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帖笔记 | 陆游《自书诗卷》
吴练
2023-05-01 07:39
收录于专题:飞阅深圳 | 专题

《自书诗卷》 原帖尺寸:纵34.6厘米 横82.4厘米 临帖尺寸(局部):纵42.7厘米 横53.2厘米 释文:放翁五十犹豪纵,锦城一觉繁华梦。竹叶春醪碧玉壶,桃花骏马青丝鞚。斗鸡南市各分朋,射雉西郊常命中。壮士臂立绿绦鹰,佳人袍画金泥凤。椽烛那知夜漏残,银貂不管晨霜重。一梢红破海棠回,数蕊香新早梅动。酒……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爱国诗人。

陆游出身名门望族,江南藏书世家,其祖父师从王安石,官至尚书右丞相,著有《春秋后传》《尔雅新义》等。父亲陆宰,北宋末年曾任京西路转运副使。陆游三岁时,金兵攻破汴京(今河南开封),北宋灭亡,陆宰携家眷南迁老家山阴。国难之忧患,深深融入陆游思想之中,其一生创作了大量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诗词、散文,以及议论文章。一生坎坷,曾五起五落,留下诗词近万首,其思想价值与文学艺术价值并茂,殊为珍贵。在史学研究方面成就斐然,史评深刻尖锐,观点鲜明,从不取悦权势。

陆游自幼聪慧过人,12岁便作诗文,因其曾祖父、祖父于朝廷均有大功,以恩荫被授予登仕郎(唐始设立的文散官,陆受时为文官第三十六阶,正九品),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陆游进京临安(南宋之都,今浙江杭州),参加锁厅试(现任官员并恩荫子弟的进士考试),由主考官陈子茂定为第一,排在秦桧孙子秦埙之前,因此得罪秦桧,次年(1154年)陆游参加礼部考试,有人指使考官不得录取陆游。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病逝,陆游遂入仕途,任福州宁德主簿,后调入京,任敕令所删定官,后任枢密院编修、镇江府通判、隆兴府通判、夔州通判和成都府路安抚司参仪官等职,其官职有升有贬降,但陆游从不为所动,一如既往,仗义执言,刚正不阿,爱国情怀不变。

嘉泰三年(1203年),陆游回到山阴,辛弃疾时任浙东安抚使兼绍兴知府。陆游年长辛弃疾15岁,但二人思想情感、爱国情怀,相通相融,常谈于陆游所居简陋小宅,共论国是。嘉泰四年,辛弃疾奉诏入京,陆游写长诗为辛弃疾送别。开禧三年(1207年),南宋宰相史弥远诛杀坚持抗金的将领韩侂胄,遣使携其头往金国,订下“嘉定和议”。陆游闻之,悲痛不已,忧愤成疾。嘉定二年(1209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210年1月26日),陆游与世长辞,临终留下绝笔《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书法是他终身不懈之情怀,楷、行、草均有高深造诣。其楷书取法晋唐法帖,沉稳雄健,行、草书取法张旭、王献之、杨凝式,亦受到苏轼、黄庭坚、米芾影响,追求书之韵与人格精神的契合,笔健而奔放,质朴而秀润。朱熹称其“笔札精妙,意致深远”。

陆游自称:“草书学张颠,行书学杨风。”(张颠为唐书法家张旭,杨风为五代书法家杨凝式),然细观陆翁书法,亦有颜真卿、苏轼和黄庭坚之风格,结字、布局与其诗珠联璧合,遒劲奔放。明朝程郇题跋为“诗甚流丽而字亦清劲可受。”

朱熹:“放翁老笔尤健,在当今推为第一流。”杨万里:“君诗如精金,入手知价重。”

后人认为陆游与李白、杜牧、苏轼等名人,均系书名为诗名所掩。

陆游《自书诗卷》,遒劲老辣,沉着潇洒,纵观有磅礴之势,细察意志高远。创作时间虽不详,但陆游于嘉泰三年(1203年)请求回山阴老家获准,而诗中有告退故里的内容,据此分析,书写诗卷时间应是79岁以后。《自书诗卷》现藏辽宁博物馆。

(原标题《陆游〈自书诗卷〉》)

编辑 秦涵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詹婉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