小切口撬动交通管理大提升,切实推动主题教育走实走深。
道路坑洼专项整治行动让宝安区道路通行环境持续提升。
深入调查研究道路坑洼成因,扎实开展道路坑洼专项整治行动
作为深圳原特区外老区,宝安区内道路存在着年代新旧不一,部分权属不清的现象,随着近年来宝安的快速发展,机动车数量飞速增长,各类建设项目多,道路负载率高,造成辖区内道路坑洼破损等道路设施问题时有发生。
为全面解决路面坑洼问题,市交通运输局宝安管理局在扎实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对辖区内全部道路进行责任包干,包路包片负责制,逐路排查,逐项整改,对于破损或病害程度较轻的路,采用保养抢修“立行立改”;对于问题病害较重的路,制定小修计划并组织实施。该局还梳理出辖区内破损程度最严重的80条道路,因地制宜,“一路一策”进行强力整治。
在位于地铁12号线钟屋南地铁口附近的汇江四路,记者采访看到,经过为期一个多月的“一路一策”整治,这里的路容路况实现了“大变样”。“过去,这条路通行体验很不好,路面老旧、坑洼裂缝,行车噪音大,早晚高峰天天堵。今年通过治理后,变化可谓翻天覆地!”附近居民这样告诉记者。
据了解,整治中,交通部门采用高韧超薄的沥青新材料,既提升了路面罩面质量和美观度,还大大降低了行车噪音。除了整修路面,交通部门还打通慢行系统断点,新建畅达舒适慢行空间,合理优化交通组织,在关键节点路段设置潮汐车道,提高通行效率,整条路的道路环境实现了质的飞跃,让市民出行的舒适度大大提升。
据了解,自宝安管理局开展道路坑洼专项整治行动至今,该局共排查发现道路坑洼破损问题7899处,目前已完成整治7824处,整治率达99.05%,城区道路交通环境持续改善,群众出行体验进一步优化。
深入调查研究分析重车线路隐患,扎实推行重车线路口“黑改白”全覆盖
根据官方统计显示,宝安区目前泥头车数量逾 3300辆,占全市泥头车总量的24%,辖区内运营淤泥渣土水运中转装船点有 3处(大铲湾一期、三期、宝安综合港区),弃土外运量占到全市的60%,这导致了大量泥头车日常穿越城区而过,重车长期行驶给道路设施的管养造成较大压力,也带来了交通安全风险的增加。
为了改善路口位置重车刹车容易出现沥青推移、坑槽问题,对路口位置进行“黑改白”,将原来的沥青路面改造为更为坚实的混凝土路面,增强路面耐受力,避免反复维修。“比如,近期我们在泥头车较多的福洲大道连续改造了三个重点路段,不但整治了原本路面上的大坑洼,保障通行安全,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反复维修,浪费资金。”路政工作人员介绍。
此外,宝安管理局还针对地铁建设项目周边道路坑洼、占挖道路坑洼、涉路问题窨井盖等群众反映较多的热点问题,逐一开展整治。截至目前,共检查发现占用挖掘及交通疏解影响的路段问题257宗(其中地铁项目交通疏解路段问题166宗),已整改完成240宗;排查出涉路窨井盖问题139宗,整治完成率达到100%。
降坡“清零”行动助市民无“碍”出行。
深入调查研究无障碍设施短板,扎实实施辖区内主次干道降坡“清零”行动
道路无障碍设施建设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政府保障民生、完善社会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体现。在宝安,由于早期道路规划建设标准较低,部分道路的慢行系统无障碍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今年以来,市交通运输局宝安管理局将改造、优化提升全区道路慢行系统无障碍设施作为该局重点工作,纳入主题教育抓落实。
该局在日常巡查中发现,宝安区的慢行系统无障碍设施主要存在:有高差易造成踏空或残障人士通行困难、板砖破损松动带来坑洼、坡道路口较小易造成剐蹭、盲道缺失等“短板”。
为进一步保障辖区无障碍出行环境,宝安管理局以问题为导向,全面推进优化人行道无障碍工作,将人行道与路口路面进行缓坡化改造,实现“0”高差,同时将坡口放大,实现路口与慢行道之间无缝衔接,提高通行舒适性;同时适当加大路口隔离设施间距,采用1.5-1.8米的间隔设置止车石,提高快速通行效率,采用拉毛现浇混凝土的结构形式,保证平整度和耐久性,同时确保坡道路口防滑安全。
记者近日来到降坡整治后的新安六路采访看到,在沿线的各个路口,原本接近5厘米的高差全部“降”了下来,路面通过混凝土重铺实现无缝衔接,同时还设置了止车石。如今,无论是轮椅、视障人士通过,还是外卖小哥骑行,都更加平稳安全。
“截至目前,我们已完成了全区442条道路、3691处人行道无障碍路口改造。按照计划,到今年年底,宝安主次干道将争取实现降坡‘清零’。”宝安管理局该负责人表示。
同时,针对辖区早期部分道路或路段盲道缺失问题,该局组织养护单位通过小修予以新建完善,确保全路段以及与周边路段盲道连贯,尽量采用隐形井盖解决盲道行进路径上盲道转弯曲折问题,有效整治井框差绊脚、曲折转弯盲道通行不畅的难题。一系列提升措施为盲障人士进一步创造了良好的出行环境和保障。
(原标题《市交通运输局宝安管理局以小切口撬动交通管理大提升》)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张克 三审 周斐斐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45载圳青春!用镜头捕捉深圳的活力与温度——不管是现代化天际线、山海连城的自然生态,还是深圳人的奋斗瞬间、科技园区的创新活力,都能拍成大片参赛~ 报业 er 集合拍大片啦!深圳报业集团“光影跃动・全员视界”视频大赛第一季火热启动,不管是镜头小白还是拍摄达人,快来鹏友圈秀出你的创作力吧~ 【话题标签】#45载圳青春# 【参与时间】即日起至8月25日 【参与形式】个人赛/团队赛 【提交方式】在读特客户端“鹏友圈”带话题发布相关视频 【提交提示】在“鹏友圈”发布视频后,请保留高清原片,如若获奖还需收集进行后续展播。届时可将视频作品原片发送到指定邮箱:dutenews@163.com 请务必在鹏友圈文案/邮件标题中注明:【45载圳青春】或【报家生活秀】-[个人/团队]-[短视频/长视频]-[作品名称]-[作者/团队负责人姓名+部门] 【结果公布】8月26日颁奖礼揭晓,优秀作品还会在读特和新媒体大厦屏幕展播哦~ 别犹豫啦,拿起手机/相机开拍,让你的镜头故事被更多人看见!
07:43
#45载圳青春#[团队] - [长视频] - [微光成炬,爱在梅林] 这是一个关于老龄的故事,也是属于梅林街道的故事,林叔,一位初来深圳的“新深圳人”,带着牵挂,从远方来到女儿身边。他原本只想短暂陪伴,却在梅林的街头巷尾,遇见了意想不到的安心与温暖——适老化的社区设施,细致入微的居家服务,热热闹闹的老年课堂、邻里茶话、健康义诊……原来,这里不只是年轻人奋斗的热土,也是一座懂得倾听长者心声的城市。在一点一滴的关怀中,他看见了生活的温度,也读懂了城市的深情。于是,他决定留下,不只是为了女儿,更是因为,这里,也成了他的家。跟随林叔的脚步,我们看见梅林的温度,看见深圳的包容,也听见那句熟悉的承诺——“来了,就是深圳人。” 而在这里,老了,也能幸福地留下。
01:18
#45载圳青春 45岁生日快乐,我的深圳!最想对你说……
00:12
#45载圳青春#夏日傍晚,孩子们在深圳市民中心广场上放风筝,他们手牵引线,风筝在头顶迎风飞,轻松又惬意。深圳市民中心不仅是深圳市政府的办公地,也是市民悠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开放包容,这里没有围墙,市民可以自由出入,是国内首例“没有围墙的政府”。
00:39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您还记得深圳当年的样子吗?您如果参与其中,不妨讲出您的青春故事,我们聆听。#45载圳青春#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