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国各地陆续开通高考分数查询,“高考志愿填报”备受关注。
记者注意到,今年,多家平台引入了“人工智能、AI填报”这类新型工具,利用互联网爬虫技术,收集教育领域相关信息,进而生成“志愿填报”咨询产品。
同时,许多不法分子也盯上了志愿填报领域并实施诈骗。
志愿填报类App“一对一服务”上线即售罄
随着各地高考生开始填报志愿,各类志愿填报咨询机构持续火爆。记者在天眼查App以“高考志愿填报”为关键词,共有2435个结果,大多是跟高考志愿填报相关的资讯公司,从成立时间来看,最长的超过10年,最短的成立时间不足一个月。记者注意到,不少企业还申请了高考志愿填报的相关专利。比如某教育科技企业的“基于大数据的高考志愿填报前预测录取分数线”,某网络安全科技公司的“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高考志愿填报办法”等。
手机应用商店中也有数百款与“高考志愿填报”相关的App,部分App声称通过AI智能和大数据功能,结合高考成绩和院校历年录取,可智能计算出学校的录取概率。在电商平台,提供“大数据分析智能个性化推荐学校”的“高考志愿填报卡”服务的产品种类也有很多,价位多在200元到数千元之间不等。
记者下载了其中一款App,以一位福建理科类考生的成绩615分为例输入咨询,该App显示有138所大学的相关专业可供选择,录取概率从6%到99%,但该App仅提供23家低概率大学名单。其余115家高概率名单则需开通会员才能显示。价格方面,会员5小时体验款为88元,普通VIP会员收费518元,“一对一”超级VIP会员则收费7998元。记者注意到,该类超级会员显示已经售罄。该款App客服人员介绍,超级VIP会员项目由资深老师全程一对一服务,每一届都限量提供。“一上线就售罄了”。
北京一名高考考生家长对记者表示,他已经下载过多个类似的App,花费了近1000元来咨询相关的高考填报信息。但是各App预测信息都比较雷同,缺乏个性化信息。只能给你提供一个大致的概率。“我也知道这些App不可能给孩子填报志愿最终决策,但看到家长群好多家长都在用,就忍不住跟风注册了。”
人工智能填报志愿具有局限性可参考但不能偏信
随着今年人工智能的火爆,ChatGPT填高考志愿也成为热门的话题之一。记者就此对ChatGPT进行了人工测试。“福建高考物理类的615分应该如何填报志愿?”ChatGPT回答的目标大学包括厦门大学、福州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实际上,记者查询相关资料获悉,今年福建高考物理类的615分全省排名约8000名,根据往年的录取分数,除了福州大学,其余大学录取分数以及排名均比615要高出几十分。
“北京高考成绩612分可以报考哪些高校?”记者采取不同关键词多次询问,发现每次回答答案均有所不同,在一次答案中,其给出了“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不同组合。ChatGPT建议,除了以上高校,还可以考虑其他一些特色鲜明的高校,比如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等等。同时,也需要注意各个高校的招生计划,以及录取分数线等信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记者在查询相关数据之后,发现ChatGPT填报高考志愿方面,显然并不智能。根据北京教育考试院6月25日公布的2023年北京市高考考生分数分布情况表,612分在全市的排名为8147名,填报“北京大学”被录取的概率较低。
一位人工智能专家对记者表示,ChatGPT以及大部分的人工智能模型,它不是专门为填志愿训练的,算法的训练很大程度依赖于训练数据的选择,包括了建模方式,对考生、学校和专业到底怎么评估,而且高考题目每年的难度不一样,各地区考卷也不一样。所以,目前依靠人工智能填报志愿具有局限性。但是,也不能完全否定这类工具的作用,大数据驱动的AI算法可以弥补信息不对称问题,高考考生及家长可以用来参考,但不能偏信。
志愿指导认准“官方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记者了解到,“高考填报志愿”早已形成了一条完备的产业链。以某填报志愿App为例,其用户群主要包括四大类:第一大用户群是学生和家长;第二大用户群是高校;第三大用户群是教育机构;第四大用户群是已经步入大学的学长以及比较知名的高考志愿咨询专家,他们通过入驻的方式提供咨询服务。
利用家长的焦虑和信息不对称,很多骗子也盯上了高考填报志愿这个环节。根据公安部门的披露,一些不法分子假冒“权威专家”,自称掌握“内部大数据”,利用中介或网站、App等对考生进行志愿填报指导骗取钱财。
据某公安机关通报,某咨询机构打出广告,称“与C9、985、211院校成功牵手”“著名部属高校权威志愿填报专家组成团队”。事实上,有关部门从未发放过“高考志愿规划师”等职业资格证书。该机构一些所谓“志愿规划师”都是临时招募的社会人员,只经过几天培训就匆匆上岗,还有一部分“志愿填报专家”并没有上过大学,按照总部培训过的“台词”给考生和家长辅导。家长购买这些机构的服务不仅花了冤枉钱,更是对孩子前途的不负责任。
教育部官网曾发布预警:社会上有机构或个人通过互联网、电话、面询等方式,向考生和家长开展高校志愿填报指导活动并收取高额服务费,存在政策不准、信息不实、误导甚至诈骗等问题。并列举了包括谎称有内部信息,夸大虚假宣传;谎称有内部人士,假冒专家身份;谎称能精准指导,实则实施诈骗等几种诈骗手段。
据了解,6月22日至28日,“2023年高考网上咨询周”活动在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举行。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和高校参加,通过文字问答和视频直播等方式,为全国考生和家长提供志愿填报咨询指导和服务。考生可通过“阳光高考信息平台”相关网页、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参与咨询周活动。教育部提示,考生应尽量寻求官方权威志愿指导服务,警惕个人或校外培训机构“高价志愿填报指导”诈骗陷阱。
北京教育考试院也提醒考生和家长一定要仔细甄别各类招生信息,要以北京教育考试院和各招生院校等渠道发布的官方信息为准,不要听信各种谣言,谨防上当受骗,谨防“黑中介”招生诈骗行为的发生。
(原标题《各类志愿填报咨询机构火爆 相关App会员费不菲 本报记者体验——AI填报高考志愿不咋靠谱》)
编辑 钟诗婷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詹婉容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创新之城深圳,也是“爱阅之城”,多年来一直深耕全民阅读。在地铁、公交上,在公园草坪、长椅上,在各具特色的书店、书吧里……你经常能在各种各样的地方,看到深圳人读书的身影。从社区的公共图书馆、街边的“24小时书吧”,到连续举办25届的“深圳读书月”,文化的力量正“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一起来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可以是你在通勤地铁上,读散文的片刻惬意;可以是你周末在莲花山公园,铺块餐布边晒太阳边翻书的悠闲;也可以是你深夜路过24小时书吧,透过玻璃看到陌生人专注读诗的温暖剪影~让我们一起收集这些闪光瞬间,让书香在交流中传递,让更多人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温度! 【本期话题】#爱读书的深圳人# 【活动礼品】有你“圳”好深圳盒子、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 【活动时间】即日起-9月20日 【参与方式】在鹏友圈带话题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我们将根据动态的质量、评论数、点赞量选出3位用户分别送上有你“圳”好深圳盒子1份和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1份。 【兑奖方式】活动结束后我们将为入选用户发送短信收集领奖信息,请您注意查收。
00:11
小梅沙畔,邂逅今日绝美落日 图为拍摄于9月11日,捕捉到深圳小梅沙的落日美景,那温暖的色调,将海、山、城都渲染得如梦如幻 。#读特小记者#
03:09
《好日子》
00:42
#水木年华25周年巡演深圳站 很幸运在读特抽奖活动抽中了水木年华的门票!谢谢读特实力宠粉,请我看了秋天的第一场演唱会! 散场时体育馆的灯亮起来,耳边还飘着《一生有你》的尾音,身边的人还在哼着“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后援会让我们去老师们的酒店等合影,合影后在吃烧烤的地方偶遇缪杰老师——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缪杰老师非常接地气,把刚在舞台上闪着光的青春,突然拉到了眼前的小桌子上。 演唱会时有多热血,宵夜就有多踏实。他没舞台上那么“亮”,穿简单的T恤,《在他乡》这首歌太适合在深圳奋斗的我们;缪杰老师还是我老家黔东南榕江县的荣誉村长,对粉丝十分亲切。许多人当年第一次听《启程》是在二十年前的校园里,那时《完美世界》是真的很火。我们把《一生有你》唱给他听,他还随着我们的节奏打着拍子。 临走时我说“榕江见!”,他也回我“榕江见!”。那些藏在旋律里的晚自习、毕业季、第一次离家的夜晚,被他在台上一唱,就全活了过来;而这顿没什么讲究的宵夜,更像给这场青春回忆加了个温暖的注脚——原来陪我们长大的人,真的就像身边聊得来的朋友一样,亲切又真诚。 谢谢读特助我圆梦,希望读特继续为用户带来更多福利,比心~
【图片动态】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