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考生如何巧填高考志愿?北大教育学专家给你支招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李丽
2023-06-14 08:21
摘要

日前,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经济学博士丁延庆表示,广东省考生可以提前了解并掌握一些“定位策略”“批次策略”“同批冲保策略”,以及“错位技巧”,让志愿填报更具竞争力。

“‘考试’只是高考第一步,填报志愿更是关键一步,关乎每一个考生和家庭,万不可掉以轻心。在广东省新高考模式下,高考志愿填报有规律可循、有技巧可用,掌握一点小技巧,往往能制定出一份科学的志愿方案,足以发挥出高考每一分的最大价值,帮助考生实现‘逆袭’。”

6月12日,在本报专访中,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经济学博士丁延庆表示,广东省考生可以提前了解并掌握一些志愿填报的“定位策略”“批次策略”“同批冲保策略”,以及“错位技巧”,让整份志愿填报更具竞争力。

毕业了,在教学楼上再看一眼熟悉的校园! (龙城高级中学供图)

考生如何实施“定位策略”?

从技术流程来讲,要想填好高考志愿,考生首先应该给自己定位,找到“同位分”。例如,今年A考生取得600分、全省第5000名,就要参考去年同样排在全省5000名的B考生的录取院校,假设去年B考生成绩为580分,那么A考生的“同位分”即B考生去年的“580分”,参照B考生录取院校,A考生即可以找到今年自己可能被录取的学校范围。

丁延庆强调,要更为精准地为自己定位,还要进一步计算。例如,去年在全省1000名左右,两个被同一学校录取的相邻分数考生省排名可能只相差100名左右;但在10000名处,可能考生排名相差的就是500-1000名,但相邻考生的分数差异差距可能都在2-4分左右,为此在定位中,更加强调“分数等距”,而非省排名位次的等距。

在广东省新高考背景下,采取“同位分”这一主要技术手段时,还要考虑减招、扩招因素。由于不是所有学校录取规模都会稳定不变,如减招要调低“同位分”、扩招则同比调高“同位分”。当然,由于近年来的高校扩招幅度不大,考生可以忽略这一影响因素。丁老师说,要想更精准定位,可以进一步在“同位分”基础上,加入偏差要素,计算“等效分”,这里暂不做详述。

“批次策略”有哪些关键要点?

丁延庆提出,考生还要处理好不同批次之间的关系。一般而言,提前批的招生规模较小且有资格报考的人数较多,除非在“提前批”有自己非报不可的心仪“院校”或“专业”,否则一定要“冲高”报考,且不应低于普通批次的志愿。考生要把“主攻精力”集中在平行志愿“普通批次”上,这是因为,新高考的志愿数更多、机会更多,且在以“院校+专业组”的报考模式下,为考生提高了在“普通批”以相对低分上更好的学校或更好的专业的概率。

丁延庆特别提醒,在新高考的“平行志愿”录取规则下,分数优先,会以考生名次为顺序进行逐一投档,依照考生“第一批次”的40个志愿逐一检索,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符合某一志愿的录取要求就会被提档,如未提档,则一直检索完40个志愿;而后才进入下一考生的志愿检索。为此,在第一批次中,考生可以放手“冲高”,建议40个“院校+专业组”至少可以冲30个志愿,最后10个用于“保稳”和“托底”,但具体多少志愿用于“冲高”,则取决于考生和家庭的“风险偏好”。同时,一定把最为保底的志愿放在最后一个。

原则上,在同一批次未被录取的情况下,可以进入下一批次,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在第一轮提档中高校就能达到招生总量上限,为此,考生要格外珍惜第一批次的投档机会,在这一批次“是否服从专业调剂”中,坚定地选择“是”,否则极有可能付出特别大的代价。

“同批次志愿”是冲还是保?

“我们常说‘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但在实际志愿报考中,‘三个因素’会影响一名考生究竟如何选择‘院校+专业’做‘冲稳保’组合。”丁延庆介绍,第一是考生的省排名,第二是广东全省内位次略高于自己的考生如何填报志愿,第三则是高校招生录取的“波动性”,即“大小年”,三个要素均会影响录取结果。

“当考生要‘冲’某一院校时,会期待今年是‘报考小年’,一般一所高校出现‘报考小年’的概率是1/3,由此,冲N所学校的概率也可计算。但‘冲’的过程中不能忽视‘三个风险’,即,滑档风险变大、被知名院校调剂的可能性增加、政策性退档概率提高。”

丁老师补充,在报考政策中最重要的是“提档政策”,假定某一院校“平行志愿”的提档比例为1.05:1、招生规模为100人,就会提档105名考生;假定105名考生全部符合录取条件且全部服从调剂,那么就会出现5人“政策性退档”。为了减少退档、滑档几率,在新高考的“平行志愿”多个批次中,考生尽量报满全部80个志愿,用70个志愿“冲高”,且覆盖尽量多的院校,而不是把一所高校的所有专业都填上,可以大大提高遇上不同院校“招生小年”的概率,进一步提升志愿的“容错性”。

再掌握一些“错位技巧”

在采访最后,丁延庆老师还分享了一个超实用的“错位技巧”,帮助考生在眼花缭乱的志愿中,快速找到“最具价值”的组合。例如:巧用“学习费用”增加竞争力,即家境相对优越的考生,可以优先报考高收费或中外合作办学的志愿,以经济条件为壁垒,挑选其中的好学校。此为其一。

丁老师继续介绍,第二要巧用“分数质量错位”。如前所述,考生会依据往年本省的录取结果来规划个人志愿,但往年某一高校的录取位次、分数格局实际上或多或少地存在杂乱、不完全合理情况。比较可以发现,在不同省份某两所学校的录取分数线高低可能并不相同,即,同一高考年份,A校在a省录取分数线高于B校,却同时在b省低于B校。为此,也要考虑不同区域考生的偏好,建议考生根据个人规划的“院校+专业”志愿列表,做一份分数排行榜——“分数排行榜”较低,但当下学校的“专业排名更高+就业质量更好”的专业,通常就是你要找的价值洼地,具有超高性价比。

“当涉及某一区段时,考生完全有能力为十几所或几十所目标学校做出这样一份‘错位排行榜’,这一技术手段还是非常可行的!”记者从北大汇丰商学院了解到,6月17日下午2点,丁延庆副教授将亮相北大汇丰商学院519教室,在EDP校友公益讲座中,为广大深圳考生和家长提供详细的高考报考策略和技巧指导,市民可网上报名参与。

(原标题《掌握四大策略技巧 志愿填报心不慌 ——北大教育学专家解读高考志愿填报程序、方法以及策略和技巧》)

编辑 钟诗婷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高原 三审 张露锋

(作者: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李丽)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