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态蓝皮书:民众对实现共同富裕的信心较高
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 李萍 文/图
2023-05-18 18:35

5月18日,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与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在京发布了《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22)》,并指出,民众对实现共同富裕的信心较高,在迈向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民众已然具备客观积极、勤奋向上的高质量社会心态基础。

民众已具备高质量社会心态基础

蓝皮书发现,在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民众对实现共同富裕的信心较强。多数民众持有勤奋有回报的奋斗信念,倾向于认同个人应承担更多的责任来养活自己并认可竞争是有利的。民众的结果公平感和向上流动机会感知均有所上升,但向下流动机会感知下降,阶层系统合理信念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机会合理性维度得分高于分配合理性维度。

在社会价值观方面,民众对家庭的重要性评价最高,且分歧相对最小,其次是工作、朋友、休闲时间、政治。在教养价值观方面,责任感、独立自主、勤奋、有礼貌、诚实是民众培养子代最看重的品质,父母的社会心态和社会价值观影响对子代品质的培养。在社会参与方面,民众的慈善意愿较高,弘扬传统文化、应急救难和创新科研方面表现尤其突出,北京“双奥”这一重大事件的对比分析显示民众在社会参与上以公益性动机为主。

“这些研究结果预示着在迈向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民众已然具备客观积极、勤奋向上的高质量社会心态基础。”蓝皮书主编、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王俊秀研究员说。

逾七成民众对实现共同富裕有信心

蓝皮书调查发现,中国民众对未来实现共同富裕的信心较高,73.72%倾向于对实现共同富裕有信心(有点信心、有信心和非常有信心3项相加),可见多数民众对我国将来实现共同富裕持乐观积极态度。但不同群体对实现共同富裕的信心存在差异,从年龄和受教育程度来看,都存在两头高中间低的现象,也就是老年和青年信心更高,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和大学本科及以上的信心更高;主观社会阶层越高对实现共同富裕的信心越高。

同时,社会公平感知会影响人们对实现共同富裕的信心。共同富裕意味着一种结果和机会公平感都高的社会,人们拥有向上流动的空间,而不需要担忧向下流动。研究者把公平感分为结果公平感和机会公平感发现,结果公平感对共同富裕信心的预测力更强。对实现共同富裕信心最高的群体是结果公平感和向上流动感知都高,但向下流动感知低的群体。

蓝皮书指出,在实现共同富裕的具体路径上,民众普遍认为提高经济效率做大蛋糕最重要,其次是税收调节和社会保障,然后是慈善捐赠等第三次分配。也就是说,在广大民众看来,实现共同富裕必须把经济发展摆在优先地位,而后才是资源的合理化分配与共享(如税收调节、慈善捐赠等第二次与第三次分配)。

蓝皮书认为,实现共同富裕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但需平衡好发展与共享之间的关系。把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的关系处理好就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经济发展局面。

认为教育领域最公平

蓝皮书指出,调研结果表明,民众的结果公平感和机会公平感均较高,且相比2020年,2022年民众的结果公平感和向上流动机会感知均有所上升,而向下流动机会感知有所下降,说明民众感到结果更公平,且上升可能性更多,而更不可能下降。这可能是因为近几年共同富裕政策的不断强调和有力推进。民众公平感的变化几乎是沿着共同富裕所希望实现的目标变化的,即结果更公平,更多人感到有更多阶层上升的机会,而非下降。

在具体领域,民众感到最公平的是义务教育、高考制度和公民实际享有的政治权利,而感到最不公平的是财富及收入分配,不同地区、行业之间的待遇和城乡之间的权利、待遇。从中可以看到,民众认为教育领域较为公平,而认为区域差异较大。

蓝皮书称,义务教育作为我国重要的培养人才的制度,应继续保持它的普适性;而高考作为我国重要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应继续保持它的公平性。而缩小财富和收入差距,行业、地区和城乡差距应成为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原标题《社会心态蓝皮书:民众对实现共同富裕的信心较高》)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关越 三审 董晓敏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 李萍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