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罗湖区东晓街道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活用辖区大型充电站空间资源,因地制宜打造“启航先锋站”,解决了辖区新就业群体“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学习难”等问题。
立足需求、精细调研
据了解,启航先锋站暨东晓街道司机/环卫工党群服务中心位于东晓街道兰花社区喜立充电站,该充电站占地约40000平方米,配备新能源充电枪330条,每天车流量约5000车次,是东晓街道辖区内网约车、出租车司机群体最为聚集的充电站点。由于条件所限,每日大量流动的司机和环卫工人群体们面临组织生活不正常、学习教育不充分、停车休憩没场地、生活服务没资源、志愿服务没渠道等难题。为切实改善户外劳动者工作生活条件,东晓街道党工委联合兰花社区党委筑起出租车、网约车司机和环卫工等群体的“暖‘新’家园”。
为更好贴合司机和环卫工人群体实际需求,东晓街道党建工作办从“新就业从业者基本信息情况”“功能建议”“参与志愿活动意愿”三方面设计调查问卷,并收回101份有效问卷。据问卷结果分析,94.5%的司机、环卫工人最期待舒适的休息场所,50%以上的司机希望享受到免费网络、影音服务,另有50%以上的司机希望能获得阅读、健身、交友服务等。
除硬件支持外,司机朋友们还建议场所要有专人运营管理,保持环境整洁的同时,定期结合群体需求举办技能提升培训、驾友交流会、法律学习等特色活动。
聚焦关切、精心设计
为切实改善司机群体停车休息条件,东晓街道党工委和兰花社区党委积极协调喜立充电站权利方,以“一段路一个家”为设计理念,通过场地共建,将大型集装箱改建为“东晓街道司机/环卫工党群服务中心”党群活动阵地。阵地占地约250平方米,室内面积约160平方米,规划了新时代大讲堂、自助用餐区、休息区、心理咨询室、健身房等分区。
项目实施过程中,东晓街道党工委和兰花社区党委召开了3轮社区居民议事会和新就业群体议事会,及时分享设计方案和项目建设进度,并采纳了部分司机提到的长期驾驶过程中会筋骨酸痛、平时缺乏运动休闲场所,希望增设中医床、乒乓球桌的意见建议。
经历多轮优化调整后,有78名司机认为“东晓街道司机/环卫工党群服务中心”设计方案十分暖心贴心、能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另有11位司机表示需待项目落地使用后再进行“打分验收”。
互融共建、精准服务
结合调研问需情况,东晓街道党工委采用“政府引导+志愿参与+共建共享” 模式,聚合街道社区、场地方、新就业群体党支部、社会组织各方资源,充分发挥阵地内外围优势,为司机、环卫工人提供安全停车充电、自助加水、餐厅热饭、沙龙小憩、健身、洗衣冲凉、简易医疗等7+X项核心服务(常规服务)和党建文化、安全教育、工会建设、法律法规、文娱活动5项特色服务,满足司机群体日常用餐休息等生活需求和学习提升等发展需求。
目前,“东晓街道司机/环卫工人党群服务中心”项目已顺利完成阵地建设和内部设施添置等工作,进入了试运营阶段。中心除每日安排两位志愿者负责阵地常规管理服务外,还将有序推进开展党建宣讲、党员学习、安全教育、工会建设等特色活动。对外开放以来,平均每天服务超50人次,服务对象反馈良好。后续街道和社区将持续跟踪问需,不断依据反馈情况和运营效果灵活调整服务内容。
近期调研中,环卫工人王某反馈:“以前我们吃饭和休息都没有固定场所,只能坐在街角路边休息,饭点总能看到同事们坐在马路牙子上扒着,从家里带来的盒饭,时间一长早凉了。现在不用坐在路边顶着灰尘吃饭,中心里面还有空调,夏天可以降温解暑,屋内还有微波炉,环卫工人也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暖胃更暖心。”
“近年来,东晓街道党工委全面开展‘大调研、大走访、大服务、大解题’活动,多方面、深层次了解民生需求,未来我们将依托‘东晓街道司机/环卫工人党群服务中心’阵地优势,把司机、环卫工人等新就业群体团结好、服务好、引领好,聚焦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问题不断优化‘服务清单’的同时,探索形成以司机群体为代表的‘爱心车队’、以环卫工群体为代表的环境文明服务队等,广泛发动新就业群体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积极主动融入城市基层治理,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共享者、守护者。”东晓街道党工委委员、党建工作办公室主任陈庆锋表示。
编辑 刘春雨 二审 汪新林 三审 董晓敏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45载圳青春!用镜头捕捉深圳的活力与温度——不管是现代化天际线、山海连城的自然生态,还是深圳人的奋斗瞬间、科技园区的创新活力,都能拍成大片参赛~ 报业 er 集合拍大片啦!深圳报业集团“光影跃动・全员视界”视频大赛第一季火热启动,不管是镜头小白还是拍摄达人,快来鹏友圈秀出你的创作力吧~ 【话题标签】#45载圳青春# 【参与时间】即日起至8月25日 【参与形式】个人赛/团队赛 【提交方式】在读特客户端“鹏友圈”带话题发布相关视频 【提交提示】在“鹏友圈”发布视频后,请保留高清原片,如若获奖还需收集进行后续展播。届时可将视频作品原片发送到指定邮箱:dutenews@163.com 请务必在鹏友圈文案/邮件标题中注明:【45载圳青春】或【报家生活秀】-[个人/团队]-[短视频/长视频]-[作品名称]-[作者/团队负责人姓名+部门] 【结果公布】8月26日颁奖礼揭晓,优秀作品还会在读特和新媒体大厦屏幕展播哦~ 别犹豫啦,拿起手机/相机开拍,让你的镜头故事被更多人看见!
07:43
#45载圳青春#[团队] - [长视频] - [微光成炬,爱在梅林] 这是一个关于老龄的故事,也是属于梅林街道的故事,林叔,一位初来深圳的“新深圳人”,带着牵挂,从远方来到女儿身边。他原本只想短暂陪伴,却在梅林的街头巷尾,遇见了意想不到的安心与温暖——适老化的社区设施,细致入微的居家服务,热热闹闹的老年课堂、邻里茶话、健康义诊……原来,这里不只是年轻人奋斗的热土,也是一座懂得倾听长者心声的城市。在一点一滴的关怀中,他看见了生活的温度,也读懂了城市的深情。于是,他决定留下,不只是为了女儿,更是因为,这里,也成了他的家。跟随林叔的脚步,我们看见梅林的温度,看见深圳的包容,也听见那句熟悉的承诺——“来了,就是深圳人。” 而在这里,老了,也能幸福地留下。
01:18
#45载圳青春 45岁生日快乐,我的深圳!最想对你说……
00:12
#45载圳青春#夏日傍晚,孩子们在深圳市民中心广场上放风筝,他们手牵引线,风筝在头顶迎风飞,轻松又惬意。深圳市民中心不仅是深圳市政府的办公地,也是市民悠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开放包容,这里没有围墙,市民可以自由出入,是国内首例“没有围墙的政府”。
00:39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您还记得深圳当年的样子吗?您如果参与其中,不妨讲出您的青春故事,我们聆听。#45载圳青春#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