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学科方向,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一期建设完成
深圳 +
2023-06-21 19:12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从相山上升起,照耀着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恢宏的建筑群,蓝色穹顶的图书馆与绿瓦红墙公共教学楼、实验楼、报告厅依山而建。6月18日至19日,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举办媒体开放日活动。深晚记者获悉,今年6月,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一期全面建成。两家附属医院,17个整建制学院,129万平方米的校舍建筑,5000亩占地,11000多名师生……一个人才培养体系完整、传承中山大学优良办学传统的现代化校园正屹立在深圳光明。

仅用5年,“深圳速度”为校区建设保驾护航

2018年6月12日,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建设工程正式启动,从动工到建成仅用了5年时间。“清晨六点左右,工地上的建设者和各种施工设备和车辆又开始工作,一万多人的施工现场,车水马龙,现场很壮观,到了晚上,林立的施工塔吊仍然没有停下节奏,吊臂上的照明灯像空中挥舞的荧光棒,很漂亮!”中山大学基建处处长罗愈业回想起建设过程中的一幕幕,感慨万分。

“作为深圳校区第一批入驻的学生,我等待深圳校区全面建成已经等了快三年。” 中山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大四学生伍钧浩迫不及待地用无人机拍下了气势恢宏的校园。2020年8月24日,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全面启用,伍钧浩是首批进驻的2346名学生之一。

据介绍,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一期全面建成,包括教学楼8栋,公共课室298间,其中超85%是智慧课室;公共实验教学平台5个,本科教学实验室75个,购置设备3.3万台套……优质的硬件设施,为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的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21年9月,深圳校区所有院系全部入驻。

交叉融合,聚焦“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学科方向

据悉,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学科规划方向主要是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聚焦深圳创新发展战略和未来产业规划。

深晚记者了解到,在中山大学医学院,基础与临床医学教学实验室设备总值超过1.8亿元,除配备医学院常规系列实验室外,还拥有一系列国内医学院罕见的教学设备。此外,医学院还实行了“临床+基础”双班主任制,让基础走进临床,临床走进课堂。医学院还主动布局前沿及新兴交叉学科领域,与深圳校区医科和工科学院深入合作,积极推动“医工信融合”平台建设,发展海洋医学学科。

不仅如此,深圳校区几乎全新建设的新工科也已在几年内形成了新的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和文化。在航空航天学院,学生自主研制的微纳卫星将在百年校庆时上空;在智能工程学院的无人机创新实验室,学生们自主研发的无人机、自动驾驶和机器人都取得了突破;在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学生在老师团队医工融合的产品已走向市场……

“我们要开展持续三学期的综合训练,用任务牵引串联不同专业课程,要做出来小火箭、小卫星、小无人机等,每个人在小组里扮演的角色还会轮换,体验一个航空航天领域项目组里不同的角色如总工、设计师等,我们的动手和科研的能力得到提升。”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2019级本科生席光东说。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还复办了农学,服务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目前已有11个学科入选教育部“双一流”建设名单中,8个学科在深圳校区办学。传统优势的一流学科与有一定办学历史的学科齐头并进,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新建学科也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体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

扎根湾区,超八成毕业生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截至2023年6月,深圳校区毕业生6200余人,近八成就业的毕业生前往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人工智能等国家重点行业和领域工作,就业的毕业生中超八成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留深人数逐年增加,为服务深圳和粤港澳大湾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据悉,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的学科布局,全链条、全覆盖对接深圳“20+8”产业集群规划。科技支撑深圳高质量发展取得初步成绩。各个院系已为深圳市企业开展科技服务333项,服务深圳市企业213家,立项总经费4.42亿元,成果转化81件落地深圳,占学校成果转化的22.3%。近年累计获得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立项329个,合同金额3亿元,其中含10个重点重大项目。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表示,接下来,学校将积极推动二期建设纳入光明科学城发展规划,加强在“未来技术”领域布局,加快建设智能制造、新材料与新能源、生物医学、柔性电子等新兴工科,同时考虑布局一个人文科学研究院,进一步优化提升校区通识教育水平和人文底蕴。


(原标题《聚焦“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学科方向,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一期建设完成》)

编辑 葛墨含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詹婉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