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遍全网的竹内亮纪录片《走近大凉山》,出同名纸质版图书了
2023-06-27 23:04

2021年4月28日,由外文局解读中国工作室与和之梦联合出品,竹内亮导演的纪录片《走近大凉山》全网上线,瞬间点燃国内外,空降微博、快手、B站等多平台热搜,法新社、《环球时报》、《中国日报》、《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华春莹在推特上发文向世界人民推荐。此后,这部纪录片又登上了高铁,每日覆盖1867个班次,约1.6亿名乘客在旅途中观看了这部影片。

时隔两年,经过重新采编、整理,该纪录片的纸质版书籍由译林出版社出版。

从纪录片到纸质书——未完的凉山之旅,讲不完的凉山故事

在纪录片中,竹内亮时隔十年重返大凉山,从一个外国人的视角,真是纪录了凉山发生的剧变。此行,他们探访了布拖县双河小学,万达爱心学校男子足球队,俄木一家,还爬了悬崖村,拜访了易地搬迁居民的新家。平静而真实的镜头语言让观众们仿佛身临其境,跟着制作一起走了一趟大凉山。他们在社交媒体以及视频的评论区留下自己的文字,这其中,有凉山人,有在凉山本地扶贫的干部,有支教老师,还有更多的是想要去凉山看看普通观众。大家的表达和纪录片一样,平实而感人——感谢导演把真实的凉山带入大众视野;感谢让大家看到扶贫工作者、支教老师的付出;还有的说看着看着就哭了……除了国内的视频播放平台,在国际视频播放平台YOUTUBE上,本片也获得了超500万的播放量,有日本网友称:“看到孩子们说自己的梦想是音乐、舞蹈、足球、演员,但有钱时希望把钱捐给学校时,我潸然泪下。”也有人在看完片子后称赞扶贫政策,更有人说起自己与凉山的缘分。一部纪录片把不同地域的连结到了一起。

当然也有更多观众感到意犹未尽。在纪录片里,俄木一家、凉山皇马足球项目中的足球小将、双河小学的学生等人,还有竹内导演因为崴脚而没有登顶的悬崖村,都让观众产生了极大的好奇。2021年在节目播出后,译林出版社便与同在南京的和之梦公司取得联系,希望能够将这部纪录片拓展成一本书,一方面是片中有太多未讲述完的故事牵动着观众们的心,另一方面凉山的变化,这里的梦想值得传播到更多的地方。

因而,在与版权方确定写作方案之后,2022年年初,撰稿人哈妮便启程奔赴凉山,开始了新一轮的采写。她与黄琦老师一起回到了布拖县,又与俄木拉哈的母亲文古女士一起爬了悬崖村,深入了解了她的人生经历,也知悉了孩子们学习、生活的现状。虽然距离拍摄仅仅过去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太多的人事都发生了变化,但是梦想的力量仍旧回荡在这片大山之中。

涓涓细流汇成江河,当更多凉山人开始诉说自己的生活

2011年前,竹内亮导演为拍摄《长江·天地大纪行》第一次来到凉山,受限于交通不便,他只能骑驴进山。他因为这次中国之行,而选择了另一条人生道路——来中国发展事业。他可能未曾想到,十年后,他会因为一个年轻人的热情再次回到凉山,将真实的凉山一角通过摄影机传达给全世界。这次,他不必骑驴进山,凉山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此次成书,最令人欣喜的无疑是主人公们动笔写下了自己的故事。在纪录片中,俄木一家备受关注,爸爸俄木与妈妈文古的发言,令观众惊讶,大家都纷纷表示两人太“清醒”了,很有见识。撰稿人哈妮特地对文古进行了专访了,得知她幼年接受资助才有了上学的机会,又因为家贫不得不辍学。成年后曾外出到苏州打工,却因为身体原因,回到凉山。就是这样经历过不少生活波折的女性,在面对新奇的世界时仍充满了探索欲,在得知撰稿人要来凉山,并且要去“悬崖村”时,她积极地表达了自己想要同去的愿望。在山下的饭馆遇到抖音网红时,雀跃地跳起来,俨然是一幅充满了活力、青春的样态。现在的她在县城里找了一份工作与在此处上学的孩子们作伴,她和丈夫都希望孩子们能继续学业,将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最后,她在文中动情地写道:“有好多个第一次都是因为你们的到来。”

在片中备受瞩目的还有皇马俱乐部和昭觉县的合作项目,那群热爱足球的彝族少年同样牵动着读者的心。据悉,该项目因为各种原因并没有继续推进,西班牙教练哈维也暂时离开了中国,不过他对撰稿人说:“凉山的队伍是最好的,有机会,他一定要再回来。”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这批孩子仍然坚持着自己的足球梦。土比土布、阿作伍勒、吉牛木牛三位队员写下了自己对足球的喜爱。因为足球,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身体强壮了,“越踢越自信”“多练一下就觉得离梦想近了一点”。也因为足球,他们去了成都、攀枝花、西昌等地。反过来,山外的世界也更让他们喜爱与珍惜足球。

梦想的回声:不管身在何时何地,有梦想都要说出来

在片中,竹内导演曾鼓励孩子们说出梦想。在整个“大凉山”的项目里,梦想似乎一直是关键词。徐亮是《走近大凉山》纪录片的策划人也是摄影师,他在本书中讲述了这个项目从成型到落地的点点滴滴。他从进公司开始就一直再筹备这个项目,如此执着,缘于他的一段支教经历。2017年,在外国留学的徐亮回国过暑假,与友人骑行至明永村时,看到了村民们为支教老师马骅树立的纪念碑,深受震撼。在此之前,在国外的见闻常使他感到自己对祖国了解甚少。于是,2018年毕业后,他便来到了布拖县双河小学支教,纪录片中的俄木拉哈就是他班上的学生。在这里他度过了难忘的一学期,在学期结束时,他也犹豫是否要继续支教,但他想如果能为这里的孩子拍一部纪录片,意义或许会比他——一个非专业教师——留在这里支教更大一些。于是,便有了这部片子。

与徐亮不同,黄琦老师原本是品酒师,在行业内也取得过不错的成绩。但是他却遭遇了“危机”,一成不变的稳定生活似乎没什么问题,但意义感难寻。来凉山支教就是他给自己的缓冲期,在与孩子的相处中,他甚至渐渐忘记了此行的目的,只想着怎样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怎样帮他们解决困难。等回过头来,他猛然发现,自己原来已经找到了继续的事业。在把双河小学的学生带到毕业后,他选择留在凉山,考取教师资格。

老师们的梦想支撑着学生的梦想,黄老师在书中写道,他带的学生在毕业考试中取得了平均分全县前十的好成绩,三名学生到县外就读,其余的孩子也都顺利升入了县城的中学。

在书中与文字相配的是百余幅图片,其中有一幅“悬崖村”钢梯的俯视图。在《今昔“悬崖村”》这一章节中,描述了当时悬崖村钢梯修建的前后经历,这是真正由凉山人的肩头架起的钢梯,在今天看来这“人工天梯”的存在仍旧是如此令人震撼。这钢梯承载在一代人的梦想,让凉山人走下“悬崖”,而今,他们也将继续为走出大山、更好地建设家乡而努力。

《走近大凉山》见证了十年间梦想的力量,给许多人带来了难忘的经历。也希望这部承载着梦想与希望的作品能走到更多地方,让这真实的凉山声音被更多人听到。

编辑:余梓宏 陈章伟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