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在2023年第二十九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上,“新时代新青年的世界化视野:从科幻谈起”主题对谈活动举办。科幻作家、北京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科幻文学委员会委员星河,科幻作家、未来学家、中国作家协会科幻文学委员会委员郑军,首届“鲲鹏”奖得主、科幻小说《石碑》作者、青岛电影学院学生王艺博,首届“鲲鹏”奖得主、北京电影学院学生徐西岭受邀参加活动。活动由知识出版社总编辑李默耘主持。本次活动也是第三届“鲲鹏”全国青少年科幻文学奖的主题活动之一。

在活动现场,在两位科幻作家的引导下,年轻的科幻创作者王艺博和徐西岭分别就自己的作品《石碑》《夏日永恒》的创作历程进行了分享。郑军表示,这两位年轻的作者,无论是从先有科学构思,还是先有一个构思再往科学的道路上走,他们对科学的态度还是很严谨的,自己要去学习,去实践,去体验生活,他很鼓励这样的创作。星河谈道,现在中国的科幻有了两个非常明显的变化,一是作者从过去理工科出身比较多,变成现在有大量文科背景的作者在创作,他们虽然没有理工科的背景,但是有对科学的认知,比如今天两位年轻的创作者都是电影学院的学生;二是现在有一批女性作家出现,她们的视角与男性创作者是非常不一样的。

“如果你喜欢科幻,不能只读科幻,应该读大量其他方面的作品,包括科学作品。”星河认为作为一个科幻创作者,最重要的还是阅读,另外要通过各种渠道去体验生活。郑军认为科幻作家一定要不断学习,他举了凡尔纳、迈克尔克莱顿和小松左京三位前辈的例子,激励广大创作者不仅要学习各种专业知识,更要深入去体验生活。作为年轻的创作者,尤其是文科背景的创作者,王艺博和徐西岭都要通过各种途径去获取科学知识,包括一些现代化手段,比如使用ChatGPT查找一些资料。

两位年轻的作者都提到了自己未来的创作计划,提到了科幻中国化,星河与郑军一致认为:“中国人做的作品,只要你描写的是当代的中国,实际上就是中国的科幻。尽管现在很多东西都是吸收来的文化,但是实际上已经被我们融入自身了,科幻中国化并不是一件要刻意去做的事情。”

ChatGPT是个热门话题,大家在活动上也针对“AI是否能替代人类”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年轻的作者都还是有点人本中心主义,认为AI在创造力方面一时之间还是难以超越人类。郑军认为AI取代人类可能很遥远,但取代员工一直在发生,他说道:“我们作为劳动者的价值其实会越来越低的,这是现实,将来我们作为消费者、作为其他的创造者,仍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还会有价值。”星河则认为,AI取代人类并不可怕,因为它还要相当长的时间,他谈道:“AI在未来可能会与人类共生,甚至有一天超越人类,但这个时间是很漫长的,就算是太阳也可能会有崩溃的一天,大家不必害怕。我用ChatGPT做过很多很多的实验,我跟它探讨,有一点我觉得非常可怕,它非常的理性、客观、公允,我大量的用价值判断的问题问它,它都能很客观的回答。这点我觉得对我们的生活,对我们未来的教育等等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科幻是基于科技对未来的无垠想象和深度思考。回望优秀的科幻作品,宇宙航行、人工智能、黑洞、基因工程……小说为许多科技进步提供了灵感和想象,让许多科学家从中受益并逐渐“让幻想照进现实”。随着影视改编和网络传播的发展,科幻文学不但能传播科技知识、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更在启迪创新思维和构建未来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近年来,中国科幻文学发展迅猛,风头正劲,随着《三体》《流浪地球》的火爆,随着世界科幻大会将在中国成都召开,中国科幻迎来一个新的时代。科幻对于全民科学素养的培养,特别是对于当代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第三届“鲲鹏”全国青少年科幻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创作联络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指导,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深圳市委员会、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由福田区宣传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此次通过BIBF这个平台,“鲲鹏”全国青少年科幻文学奖进一步扩大影响,激发更多青少年投入科幻文学阅读和创作,展现中国科幻的未来新风采。据悉,第三届“鲲鹏”奖正在征稿阶段,25岁及以下青少年可踊跃投稿。

在活动的末尾,大家纷纷对青年科幻创作者送去祝福,就像星河说的:“只要你坚持,只要你一直努力,一直爱它,最后终究有个好的结果,时间足够你爱。”时间也足够你写!

编辑:陈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